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3-12-6 12:49

讓上帝的歸上帝

讓上帝的歸上帝
(獨立時事評論員 李兆富)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31206/large/a2104a.gif[/img]

■教宗方濟各日前呼籲,天主教會要關注窮人福祉,對不平等的經濟說不。美聯社

教宗方濟各在首部宗座勸喻書《福音的喜樂》呼籲,天主教會要關注窮人福祉,並要對不平等的經濟說不,尤其是市場的暴政以及金融投機等。也有報道指,這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曾微服街訪露宿者。
理論上,宗教關注的事不屬於現世範疇,可古往今來,多數宗教信仰都離不開道德生活的制約。天主教會也一直透過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宣揚平等博愛。然而教宗方濟各毫不含糊地抨擊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令到不少教徒矛盾掙扎。不少虔誠的教徒也同時欣賞自由市場對社會進步的貢獻。說到底,市場行為和道德信念並非二元對立,而可以並存。有教徒以自己的能力和本錢用心做好自己的生意,創造價值利人利己,並將賺到的錢小心用在慈善上。如此發現價值,善用價值,正是耶穌在福音裏宣揚的道德生活標準。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到耶利哥宣教時,見到財主撒該。耶穌說到撒該家裏去,眾人議論紛紛,說耶穌竟然到一個罪人的家。撒該在這個時候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接下來,耶穌就向眾人講三個僕人的比喻。
話說有個僕主在遠行前,將僕人召來,每人分派了若干資本並吩咐道:「你們去作生意,直等我回來。」僕主歸來,逐一向僕人問回報如何。第一個賺了十倍,僕主稱讚他良善,在最細微的事上也會忠心,值得信任。第二個僕人賺了五倍,同樣得到加許。第三個僕人卻將原銀奉還,並自以為忠誠。僕主大怒,說要定這個僕人的罪,並將這一筆錢,贈予賺得到最多的那個僕人。這段福音的意義,不在於要我們賺取多少回報,而是了解耶穌是如何看待平等這個概念。基督教的教義,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我們不可以定別人的罪,因為只有全知的上帝,才有這個能耐。再進一步,我們也不應該視擁有財富的人為罪人,就像耶利哥的撒該,他的救贖和罪與財富無關,而是在於他怎樣對窮人和被他傷害了的人。
這一比喻進一步闡釋了天國和現世生活的關係:每個人生來總有些天賦,正如僕主賜予僕人的資本,而現世的意義在於如何盡量發揮這種天賦;而且,越是發揮的好,就得到越多的回報。平等,在於機會的平等,有了平等的空間和自由,我們也要憑努力去發現價值,並善用這些價值,顯揚上帝的慈愛和奧妙。既欣賞自由市場,同時也是虔誠教徒的朋友,正是受到耶穌基督感召,決意要在現世發揮貢獻。
話說回頭,自從十七世紀啟蒙運動以來,宗教和世俗的生活不斷互相衝突,但從非常宏觀的視野去看,教會從權威走向平易近人,其實是更加接近宗教要安撫人心矛盾不安的原本。教會在社會擔當的慈善角色,亦是最重要的安全網。但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地政府福利抬頭,壓縮了教會可以擔當的角色,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也越來越薄弱。教宗呼籲教會和教徒關注窮人福祉,絕對正確,但問題是透過政府的威權去進行再分配,又是否合乎耶穌基督的精神呢?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耶穌親口說的這句話,希望可以為各位感到矛盾的教友,心內的激辯作個總結,祝各位平安。

李兆富
獨立時事評論員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