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3-10-30 09:27

末世論【陳日君講義】

末世论【陈日君讲义】
时间:2008-08-04  来源:  作者: 点击:3627
教授:陈日君主教

整理:丘建峰

年份:2001

注意事项:

(1)   主教提及的文章,部份会在课堂上照读如仪,最好预先印备。

(2)   蓝色字属于教理,中间的黑色字属于教授的讲解。

8/9/2001

       末世论在课程中的位置。现今神学科目中,有几科属于人学,即天主在人身上所作的事,最重要的应当是恩宠,因为是天主施行在人身上,而其开始就是创世论,其未来就是末世论了。因此,末世论自然放在课程的尾端,而与创造及恩宠有一定关系。

       末世论有三个课题,但是不是平均分配。首尾较略,中间较重要。

末世已来到,耶稣基督是终结。整个末世论开始前,先把其位置搞清楚,就是指末世论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

‚万民四末:死亡、审判、天堂、地狱。

ƒ旅途中的教会:希望。处理现在的问题。

如果想了解末世论的历史沿革,可看张春申神父<基督信仰中的末世论>的第二章<末世论在教会历史的演变>,文章翻译自下文:Post-biblical Development in Eschatological Thought by Peter Muller-Goldhuhle inCONCILIUM vol. 41 (1969)





       跟住我们处理第一个课题,而主要参考以下一书:

Adris Konig “The Eclipse of Christ in Eschatology”

       作者用这个题目富剌激性,因为指出当今研究末世论者,往往忘记了基督。故此,他要把基督放回末世论的中心。

       末世是指时间,指最后的时间。英文是Eschatology。中文一直沿用末世一词,但是往昔传统是用 De Novissionis(论最后的事情),这就是指万民四末。现在却变成Eschatology,此词出于希腊文。

重点:


"我们指末世论以基督为中心,是指末世论就是讨论基督。文中说:圣经所言的最后的日子,并不是指将来,而是指耶稣与宗徒的时代,就是最后的日子。故此,最后的日子已经来临。这在圣经各处可见。希伯来人书一开首指出天主用各种不同方式向人说话,但是「在这些最后的日子」,就派了耶稣基督来临。希9:26亦提出一个对称,最后在这个世界的末世,祂自己亲自显示出来了。伯前1:20都是用对称式,亦指出相同的事实。

       看回旧约,我们明白到旧约是在等待,等待基督的来临,而这在路4:16就可以看到那个末日已经来临了。

"耶稣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末世的事件。

"在新约中,不仅耶稣来到是末世,更加指出耶稣本身就是最后的一位。如默示录中指他是第一也是最后一位。默1:8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将来永在的全能者上主天主这样说。


"所谓末世论,是指末世已经来到,救恩已经完成。由于耶稣为我们带来了恩宠,故此整个历史不同了,不再是人的历史,而是天主介入的历史了,所以看法不同了,是天主对人的计划,因基督的来临,圆满了。当然,圣经中亦言基督的来临是黎明,即有开始的意思,而且往下我们亦会讨论末来的发展,但是要明白的是:救恩已经完成了,我们的基调是如此。

"同样的耶稣,用三个方式完成天主创造人的计划:

for us,基督为我们完成;

‚in us,指基督以圣神临于我们当中,继续天主的计划;

ƒwith us,我们一般想法的末世。

三者中,以为基础,因为是开始。而且亦指出是耶稣为我们做了人不能完成的工作,并不是人能够做到的。

       如果我们看整个旧约都是一个期待与预言,那就在耶稣身上发生了。那里想指出:旧约的预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预言。一般的预言是指某一个时间发生的一些事,但是先知的预言是十分特别,因为在应验前,不明白其内容;而且同一个圣经中的预言,可以不断应验的。如<匝>2:10,在若19:37中采用了,而玛亦采用之,而默中亦采用了,但是指不同的时期。玛拉基亚先知书一开首指出天主派使者前来,谷固然用,而默亦指有一天使者来临,谁可以站得住呢?可见有不同的应验。

       所以,我们强调耶稣的来临就是末世的来临,不掩盖未来还有审判的日子。

       不过,我们要与耶稣基督合作以期末世的完成的同时,又不能把放得太弱。有些人会说耶稣基督为我们制造一个可能,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救恩已经完成了。故此,我们只是合作者,并非创造者,我们不是整个救恩的基础。

"基督是开始也是完成。现在强调的是他在last。其实first是重要的。圣经中终结与目的时时混为一谈。格前15:24最后才是结局。伯前4:7万事的终结快将临近。弟前1:5这个训令的目的就是爱,这里的目的用字就是end,与上文的终结实属同一词。所以目的和终结可以是二而一的,亦有其道理,因为没有目的就没有开始,有目的才会有终结。

"耶稣基督是最后的一位,祂的来临完成了救恩。在圣经中,把耶稣基督放在中心,而非天主为中心。虽然圣经中言耶稣到最后把一切带回圣父处,但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正正是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要看如何,而这个如何,就是耶稣如何来到我们中间,把救恩完成,又如何把一切带回天主处。

In Jesus, God stands in an explicit, fixed posture of love towards us.

In Jesus, humanity stands in an explicit, fixed posture of love towards God.

"如果说,基督完成救恩的计划,究竟救恩的计划是什么呢?最适当的字眼是盟约。天主创造人最大的目的,就是与人建立生而永久的盟约。所以,我们可以说耶稣为我们完成了这个盟约。

"为什么我们不用天主的国这个意象呢?因为盟约更能显出天主对我们的期望。天主与我们订约,有一种平等的意味,可以看出天主对我们的重视。这个盟约就是「我要做你们的天主,你们要做我的百姓」。可惜人不能做到,要待基督用服从来完成这个救恩。基督临在我们眼前,就是天主的爱的表现。

"我们往往习惯把末世放于未来,但是在圣经中,我们既要了解其已经完成,但是亦不否定共于未来的圆满完成。我们可以看看圣经中已经又尚未的地方:罗5:10因为,假如我们还在为仇敌的时候,因着他圣子的死得与天主和好了,那么,在和好之后,我们一定更要因为着他的生命得救了。格后5:18他曾借基督使我们与他自己和好,并将这和好的的职务赐给了我们。20我们如今代基督请求你们:天主和好罢!

       这里一方面强调其完成了,但是同时又指出尚未的地方。亦见于弗2:16-17他以十字架诛灭了仇恨,也以十字架使双方合成一体,与天主和好……及哥1:20-21。在这些对立当中,基督为我们完成了,不过还需要我们的配合。

"耶稣基督来临,救恩亦来临了。如果更加全面地看,圣经把整个耶稣的事实,都写成有末世的性质。耶稣的降生、传道,所做过的一切,都有末世的成效。如耶稣驱魔,就是以天主的手指来驱魔,换言之,就是天主已经临在了。

"耶稣临生后,我们己经有资格成为天主的子民。

"圣经有一些词也表达出这个效果,例如恩宠、光荣。最明显是在于耶稣的苦难和死亡。耶稣在苦难前的一些说话,我们亦称之为末世的言论。这些说法,好容易让我们以为是第二次来临的预言,实际在苦难中已经应验了。如耶稣说在那时候,人们会因我而跌倒,在耶稣受苦时已经发生了。其它如醒寤、有人为难信徒甚至描述末日的奇妙景象,一切在耶稣受苦时都发生了。

"若19:28耶稣说完了,这个完了就是指末世论。

"不过,要在复活中,才是末世意义最圆满的表达。

"宗徒的时期就是最后的日子。

"末日不是指将来,而是指耶稣来临的日子。

"虽然完成了,但是仍有第二、三阶段。

"耶稣来临的完成,是祂独力完成的,人并未参与。因为耶稣为我们与天主修和前,人与天主是敌对的。(for us)

"其后,我们就可以参与。(in us)

"再次来临,决定性地完成救恩。(with us)

"末世:基督恩宠的开始、继续和完成。

"基督的降生

可以分为基督的降生、苦难和复活,而三者都有末世的意义。因为降生代表了救恩的来临,故西默盎说今天救恩来到了,而基督自己在会堂中朗读依撒以亚先知书中,亦显示这一点。格前10章言耶稣的来临代表时代的圆满。在这个背景中,驱鬼亦有末世的意义。所以在耶稣降生时,末世已来。

「居住」一词,在若望福音中亦有末世的意思,因为这是代表圣言已经落到人间。这在默示录亦有采用。

"基督的苦难

       在苦难中,救恩获得成功。在苦难中,基督完全表达对圣父的信赖,所以可以说在十字架上,最明显地呈现出末世的意义。按圣保禄之言,耶稣的救恩是为所有人的,是为全宇宙的。

"基督的复活

       宗徒时代看复活不似我们今天的观念。因为在当时,如撒杜塞人根本否定来生,所以要待基督复活,宗徒才开始明白复活,不过他们把世人的复活与基督的复活,很紧密地连结在一世,耶稣的复活是初果。而复活,就更明显地呈现末世的征兆。

       复活是重要的,因为它证明了天父接受基督的苦难。

"末世不是时间,而是人物:耶稣基督。


Karl Rahner “Th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VOL. 4

"文中问:我们如何理解圣经上肯定末世的字眼(如天堂、地狱等)。本文透过神学的观念去理解此一问题。

"圣经中,末世都是有将来的。

我们不否定末世论论及将来。

‚天主可将未来告之人类。不过,从救恩的历史看来,天主并不会告知。如果我们以为可以如影片回放般了解将来,是对天主的说法的一个很大的误会。因为将来如果可以在此刻体现,就失去了它将来本身的意义。

ƒ不能把未来于今天呈现的两个理由:

一、因为人子都不知道再次来临的日子,可见天主不想我们知道。所以未来是隐藏的,天主并不想我们知道。未来是一个奥迹。奥迹正在来临。天主启示了末世的道理,但这个道理是奥妙的道理。再者,未来是一个许诺。

总结:圣经中指出天主不想我们清楚地知道。

二、如何了解可了解的部份呢?

"人有历史性,即指人要回到自己的根源才能真正地理解自己的现在,然后才能看到未来。故此,将来是由现在生长出来的。

„对(未来发生的)末世的认识,是透过有末世性的现在。人有自由去创造未来,但是人生亦不是计划,因为人不可能完全掌握将来,所以要冒险,因此,人生是不可知的。人生要冒险,也要信赖,要进取,亦要愿意投降。当然,未来不是空的。我们就是需要行出去,为我们投入这个隐藏的将来。人不可以以为自己在已经完成的现在,或完全肯定的计划。我们要时时准备,有很多不可控制的,不可计算的未来。因此,不是我们趋向将来,而是将来走近我们。这里的将来,其实就是指天主。所以,我们真正的将来,就是走向耶稣基督,因为回想过去,知道天主的救恩本来就在隐藏的基督身上。将来本在天主的手中,但是需要我们的投入。

…如果根据一和二的话,我们现正处于末世的处境,而我们继续向前走,是趋向决定性的圆满。我们要冒险,但是绝非陷于黑暗,因为我们都在光照之下。已经有基础了,但是如何走,还有一段路。一个信徒,如果了解自己的身份,其实就是知道自己的未来了,这并不需要其它知晓。因为我们可以从信理神学了解基督的身份,其实我们就了解自己的未来。因为基督代表圆满。

       如果我们按此理解,则末世不应有侧重物质的描述。同时,末世亦不是神话,而是真正的可能。因此,我们应按照圣经的教诲,就是:基督完成救恩,我们要跟随。

†重点:天主只想人进入天堂,但是,由于人还是有自由是否接受恩宠,故此我们不能否定地狱的存在。

"如果说,末世论就是指天主的恩宠如何实现在人身上,我们就没有理由相信人的得救与丧亡是同样可能的。因为天主主动地救赎我们,又岂会与丧亡的机会一样呢?故此,我们一方面不能完全地乐观,认为所有人都会得救;不过,我们亦不能肯定有人落过地狱。然而,教会可以肯定某些殉道者或圣人,已经进入天堂,却从没有肯定谁下地狱。

"再者,有说法认为是命定论,这是不合理,因为天主只是想人进天堂。

"虽然如此,因为人要进天堂,还是要人愿意接受其恩宠,才可以进入天堂。故此,地狱还是可能存在的。

"另一个问题:基督的再来临,是近是远呢?如果我们明白真正的将来是什么,这个远近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这个将来随时会来,所以我们要时时警醒。既然要时时醒寤,远近都是如此,就没有时间的问题。

"将来要由现在去了解,而现在要透过了解基督来明了未来。这是永恒、决定性的圆满答案。

结论

       末世论应该从天主启示给我们理解的现在来理解,而向着真正的将来,由人所建筑的将来。所以,不应视之为可以预视的将来。





第二个课题:万民四末


       在圣经中谈到末世,多言整个人类的末世,而到了中古时代,才言个人的末世。故此,有学者认为应先言人类的末世,才言个人的末世。另一种方式,是【天主教教理】的方式。【天主教教理】是全世界的主教要求教廷出版的,因为在梵二之后,好像有不少新的道理出现,令教友往往搞不清楚那些是教理,那些是神学家的个人意见。于是,经过多重的咨询讨论,终于写成【天主教教理】,即是天主教内当信的道理,而这本书关于信理的编排,是按信经而编的。

       不过,次序不是关键,而是要顾及相关的所有课题,并且要明白那些为主,那些为次。我们尝试先用个人的末世,才到人类的末世,而先由死亡入手。采用这个自然的秩序:死亡、地狱、炼狱、复活、公审判、天堂/新天地、诸圣相通(大赦)、灵薄狱。

死亡:


"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是决定的时刻,是私审判。

"【天主教教理】1005条:为跟基督一同复活,必须跟基督一同死亡,必须「出离肉身与主同住」(格后5:8)。在这「出离」(斐1:23),即死亡中,灵魂与肉身分开。灵魂将会在死者复活之日再与身体结合。死亡是指「出离肉身,同主同住。」「灵魂与肉身分开,而在复活时与身体结合。」「面对死亡,人对生命之谜感到非常深奥。」【天主教教理】1006条「面对死亡,人在世之谜变得极为深奥」。在某种意义下,肉身的死亡是自然的事,但就信仰而言,死亡事实上是「罪过的代价」(罗6:23)。为那些在基督恩宠内死去的人,死是参与主的死亡,为能参与祂的复活。【天主教教理】1007条:死亡是在世生命的终结。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计算的,在时间的进程中我们会成长、老化。就如所有在世的生命一般,死亡是生命自然终结的表现。从这观点看死亡意味着在我们生命中有一分迫切感:事实上,记起自己的必死性,提醒我们,生命有限,时日无多。 在你年轻的时日,你应纪念你的造物主,……灰尘将归于原来的土中,生气将归于天主,因为原是天主之所赐(训12:1,7)。「死亡是生命的终结。」这是因为我们在世的生命是以时间来计算的,所以在经历一切后,就完结。因此我们可以感到生命的迫切性,因为死亡,让我们知道生命有限,时日无多。【天主教教理】1008条:「死亡是罪恶的后果。」死亡是罪过的后果。作为对圣经和圣传的正确解释者,教会的训导当局认为死亡是因人的罪过而进入世界。 虽然人具有一个可死的本性,但天主曾预定人不死。因此死亡曾经与造物主的计划背道而驰,死亡作为罪恶的后果进入了世界。 「倘若人没有犯罪,本来可免除肉身的死亡」, 现在肉身的死亡成了人的「最后大敌」,务必将之克服。【天主教教理】1009条指出耶稣基督转化死亡。即使耶稣身为天主子亦经历过死亡,因为这是属于人的处境。尽管祂面临死亡曾感到恐惧, 祂仍然完全而自由地顺从父旨,踏上了死亡之路。耶稣的服从把死亡的诅咒变为祝福。 以上是死亡主要的道理。

"灵修性的:【天主教教理】1010条:因着基督,基督徒的死亡就有了积极的意义。「为我,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斐1:21)。「这话是确实的:如果我们与基督同死,亦必与祂同生」(弟后2:11)。这里正道出基督徒死亡的基本新颖处:通过圣洗,基督徒已在圣事的方式下「与基督同死」,为活出新生命;同时,如果我们在基督的恩宠内死亡,这肉身的死亡完成「与基督同死」,如此也使我们在基督救赎行动中完全与祂合为一体。

死于基督,是我所冀,胜过为王,统治大地。


祂为我死,我要追寻,祂已复活,吸引我心。


我将出生,领受光明,到达彼岸,才是真人。


圣保禄言与基督同死同生。通过圣洗,信徒与基督同死同生。故此,在圣事或真正的死亡中,都是如此。

"【天主教教理】1011条:死亡是天主召唤人到祂那里的时候。为此,基督徒可感受到圣保禄对死亡的那分渴望:「我渴望求解脱而与基督同在一起」(斐1:23);他同时能将自己的死亡,按基督的榜样转化为服从和爱慕天父的行动:


我在世的渴望已被钉在十字架上……在我内涌出活水,潺潺地对我说:「来罢!到父那里去!」


我切愿见到天主,为见到祂,必须先死。


我不死,我进入生命。


渴望死亡,因为死亡代表到达天主处。

"【天主教教理】1012条:基督徒对死亡的看法在教会的礼仪中以卓越的方式表达出来:


主,为信仰祢的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我们结束了尘世的旅程,便获登永远的天乡。


追思弥撒中为亡者的礼仪: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

"【天主教教理】1013条:死亡是人在世旅途的终结,也是恩宠和慈爱的在世期限届满,这恩宠和慈爱是天主施予人,为使人能按照天主的计划去实现他现世的生命和决定他的终局。当「我们人生唯一的在世旅程」结束后,我们不再返回任何其它的尘世生活。「人只死一次」(希9:27),故此,没有死后「再投胎」的事。人只死一次。

"【天主教教理】1014条:会鼓励我们准备迎接死亡的一刻(她在诸圣祷文中为我们祈求:「上主,免我们于猝死」),并(在圣母经中)祈求天主圣母,「在我们死的时候」为我们转祷,又将我们交托给圣若瑟、善终的主保:


在每个行动,每个思想中,你应该表现得一如即将在今日去世一般。如果你有正直的良心,你就不怕死亡。若你要逃避死亡,倒不如远离罪恶。如果今天你不准备死亡,明天你将变成甚么?


愿我主受赞美,因为没有一个生存的人可逃脱肉身死亡姊姊。祸哉!那些在死罪中过世的人!相反的,那些寻求祢至圣旨意的人是有福的,因为第二次的死亡不再使他们受害。


要准备死亡,多祈祷。

"首先,对死亡有两个看法:灵魂与肉身的分离;‚生命的终结。其次,可以看看ƒ死亡与罪恶的关系,以及„死亡与基督的关系。

灵魂与肉身的分离:


"这里有不少的麻烦。不少人认为天主教受希腊思想影响,重灵魂而轻肉身。实际上,希腊思想中,尤其是柏拉图,视肉体是罪恶、牢狱,只求解脱,但是教会一直强调的是灵魂肉身一体。其实,教会所言的灵魂,与希腊思想中的灵魂并不相同。

"在一九七九年五月十九日信理部出版一封信,谈及末世论。它对末世论有七个指示,现在看看第三点:「教会肯定在人死后有一种精神元素继续存在。这精神元素有意识和意志。故此,人性自我是继续存在。」这个人性自我继续存在,即指人(基本上)继续存在,好明显与灵肉二分法有分别。「虽然暂时没有他的肉体,但是人性自我仍然存在。」

"那么可否不用灵魂而用人性自我呢?但是,因为一直沿用,虽然有不同的意义,但是还未有充分理由弃而不用,故此仍然采用。

Karl Rahner “On the Theology of Dead”

"再问:没有肉体,但是这个人性自我与物质宇宙有没有关系呢?这里有两种不同立场:一种认为没有关系,但是很多神学家,包括KR,认为是pancosmic的关系。这是指人死亡,与物质宇宙有一个新的关系。理由:人在生时,与物质宇宙都有很复杂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既然如此,何以死后就完全没有关系呢?从物理学上而言,我们的行动就影响物质宇宙。

‚生命的终结


"死亡是只有一次的,所以是很重要的。KR把人分为两部份:NATURE和PERSON,P就是个人的自由(FREEDOM)。人可以自恃的就是自主,可以凭此作出决定。但是,死亡就是固定的时刻了,一切都不可再变了。未死,可以作出不同的选择,甚至改变自己的基本抉择,但是死亡来临,就是命运的时刻了。因着我在生命中的抉择,就决定我的永生。

"这里要补充一个神学家的看法:Ladislaus Boros 认为死亡的一剎那,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作十分清楚的抉择。但是这个一剎那,并没有严格的理由所依。

ƒ死亡与罪恶的关系


"如果有关这两点,我们还可以有其它问题。死亡是由外面而来的,可以说,是死亡来到自己的身上,故此人是很被动的。另一方面,人死的时候,是好人还是坏人,是由人自己决定的。因此,人虽然可以计划自己的人生,但是我们计划的完结却不能由自己决定。人可以抉择自己的生活模式,却不能决定自己的生命。

"由此看来,人的死亡似乎并不自然的。

"死亡是罪恶的后果。据圣经所言,天主给生命树的果子予人,予人特恩,故人不用死,但是由于人犯了罪,天主收回特恩,故人就要死了。罪带来灰暗的死亡,带来病的种子。KR指死亡不仅是一个结果,甚至是人犯罪的引诱。因为人犯罪后引致有死,于是人应当学习接受死亡,因为人应当接受天主是我们的主宰。可惜在第一次人失败了,结果有死,但是当有死后,仍然有不少人不愿意接受,这就是再次犯罪了。

„死亡与基督的关系

"基督来临,即是末世来临。基督的降生、死亡与复活都有末世的意义。故此,基督一降生的同时,就完成了天主做人的目的、天主与人的盟约。因此,基督其实不用死,因为只要祂做任何一个爱德的行动,实际已显示出天主的救赎了。

"KR说:圣经中很清楚,以死亡作为救赎的行动。为什么呢?因为耶稣要以一个真人的身分,面对死亡而作出符合天主旨意的抉择。耶稣取得肉躯,而肉躯就是要死亡的,而死亡就是没有希望的终结了。所以,耶稣本来就面对这种死亡了,所以,耶稣很痛苦地面对这种痛苦,在山园祈祷中求主免去这个苦杯。正因如此,耶稣基督在最灰暗的地死面前,作出一个最彻底的反罪恶行动,接受天主的旨意。

"所以,如果耶稣基督只是降生,在理论上可以完成救恩,但是祂选择死亡,在意义上更能表达出这份救赎的恩德。

"对于耶稣这份死亡,我们有两种参与的方式:一是圣事性的参与,一是在真正死亡时,同耶稣基督面对相同的抉择了。所以,圣事既是帮助我们参与耶稣基督的生命,亦同时是参与祂的死亡。

"殉道者的死亡更能显出人能决定自己的死亡。在教会承认殉道,即一种甘心情愿的死亡。在殉道者身上,我们看到他们甘心情愿地接受自己的死亡,是完全的接受。虽然死亡不是我们可以决定,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面对态度。尤其是殉道者,如果他们否定信仰,就可以免于死亡。

私审判


"审判:在信经中有提及,而在天主教教理678-679。

循着先知和若翰的路线,耶稣在祂的道理中宣讲了末日的审判。那时各人的行为和心中的秘密将会显露出来。那时因轻视天主恩宠而犯的不信之罪将受惩罚。对近人的态度将披露出对天主恩宠与慈爱的接纳或拒绝。耶稣将在最后一天说:「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

基督是永生的主。由于祂是世界的救赎者,决定性地审判人类行为和心思的全权隶属于祂。祂以自己的十字架「赚得」了这权柄。父也「把审判的全权交给了子」(若5:22)。如今,子来到世界不是为审判,而是为拯救,并赐予在祂内的生命。凡在今世拒绝恩宠的每一个人,他已审判了自己,按照他的作为而受报应,甚至也能因拒绝爱的圣神而永远自我判决。

678重点在于公审判,提到所有先知都会受到审判,谁轻视天主,谁受到惩罚。在679解决一个基本的问题:究竟有没有审判?在此条言:基督是永生之主,祂以自己的生命救回我们,所以祂有权审判世人。不过,此处亦提到圣经有言人子来到,不是为了审判,是为了拯救。其实,凡拒绝恩宠的人,其实已经审判了自己。所以,犯罪的人,自己已经审判了自己。因为他们要受的报应是由于他们的行为所做成。故此,基督重来,是为了拯救,而受审判的,却是自我的审判。

"回到私审判:天主教教理1020指出:

基督徒将自己的死亡与基督的死亡连在一起,他把死亡看成走向基督的路途、进入永生的门径。当教会向临终的基督徒最后一次念出基督宽恕人的赦罪经、傅了最后一次强化之油,并让他领受临终圣体,好使基督陪伴他,作他旅途上的食粮,教会向他温和地保证说: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让你的灵魂去吧,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全能的天主父创造了你,永生之子耶稣基督为你而死在十字架上,同时又恩赐你圣神。愿你今天能寓居在神圣耶路撒冷的平安中,偕同童贞玛利亚、天主之母、圣若瑟、所有天使、圣人……愿你回归到造物主那里,是祂从尘土中将你塑造出来。当你离开这个生命,愿童贞玛利亚和所有天使圣人来迎接你……愿基督的容颜向你展露慈光和欣悦,愿你从今天开始永远享受真福。

基督徒的死亡与基督的死亡是同一条路,而教会给予信徒的临终圣事,傅油、领圣体、念经。

"天主教教理1021-1022:

死亡是人生旅程的终结,人生是自由抉择的时期:接受或拒绝天主在基督内显示的慈恩。 新约谈到审判时,所采用的基本脉络是迎接基督第二次的来临。可是新约也屡次肯定,人死后马上就按其生前的功过和信德得到报应。贫穷拉匝禄的譬喻和基督在十字架上向右盗所说的话,同样还有其它新约的章节都谈及灵魂的终局,一个人的终局可以与另一个的不同。

每个人从死亡一刻开始,就在其不朽的灵魂上,将其一生呈报基督的私审判,领受永远的报应:或者经历一个炼净期, 或者直接地进入天堂的荣福,或者直接自我判罪、堕入永罚。

在人生的垂暮时,我们将按爱德受审。


死亡是人生旅程的终结,人生是自由抉择的时期,让我们选择接受天主的恩慈与否。虽然圣经多言公审判,只有一两处提及私审判。在1022,提到人死亡一开始,就是审判的开始。本笃十二世明言清楚这个信理,出自<赞美天主>(DS1000开始)。当中明言人一死,立即就被决定其命运了。

"又可以说,所谓天主的审判,只是天主把事实宣布出来。因为我们的结果是由于我们的行为,而不是天主的判断,所以,只是把我们做的事显现出来而已。所以,拉丁文谚语:Prolixitas mortis(prolixity of death 死亡的伸延)。由我们人生的一开始,就一直塑造自己的死亡。

地狱


我们采用的方式仍然是先看看【天主教教理】:

除非我们自由地选择爱天主,就不能与祂契合。假如我们犯严重的罪过反对祂,反对近人,反对自已,我们就不能爱祂:「那不爱的,就存在死亡内。凡恼恨自己弟兄的,便是杀人的;你们也知道:凡杀人的,便没有永远的生命存在他内」(若一3:15)。我们的主早已说过,假如我们不对贫穷者、弱小者在其急需中施予援手,我们就会与祂分离。 若人在大罪中过世时没有悔意,没有接受天主的慈爱,这表示他借着自由的抉择永远与主分离。换言之,就是将自己排除与天主和真福者的共融之外,这种决定性的、自我排除的境况就称为「地狱」。

"强调自我排除。犯大罪而无悔者,即自我排除于天主之外,就是地狱了。

耶稣屡次谈到「地狱」,「不灭的火」, 这火是为那些至死不肯相信、不肯悔改的人而保留的,在火里他们的灵魂和肉身都会一起丧亡。耶稣严厉地宣布,祂「要差遣祂的天使,将一切作恶的人收集起来,……扔到火窑里」(玛13:41-42),并宣判:「可咒骂的,离开我,到永火里去吧!」(玛25:41)

"强调圣经中采用不灭的火来表示丧亡。这种火烧是一个图象,意即人后悔自己失落了恩宠,这种后悔,如火一般烧痛自己。

教会训导声明地狱的存在和永久性。那些在死罪中过世的灵魂会立刻下地狱,受地狱的苦痛,就是「永火」。 地狱主要的痛苦是与天主永远的分离,因为人只可从天主那里得到生命和福乐,人是为此被创造,并不断地渴求这生命和福乐。

"强调是永远的惩罚。

圣经和教会训导对地狱的声明是为唤起人的责任,人以永远的归宿为目标,该负责地运用他的自由。同时这些声明成为请人皈依的迫切呼吁:「你们要从窄门进去,因为宽门和大路导入丧亡;但有许多的人从那里进去。那导入生命的门是多么窄,路是多么狭!找到它的人的确不多」(玛7:13-14)。

我们不知道何时何日,我们必须遵从主的劝告,时常警惕,期望在结束了我们现世生命的唯一旅程之后,能与主同赴天宴,并加入受祝福者的行列,不要像懒惰的恶仆,被贬入永火及外面的黑暗中,那里将有「哀号切齿」。


"关于地狱的训导的目的是警醒世人悔改。

天主并没有预定任何人下地狱。 因为下地狱是故意离弃天主的行为,亦即大罪,在大罪中罪人至死不悔改。在感恩祭和信友每日的祈祷中,教会恳求天主的仁慈,祂并不愿意「任何人丧亡,只愿众人回心转意」(伯后3:9):

主,所以我们恳求祢,惠然收纳,祢的仆人和祢全家所奉献的这项礼品,使我们一生平安度日,脱免永罚,并得列入祢简选的人群中。

"天主愿人人得救,甚至可以说是预定人人得救,只是有人不愿意接受。





参考数据:

Theological Studies             June 1991     vol. 52 No. 2

Current Eschatology: Universal Salv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Hell

By John R. Sachs, S.J.





       在历史中有一个思想:大团圆(Apocatastasis universal reintegration)。这种想法是指即使下地狱,后来都会再有一次机会悔改。不过,这种说法不符圣经所言,故教会反对。在梵二之后,对得救是乐观的,即期望人人得救。

       近代对得救的道理:

人是真正的自由,故人可以拒绝天主,而这正是地狱的可能性。

‚丧亡是内在于罪恶,是罪恶的自然后果。罪恶本身就是自我排除,而不是天主另加惩罚予人。从人的角度,惩罚有两种:医疗性和惩罚性的。这个惩罚是火,是一种来自内心的火。

ƒ探究:有没有人去了/将去地狱呢?圣经与教会都没有明言。教会会封圣,即指圣人必然已在天堂;却从没有肯定有人落地狱。地狱的描写,只是警醒而非预言。

„由于天主要人人得救,故得救与丧亡并非对称的、处于同一均势上的。因为救恩已经存在,只要一接受就成功,唯有人绝对拒绝才会是丧亡。

…不能绝对肯定、自信自己得救,但可以而且应该期望人人得救。因为基督已经完成救恩。由耶稣基督下降地狱这一点,可以看到天主不愿意放弃罪人,以至到地狱找寻亡羊。甚至在教会中的圣人亦有相似的想法。可以说,入地狱,是可能的;但在实际上,是没有可能的。

†关于永火:不少学者都认为永火是人的后悔,但有学者认为火是天主的形象,因为天主永远爱我们,所以即使在地狱中,天主还是面对那些罪人,但是这份爱却是罪人永远不能获得的,故更加痛苦。关于天主是火,在默示录中有提到:「他的眼睛有如火焰,他的面容有如发光正烈的太阳。」(默1:14)在达弥尔中亦有提到:「他的面容好似闪电,他的眼睛有如火炬。」

灵薄狱(Limbo)


       有时指古圣人栖生的地方。但是主要是处理未领洗的婴儿的灵魂。因为这些初生婴孩做不到三洗:水洗、血洗及愿洗。故此以往的教会人士很紧张,因为未领洗就不能得救。为此,神学家提出灵薄狱。此词本来是指边缘,最初指地狱的边缘,后来觉得应该是天堂的边缘。然而,这个灵薄狱的说法,完全没有圣经的基础,其实源自对原罪、救恩、圣事的错误理解。

       所谓原罪,就是人做了不合符天主要求的,是人失去救恩的原因。不过,这和本罪有不同的。原罪是未完全完成的罪过,是要我们认同才会生效的罪。至于救恩,是常存的,而且不是未完成的救恩,我们如果不拒绝,只要接受,就得救了。

       既然如此,圣事为何必须呢?古老的拉丁谚语已说明天主的恩宠并不为圣事所限。天主有其它的方法救任何人。圣事是最正常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故此,灵薄狱是不需要的。

炼狱


【天主教教理】:

最后的炼净或炼狱


那些死在天主的恩宠和友谊中的,但尚未完全净化的人,虽然他们的永远得救已确定,可是在死后仍须经过炼净,为得到必需的圣德,进入天堂的福乐中。

教会称被选者最后的炼净为炼狱,那绝不可与被判入地狱者的处罚相比。教会特别在翡冷翠和特伦多大公会议中钦定有关炼狱的信条。教会的圣传参照圣经某些章节谈到炼净之火:

有关一些轻微的罪过,我们必须相信,在公审判前是有炼净之火的。那自称为「真理」的一位曾肯定过,假如有人口里亵渎圣神,不论今世或在来世,都不会被赦免的 (玛12:31)。由此引申有某些罪过可在今世得以赦免,另一些则在来世得以净化。


这炼狱的训导是依据为亡者祈祷的做法,对此圣经早已说过:「为此,他 (犹大玛加伯) 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们获得罪赦」(加下12:46)。教会自始便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祈祷,尤其是感恩祭,为使他们得到炼净,进入天主的荣福直观中。教会也鼓励人为亡者行施舍、得大赦和做补赎:

让我们援助和怀念他们。假如乔布的儿子能因父亲的牺牲而得到净化,那么为何我们怀疑为亡者的奉献不会带给他们安慰呢?我们无须犹疑去帮助亡者,为他们献上祈祷。





"还有一些旁证,如格前3:15谈到火。

"基督教对炼狱的反对,除了传统外,也和他们的得救观有关。因为基督教认为得救是完全的,只要信就得救。既然一次就得救,又如何能尚有欠缺。

"天主教认为信基督亦有程度,而要达到完全净化才可以进入天堂。人基本在恩宠内,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未解决。

"人死后明白自己的错误,而又热爱天主,因此很渴望走向天主,但是因为自身的罪孽而不能走到,因此有一种极深的痛悔,就是炼狱之火。

"翡冷翠大公会议是面向东正教的分歧。东正教亦相信有炼狱,但是这只是等待天主的拯救,与天主教的净化不同。

"是否所有升天堂都要经过炼狱呢?按理解,可能殉道者不需要,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大赦(诸圣相通功)


【天主教教理】1471:

教会关于大赦的教义和实行,都跟忏悔圣事的效果紧密相连。

甚么是大赦?「大赦,是在『罪过已蒙赦免』后,因罪过而当受的暂罚,也在天主前获得宽赦。按照指定的条件,准备妥当的信友,通过教会的行动,获得暂罚的赦免。教会是救恩的分施者,借着自己的权力,分施并应用基督及诸圣的补赎宝库」。


「大赦可赦免『部分』或『全部』的暂时罪罚,依此可分为『限大赦』和『全大赦』」。大赦,可为生者或死者应用。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暂罚。没有悔改的大罪就是永罪,另外就是暂罚,这和个人灵魂的不洁有关。一个人未有完全地选择天主,在悔改大罪时,仍有不舍,或未悔改的小罪等等,均令人不洁,未能看到天主的外貌。

"大赦就是指为赦这些暂罚,应有适当的准备,透过圣人和教会,得以赦免这些暂罚。目的是为鼓励某些祈祷与善功。

"除了全大赦,还有其它的说法,如三百日大赦,不过如何解释,有不同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三百日的公补赎。今天不再用此说法,只有两种:大赦和部份赦,也不再强调这些数目的计算,多是指让本来有补赎功能的行为加倍的意思。

【天主教教理】1472:

为明了教会有关罪罚的教义和实行,我们应知道罪恶带来的双重后果。重罪使我们丧失与天主的共融,因而不能享有永生,故永生的丧失称为罪的「永罚」。另一方面,所有罪过──即使是小罪──都促使人对受造物形成不健康的依恋,这种依恋不论在现世,抑或在死后,即那称为在炼狱的状态中,都必须予以净化。这种炼净解除罪恶的「暂罚」。上述两种罪罚,不应视为天主外加于人的报复,而是源自罪恶本质的后果。出自热心爱德的皈依,能使罪人完全净化,以致再没有任何罪罚存留。





【天主教教理】1473:

罪恶蒙宽赦,与天主的共融得以恢复,都使罪过的「永罚」获得赦免。但是,「暂罚」仍然存留着。基督徒应竭力接受这些暂时的罪罚如同恩宠,耐心忍受各样的痛苦和考验,当那一日来临时,安详地面对死亡。人应透过仁爱的工作、祈祷和各种忏悔行动,努力完全脱去「旧人」,穿上「新人」。





"大赦不仅及身,亦可泽惠炼狱中的灵魂。这个诸圣相通的说法,在【天主教教理】中,见于:

宗徒信经在宣认了「至公的圣教会」后,再加上「诸圣的相通 (诸圣的共融)」【communis Sactorum(此词既可指神圣的东西,也可指神圣的人)指共享神圣的东西,包括圣事、基督的功德等】。这信条在某程度上是阐明上述的信条:「如果没有诸位圣人组成的会众,教会又将是怎样的呢?」。诸圣的相通正是教会。

「由于所有信友组成一个身体,他们彼此分享所有。……我们应这样相信在教会之内有各种财富的共享。然而,在肢体中,最重要的是基督,因为祂是元首……因此,基督的功劳通传给所有肢体,而这种传递是透过教会的圣事而进行的」。「正如这教会是由唯一而同一的圣神治理,她所领受的一切益处须成为共同的资产」。

因此,「诸圣的相通」一词包含两种紧密相连的意义:「神圣事物(sancta)的共享」和「圣人们 (sancti)之间的共融」。

东方礼的主祭在领圣体前举扬祭品时通常宣布:「Sancta sanctis!(看,那神圣事物给神圣的人)」。信友(sancti)由基督的体血 (sancta) 所养育,为能在圣神的共融(Koinonia)内成长,并把这共融通传给世界。


在耶路撒冷的初期教会团体里,门徒们「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时常团聚,擘饼,祈祷」(宗2:42):

在信德内的共融。信友的信德是教会受自宗徒的信德,这是生命的宝藏,在彼此分享时更趋丰盛。


圣事的共融。「所有圣事的效果属于所有的人,因为每件圣事都是神圣的连系,使所有人合而为一并与基督结合,尤其是圣洗,它好像是门,人通过它而进入教会。圣人的共融,也就是圣事的共融……。这『共融』的名称可应用于每件圣事上,因为每件圣事都使我们结合于天主……。但这名称较诸其它所有圣事更适用于感恩祭,因为主要是以感恩祭,共融才达致圆满」。

神恩的共融:在教会的共融里,圣神为了建立教会而「给各界信友分施……特别的恩宠」。 不过,「圣神显示在每人身上虽不同,但全是为人的好处」。

「他们把一切都归公用」(宗4:32):「真正的基督徒所拥有的一切,都应视之为与众人共享的财富。他应时时准备,热切援助周遭有急需和可怜的人」。基督徒是上主产业的管理人。

爱德的共融:在诸圣的相通中,「没有一人是为自己而生的,也没有一人是为自己而死的」(罗14:7)。「若是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都一同受苦;若是一个肢体蒙受尊荣,所有的肢体都一同欢乐。你们便是基督的身体,各自都是肢体」(格前12:26-27)。「爱不求己益」(格前13:5)。我们与全人类(包括生者死者) 的团结建基于诸圣的共融。在这团结中,我们以爱德所做最微小的行动,给众人带来裨益。一切罪恶都危害这共融。

教会的三种状态。「基督们徒中一部分还在现世旅途中,他们期待着主在威严中与众天使降来,摧毁死亡,使一切都屈服于祂的时刻;一部分已经度过此世而在炼净中,最后,另一部分在光荣中,瞻仰『在圆满真光中三位一体的天主的真貌』」:

可是,我们每人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共融于同样的爱主爱人之德中,向我们的天主咏唱同样的光荣之歌。因为凡属于基督并充满祂圣神的人,形成一个教会,在基督内互相扶持,就如一个整体。


「旅途中的人,和安眠于基督平安内的兄弟姊妹们的连系,绝不会中断,而且,按照教会永恒的信仰,这一连系会借着神益的互通而加强」。

诸圣的代祷。「天乡的居民因与基督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他们有助整个教会在圣德的根基上更加巩固……。他们不断地为我们转求天父,把他们在世上靠着天人之间的唯一中保耶稣基督所立的功劳献给天主……。所以,他们的手足关切之情,对软弱的我们大有帮助。」:

莫悲伤,莫哭泣,我死后,会对你们更有益;
念在兹,助在兹,其成效,超过我生活在世。
在今生,我无力,在天上,我会造福于大地 。


与天上诸圣共融。「我们纪念天上的神圣,并不仅是为了他们的模范,而是要借着手足之爱的实行,益发加强整个教会在圣神内的团结。一如旅途中基督徒的共融使我们更接近基督,同样,与诸圣的相通,使我们和基督相连,从基督那里,就如从他们的首领那里,涌出一切恩宠以及天主子民本身的生命。」:

我们朝拜基督,因为祂是天主之子;但我们敬爱殉道烈士,因为他们是主的门徒;他们曾以出类拔萃的爱,效法吾主,奉祂为君王,为师傅。愿我们能成为他们的伴侣和他们的同道。


与亡者共融。「旅途中的教会深深体会耶稣基督整个奥体的这种共融精神,从基督教会的初期,便以极大的热诚,孝敬追念已故的人;『为此,他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们获得罪赦』」(加下12:46)。我们为他们祈祷,不但帮助他们,也使他们为我们的益处所作的代祷得以奏效。

在天主唯一的家庭里。「我们都是天主的儿女,都在基督内组成一个家庭,当我们因彼此的相爱、同声赞美至圣圣三而彼此共融时,就是回应教会的亲切召唤」。


【天主教教理】1474

在天主恩宠的助佑下,基督徒在力求净化自己的罪过、圣化自己时,并不是独自一个人。「每个天主子女的生命,都在基督内,借着基督,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与所有其它基督徒弟兄的生命相连系,彼此活于基督奥体超性的合一共融之内,犹如在一个奥妙的位格内一样」


【天主教教理】1475:

1475.在诸圣相通中,「信友,不论是已经到达天乡的,抑或还在炼狱中做补赎的, 又或仍在现世旅途上的, 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分恒久的爱的连系,以及丰富地交流着所有美好的事物」。 在这奇妙的交流中,一个人的圣德能使他人受益,远超过一个人的罪过为他人造成的损害。因此,靠诸圣相通的助力,可使那痛悔的罪人,能更早且更有效地净化罪罚。






"人的功劳与罪过都会影响其它人,而功劳的影响又大于罪过。





圆满的完成


基督光荣来临

"有两种情况:fulfillment及disclosure。前者是指一些到时才会出现的转变,如肉身的复活。后者是显示的,例如公审判。公审判的结果,早在私审判时决定了,只是到时公开呈现出来。

"基督临生后就没有离开我们,故此光荣来临只是指人与基督的新关系。

"由于第一次来临很谦卑,所以第二次特别强调光荣。圣经中用parousise一词,本来指君王出巡的意思。先知时时都提及这个日子,指这是主的日子。

"教会传统中,尤其圣体圣事中,特别强调纪念主的死亡、复活及光荣的再来。

"争论:几时来临?按圣经所言,耶稣基督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奥秘。不过,圣经中亦有一些言论,似乎指出基督即将来临(路加12章、17章、18章;玛窦24章,圣保禄的一些言论亦有这样的效果,如罗13:1、斐6:14、弟后4:1、伯前1:5及4:7,雅5:8、默6:10);但是,又有章节认为教会仍有很长的日子(指教会还有很久:路加17:21、12:40及46、玛24:44、得前5:1-3:另有指等待主的再来很久:路18:7、12:45、19:11、玛24:48、25:5及19)。

"这里所谓的远近不是时间上的,而是神学上的。由于救恩已经完成,故此它离圆满已经很近。

这个再次来临有何特性别?圣经中多次描写这是突然的来临,例如用贼的来临、闪电来模拟。不过,圣经同时指来临前有先兆,二者岂不是有矛盾?我们要明白,这些先兆并不是让我们计算出何时来临的东西。

"让我们看看【天主教教理】:

「因为基督死而复生了,正是为作生者和死者的主」(罗14:9)。基督的升天表明祂在自己人性内,分享了天主本身的能力和权威。耶稣基督是主,祂持有天上和地下的一切权柄。祂「超越一切率领者、掌权者、异能者、宰制者」,因为父「将万有置于祂的脚下」(弗1:20-22)。基督是宇宙和历史的主宰。在祂内人类历史甚至整个受造界都「总归」于基督,达到其超越性的完美境界。

1038至1040





所有亡者复活之后,不论「义人或恶人」(宗24:15)都该经历最后的审判。「那时候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人子)的声音而出来:行过善的,复活进入生命;作过恶的,复活而受审判」(若5:28-29)。那时基督「将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切民族,都要聚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彼此分开,如同牧人分开绵羊和山羊一样:把绵羊放在自己的右边,山羊在左边……这些人要进入永罚,而义人却要进入永生」(玛25:31,32,46)。

面对作为真理的基督,每个人与天主的真实关系将决定性地披露无遗。最后审判将启示每个人在现世所行的善或未尽的本分,及其最终后果:

坏人的一切恶行都记录下来,他们却不知道。末日,「天主将不会保持缄默」(咏50:3)……祂转向恶人,向他们说:「我曾将我可爱的穷人为你们放在世上。我就是他们的首领,在天上坐在我父的右边,可是在地上我的肢体却捱饥受饿。假如你们曾施舍过给我的肢体,你们的施舍本该到达他们的首领处。当我将可爱的穷人放在世上,我是要他们成为你们的运输者,将你们的善行搬到我的宝库里,你们却没有将任何东西交到他们手上,为此你们从我身上也得不到甚么」。


当基督荣耀地再来时,就有最后的审判。只有天父知道那日子和时辰,只有祂决定基督何时再来。通过祂的圣子耶稣,祂将对历史作出决定性的发言。我们将知悉整个创世工程和救恩计划的终极意义,同时将明白天主的眷顾,怎样通过奇妙的途径,引导万有迈向最后的目标。最后审判要启示天主的正义,胜于任何受造物所行的不义,因为祂的爱比死亡更强烈。

耶稣的复活

死者的复活是天主向祂的子民逐步揭示的。对亡者肉身复活的希望,本身是信仰的必然后果,即相信天主创造了整个的人,包括灵魂和肉身。天地的创造者也是那信守盟约者,即祂与亚巴郎及其子孙所订的盟约。就是在这双重的透视下,复活的信仰开始呈现出来。玛加伯殉道者在就义时宣认:

宇宙的君王,必要使我们这些为他的法律而殉难的人复活,获得永生(加下7:9)。天主会使人复活,为怀着这种希望的人,死在人手中,是求之不得的(加下7:14)。


法利塞人和不少与主同时代的人已期待复活。耶稣坚定地教导复活的道理。对那些否认复活的撒杜塞人,祂这样回答:「你们因为没有明了经书,也没有明了天主的能力而错误了」(谷12:24)。复活的信仰奠基于对天主的信心上,因为「祂不是一个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谷12:27)。

然而,更重要的是耶稣将复活的信仰系于祂个人身上:「我就是复活和生命」(若11:25)。在最后一天,耶稣自己将使那些曾经信从祂、吃过祂的肉、喝过祂的血的人复活。 祂在世时已给了复活一个标记和保证,就是使一些去世的人活过来, 并以此宣告祂自己的复活,不过祂的复活属于另一层面。祂以「约纳的标记」(玛12:39),圣殿的标记来论述这件绝无仅有的事:祂宣告在死后第三日必会复活。

基督的见证人,就是「祂复活的见证人」(宗1:22), 曾经「在祂从死者中复活后与祂一起饮食」(宗10:41)。与复活基督的相遇突显了基督徒对复活的希望。我们将像祂一般,和祂一起,并透过祂,复活起来。

基督徒对复活的信仰一开始便遭到误解和反对。 「没有其它的教义像肉身复活的教义一样遭到那么多反对」。 一般都相当容易接受人死后,他的位格继续以精神主体的方式存在,可是怎能相信这明显可朽的身体,竟然复活起来承受永生呢?

死者如何复活?


「复活」究竟有甚么意义?死亡,即灵魂和肉身的分离,使人的肉身堕入腐化的过程,而他的灵魂却与天主相遇,虽然灵魂仍在期待与他受光荣的肉身结合。天主以其全能决定性地再赐我们的肉身不可腐朽的生命,使肉身因耶稣的复活而再度与我们的灵魂结合。





谁会复活?所有死去的人:「行过善的,复活进入生命;行过恶的,复活而受审判」(若5:29)。

如何复活?基督是连同祂的身体一起复活:「请你们看我的手和脚,确是我!」(路24:39) 但祂并不因此而返回尘世的生命。同样,在祂内,「那些现今具有身体的人都要连同身体一起复活」,不过这个身体将会转化为荣耀的身体, 成为「属神的身体」(格前15:44):

可是有人要说:死人将怎样复活?他们将带着甚么样的身体回来呢?胡涂人哪!你所播的种子若不先死了,决不得生出来;并且你所播种的,并不是那将要生出的形体,而是一颗赤裸的籽粒……。播种的是可朽坏的,复活起来的是不可朽坏的;………的确,这可朽坏的,必须穿上不可朽坏的;这可死的,必须穿上不可死的(格前15:35-37,42,52-53)。


"不是叫我们长命一点,而是变为荣耀的、属神的身体。

这个「如何」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推理,只有通过信仰才可了解。但参与感恩祭已使我们预尝基督给我们身体带来的转化:

正如麦面饼是大地的产物,在人呼求天主予以祝福后,不再是普通的饼,而是圣体,由两件事实合成,即地上的和天上的;同样我们的身体领受了圣体就不再是可腐朽的,因为它们有复活的希望。


何时复活?最圆满的复活是「在最后的一天」(若6:39-40,44,54; 11:24),「在世界穷尽时」。事实上,死者的复活和基督再度来临密切相关:

因为在发命时,在总领天使吶喊和天主的号声响起时,主要亲自由天降来,那些死于基督内的人先要复活(得前4:16)。


"并非死亡后立即复活。

基督固然在「最后一天」使我们复活,但是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已与基督一起复活了。其实,靠圣神,基督徒现世的生命,已分享了基督的死亡和复活:

你们既因圣洗与祂一同埋葬了,也就因圣洗,借着信德,即信使祂由死者中复活的天主的能力,与祂一同复活了。……你们既然与基督一同复活了,就该追求天上的事,在那里有基督坐在天主的右边(哥2:12; 3:1)。

基督徒通过圣洗与基督结合,已真正地分享复活基督在天上的生命, 不过这生命仍「与基督一同藏在天主内」(哥3:3)。「祂使我们同祂一起复活,在基督耶稣内使我们和祂一同坐在天上」(弗2:6)。我们既在感恩祭中领受基督身体,得到滋养,也就属于基督的身体。当我们在最后一天复活时,我们也将「与祂一同出现在光荣之中」(哥3:4)。





在等待这一天时,信徒的肉身和灵魂早已分享了「在基督内」的尊严。因此须尊重自己的身体和他人的身体,尤其在身体受苦时:

人的身体是为主,主也是为人的身体。天主既使主复活了,祂也要以自己的能力使我们复活。你们不知道你们的身体是基督的肢体吗?……你们已不是属于自己的了……。所以务要用你们的身体光荣天主。(格前6:13-15,19-20)


"以上三节,可说是圣事恩宠的新生命,仍然隐藏。





"持续和变更:人在生活中不断转变,生物上的我,其实不断地变更,故此最重要是人性自我的存在。死亡,意即生物变化的停止,但是不代表我就停止变更了。最后,就获得新的肉身。这个新的肉身,仍然是我,但是却又非常不同的。

"故此,我们要避免唯物的看法。圣经中有不少关于新肉身的描写,总括而言是属灵的、光荣的、有大能的、不会腐朽的、能配合天堂的肉体。

公审判


"由于人是历史性、团体性的,故此当整个历史、团体到了尽头,才可以一目了然,而到时就会赞美天主。在此刻,好人就获得光荣了,在人生上几十年间,为天主吃尽苦头,到此时就可以明白到当年的意义,让我们明白到天主的光荣。

天堂


那些在天主的恩宠和友谊中过世的人,在完全炼净之后,将与基督永远生活在一起。他们将永远地肖似天主,因为他们是面对面地看到天主「实在怎样」(若一3:2):

让我们以宗座权威断定以下信条:在天主全面性的安排下,所有在基督受苦前过世的圣者的灵魂……和所有接受基督圣洗的信者灵魂,只要在他们死亡时,无须受炼净的……,或假若他们不论过去或将来尚须受炼净的,在死亡后已炼净过的所有灵魂……即使在肉身复活和公审判前──在主救世主耶稣基督升天之后──的所有灵魂,不论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都会与基督一起活在天国和乐园中,同圣善的天使在一起。在吾主耶稣基督受苦受死后,这些灵魂,在荣福直观中直到现在,仍然面对面地看天主的本质,不需任何受造物作媒界。


"这里的看见天主,不是指肉眼看到。

与天主圣三的这种完美生活,与圣三、童贞玛利亚、天使和众真福这种生命与爱的共融,称为「天堂」。天堂是人最后的归宿,也是人最深的期盼的圆满实现,是决定性和至高的幸福境界。

活在天堂就是「与基督在一起」。 被选的人「在祂内」活着,可是仍然在祂内保存着,更好说,找到他们真正的面貌、他们自己的名字:

因为生命就是与基督在一起:哪里有基督,那里就有生命,那里就有天国。


"与基督一起,人才找到真正的自我。

耶稣基督以祂的死亡和复活为我们「开启」了天堂。享受真福的生活就是圆满地得到基督救赎工程的果实。基督接受那些信赖祂和忠于祂意愿的人进入天上的荣耀。天堂是真福者的团体,在其中所有的人都与基督合为一体。

"以上几则较重要,因为说明天堂是由基督而来的。这里说明天堂的特质是共融,在共融中更能有喜乐,而不用担心没有了自我。

与天主并与所有在基督内众生的幸福共融的这个奥迹,超过一切理解和表达。圣经用一些图象为我们讲述这奥迹:生命、光明、平安、婚宴、天国的美酒、天父的家、天上的耶路撒冷、乐园:「天主为爱祂的人所准备的,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

由于天主的超越性,除非祂自己揭示祂的奥迹予人直观,同时给人直观的能力,否则祂实在怎样,是不能见到的。教会称这种瞻仰天上荣耀中的天主为「荣福直观」。

这将不是你的荣耀和福乐吗?就是被容许参见天主,得到那荣誉,分享救恩和永光的喜乐,与主基督、你的天主在一起……在天国里,置身于天主的义人和朋友之中,享受那赚得的、永不腐朽的喜乐。


在天上的荣耀中,真福者会满怀喜乐地继续完成天主对其人群和整个受造界的旨意。他们已与基督为王;与祂一起「他们必要为王,至于无穷之世」(默22:5)。

"有人问:天堂在何处?何处有天主圆满的恩宠,而又决定性地完结在世的生命,就是天堂。

"有人问:天堂是否公平?不公平,但是没有要紧。

"有人问:如果朋友落地狱,天主会否伤心?天主应该会伤心。

"有人问:耶稣光荣来临时,有新天新地,这和天堂有没有分别?让我们看看教理的说法:

在时期的终结,天国将达到圆满。公审判之后,灵魂和肉身受到光荣的义人将与基督永远为王,而宇宙自身也将得以更新:

那时教会……将在天上的光荣中,才圆满地实现,那就是万物复兴的时候,也就是和人类紧相连接、又藉人类以达其终向的普世万物,将和人类一起,在基督内达到圆满境界。


这个奥妙的更新将使人类和世界都得以转化。圣经称之为「新天新地」(伯后3:13),就是天主计划决定性的实现,「天上和地上的万有,总归于基督元首」(弗1:10)。

在这个新宇宙、 天上的耶路撒冷里,天主寓居在众人当中。祂「要拭去他们脸上的一切眼泪;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默21:4)。

"以上的说法,就是新天地,而以下两节,从人和世界的效果而言:

就人而论, 这个圆满将是人类成为一体的最终实现,这人类的一体性是天主创造之初就愿意的, 也是旅途教会「作为圣事」所象征的。那些曾与基督结合的人将组成得救的团体、天主的「圣城」(默21:2)、「羔羊的新娘」(默21:9),这团体不再受罪恶、不洁 、私爱所损伤,因为这一切只摧毁或伤害地上人们的团体。荣福直观将是福乐、平安和彼此共融的永不枯竭的泉源,因为在直观中天主将向被选者无穷无尽地显示自己。

就世界而论,启示肯定人和物质世界具有深邃的共同归宿:

凡受造之物都热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显扬……怀有希望,脱离败坏的控制。……因为我们知道,直到如今,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叹息,同受产痛。不但是万物,就是连我们这已蒙受圣神初果的,也在自己心中叹息,等待着我们肉身的救赎(罗8:19-23)。


有形可见的宇宙本身也因而注定要得到转化,「为使世界本身恢复原来面貌,去为义人服役,不会再有任何障碍」,并分享义人们在复活的耶稣基督内的荣耀。

「对大地及人类终穷的时刻,我们一无所知,亦不知万物将如何改变。但为罪恶所玷污的这个世界的面目,必将逝去。我们可从启示得知,天主将替我们准备一个新的住所、新的天地,那里正义常存,幸福将要满足并超出人心所能想到的一切和平的愿望」。

「但期待新天地的希望,不仅不应削弱,而且应增进我们建设此世的心火。因为新的人类大家庭的雏型,是滋长发育在今世的,并已能给予人一些新天地的预象。故此,现世的进步虽然与基督王国的广扬有其分别,但就现世的进展而论,它有益于改善人类的社会,故此,极为有利于天主的王国」。

"为了响应其它人指责天堂是一种鸦片的说法,故此指出我们亦重视现世的进步。

「事实上……一切出于自然和人类努力所结的美果,我们把这些美果遵从主的命令并在祂的神内,传播到世上。其后,当基督将永恒而普遍的王国交还圣父时,我们要再度看到这些美妙的成果,将是毫无玷污而光辉夺目的」。那时天主在永生中将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格前15:28):

实存而真正的生命,是父通过子在圣神内将天上的恩赐,倾注在众生中,一无例外。又因着祂的仁慈,我们,作为人,也领受永生的不朽许诺。

考试方法,二选一:


文章一篇,字数二千字左右。

题目一:为何我们可以说末世论是基督论的一个层面?

"可以一提基督创世的目的。

题目二:死亡的意义。

"要针对上课的内容。

题目三:我们如何理解圣经对末世的预言。

"最好按K.Rahnner的文章来写。





‚笔试:回答两题。不准带任何东西入试场。要答得准确。

"指出死亡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层面:死亡一方面如外来发生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死亡又是决定我们的人生。换言之,我们是自己完成生命,还是生命受命运控制呢?

"解释死亡是灵魂和肉身的分离。

"解释我们的命运是死亡时决定此一说法。

"我们凭什么肯定有私审判?本笃十五世【赞美上主】有关的说法。

"为什么有公审判?

"人死后,可能还要净炼。这个道理有何根据呢?如何净化?

"究竟有没有灵薄狱的存在呢?

"原罪的问题。





旅途中的教会‧教会的使命


"mission是指传福音。

"agent of Gospel Proclamation:耶稣派教会去传扬他的福音、喜讯。

"content of Gospel Proclamation:福音是一件事实,不是一本书。福音的中心是耶稣为我们死而复活。

"goal of Gospel Proclamation:我们需要的是用信德去接受。

"fruit of Gospel Proclamation:接受了喜讯的人就组成教会。

"教会几乎唯一的使命就是宣讲福音。

世俗与圣经的末世论


"我们的末世论是超越历史的末世论(transcendent),而别人的是内在于历史的末世论(immanent)。其实我们的末世论是两者兼有。我们今天指的secular eschatology.,是指世俗主义(secularism)的末世论。世俗化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有些事情本来就是世俗的事情,如政治,我们不能硬把它变成信仰问题。世俗主义就不同,就是指所有事情都只有世俗的意义,没有神圣、超越的意义。

"在这种世俗主义的思想下,他们主张末世论是完全内在于历史之中,只有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的意义,并没有宗教的价值。

"教会并不否定以上各方面的价值,认为是值得尊重,可以追求的,但是在天主整个末世计划中,这些价值,并不是绝对而最后的价值。

"由于有这个最后而绝对的价值作为指引,令我们为其它次要的价值努力时,亦有方向。

"教会凭借这个终极的价值,可以批判社会的问题,让社会变得更好。

"社会往往过份重视行动、工作、效果、数量;教会强调静修、静态、质素的价值。

"社会化这个危险趋向,人愈来愈受社会这个组织的控制。宗教却令人可以脱离社会的控制。





17/11/2001

Theological Investigation VI  … Marxist Utopia and the Christian future of man. (The Christian doctrine of the future of man)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ristian eschatology and intramundane utopia) 基督末世论与现世的乌托邦之别

基督宗教有末世论, (Christianity is the religion of future) An absolute future is approaching the human. 这个将来是正在来临的, 是从现在发挥出来的, 所以这个将来有很重要的位置, 我们相信的是一个救恩的历史, 不是停留在现阶段, 而是向着一个将来的, 张春申神父曾说我们的信仰生命是直线, 不是圆圈, 这个绝对的将来是已经来到, 在现在运作中, 但也是朝着一个将来前进。The possibility of attaining an absolute future. 就是人的目的, i.e. 追求真正圆满的将来。所以是强调生命的历史性,和超越性。

‚ Christianity is the religion of the absolute future. 人应开放自己给这个将来,Let the future approach him. 有两个可能性: 在现世可以清楚划定空间和时间的将来, 或是一个真正绝对的将来infinite and absolute future 。而基督所说的是后者, 是超越时空的将来。人应把这个对将来的追求成为他人生的目的。这个将来之所以是绝对, 不是因为它可以继续不断地追求, 而是已经圆满的了。这将来是超出人的控制和安排, 所以只能在信仰上趋向它, 它是一个奥迹, 其实换句话说, 它就是天主。祂不是目标中之一个, 而是一个终极的目标, 可能人说不出祂就是天主, 但只要他追求的就是一个超越的圆满, 便是天主了。

       我们都可以了解无神主义的可能性, 因为人喜欢用自己能明白和控制的语言来解释事物, 但如果我们要用一些超越的语言来表达, 一方面困难, 要追求说不出的奥迹是困难的; 一方面令人觉得像掉进黑洞般, 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事实上, 神如何把祂自己给我们作为目标呢? 的确是很难以明白和相信的。这种人神的关系, 就叫恩宠, 天主就是恩宠, 所以整个信仰就是恩宠论, 而由于恩宠是来自耶稣, 故也是基督论, 耶稣降生后, 末世便来临了, 故也是末世论。祂以人的形象来提醒我们这个目标是超出历史, 但也是亲切的。

ƒChristianity has no utopias ideas about a future in this world. 对于现世, 我们没有一个幻想式的乌托邦。我们的信仰不会把现世的价值绝对化, 即追求现世的目标成为绝对化是不可接受的, 但不是所有目标都没有分别, 或没有价值, 或没有立场, 例如自由, 是有其价值, 我们也关心, 但它不是一个绝对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与没有信仰的人一起追求世上的目标, 未必是对立的, 是可以合作的, 即使它不是绝对的目标, 而即使这个在世的目标不成功, 也不要紧的, 因为我们知道那绝对的目标一定会成功。

„ Christianity has an inestimable significance for movement towards genuine and meaningful earthly goals. 旅程中也有很多目标, 符合人本性的目标, 信友也应在这方面作出贡献, 假如无神论者把这些现世的目标绝对化, 也不是坏事, 天主也会给他救恩, 但追求这些现世目标时, 我们不会牺牲其它人, 例如对社会无贡献的人。

… Christianity understood as the religion of the absolute future will always remain as an institutional religion. A) It will remain B) it will always remain as an institutional religion. 基督徒在现世不断的努力, 和对超越世界的目标的坚持, 可以让无神论者更明白绝对的目标。为何有形可见的教会要继续? 只要追求历史中的目标已经不错了? 事实上, 圣经上的末世论又是历史中的也是超越的, 现世的价值也是真正的价值, 不纯是精神, 也需要有物质的东西, 例如圣堂, 圣事, 祈祷, 关心社会等, 这些因素会造成困难和痳烦, 但是需要的, 纵使有些人可能不喜欢这些制度化的东西。





A Fragmentary aspect of a the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future.

对将来有两个不同看法:

1. foreseen, calculable, planned, we reach out and to control it.

2. a mystery, uncertainty, incomprehensibility, uncontrollable, not able to manipulate, it reaches us. The future is coming, and we are in it. It gives us freedom and it motivates us. There are past, now and future. Past is the coming of Jesus. As a future arriving for us. Before it comes, we should trust, not plan nor control.






What does it mean for a man to have this trust in the Absolute future considered as that which is radically breaking in upon his own life?

The world of the future that we construct for ourselves still remains 我们明白我们所做的很重要, 精神的建设, 我们所建设的将来会留下来的。

‚ The absolute future gives the future which we construct for ourselves. Its place in the real and effective openness of true human history. Every humanism with a predetermined context is relative. The one who exposes himself to the mystery of the absolute future is the one who knows least of all about himself. 交托之后, 会自由地, 平安地和积极地建设, 我们知道努力是有意义的, 不怕成败, 最后信心是天主。最后的成功不是因我而成, 而是自来的。





信: 启示, 望: 末世, 爱: 恩宠


现在我们采用天主的国来形容耶稣基督的来临。因此,天国就是救恩,只是好多人看不到而已。

望德

Karl Rahner, “On the theology or the hope”

"由士林哲学开始,最后再问几个问题,看看可否有新的看法。

"教理中德行,有超性的德行,就是信望爱德。

"这是新的本能。这是旅途中教会的特点。

"超性德行是天主给予的,对象亦是天主,亦是基于天主的许诺。

"三个超性的德行,唯有望德是独立的。

"先有信爱两德,后来才加入望德。

"信德和爱德都要有望德,才可以完备。信,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要有一份谦逊。爱,要接纳天主的大能,打开自己,交付自己。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