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2-11-24 15:31

中国银行业IT应用年度分析

中国银行业IT应用年度分析

迈过WTO的门坎,中国金融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金融业的IT应用现状、对IT产品的需求、IT应用系统建设的重点和系统建设情况,使IT厂商在产品开发、解决方案提供等方面更加富有针对性,从而推动我国金融业IT应用系统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计算机世界市场研究中心结合中国金融业业务发展情况和竞争环境的要求,对中国金融业IT应用状况、发展趋势进行大样本量调查,并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中国金融业IT应用研究年度报告,共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篇。现节选于此,以飨读者。(进一步垂询可联络计算机世界市场研究中心,联系电话:010-68251155-8021)

一、 国际银行业现状及发展特点

银行在各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行业是各国经济的核心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银行的作用已超越国土疆界的范围,资本的力量也在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积极体现着。虽然目前世界经济低迷,银行增速趋缓,但根据世界著名金融杂志《银行家》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世界前1000家大银行的资产和利润都得到不同程度增长。

随着中国加入WTO 和国际经济普遍低迷,全球范围内金融服务的竞争将逐渐加剧,银行业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将加快银行业全球化的进程,逐步使金融服务全球化;IT产品的应用,尤其是数字化、网络化环境的构建,突破了原有的时空观念,大大延伸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水平,使金融服务的内涵更加丰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银行经营全能化

近几年,世界银行业有从“单一型”银行向“综合型”银行发展的趋势。同时,超大型银行混业经营越来越多。

(二)银行业务全球化

由于国际经济贸易迅速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使金融业及商业银行的地域壁垒逐渐被打破,这一切都促使资金活动日益国际化、全球化。

(三)银行竞争白热化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银行业也得到充分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内部银行之间、国内与国外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并随着国际市场形式新变化走向白热化,国际货币格局逐渐从以美元为核心的模式向美元、欧元、日元分庭抗礼的多元化模式演变。三者之间汇率的变化加大了经营商业银行的风险,加剧了银行竞争的复杂性。

(四)银行规模大型化

由于国际货币格局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低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衍生金融工具剧增,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各国银行纷纷通过合并和兼并的方式不断扩大规模,以增强抗御风险、抵御金融动荡的能力。

(五)金融服务创新化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就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世界各商业银行围绕市场制定经营策略和方针,从向市场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到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一些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和服务)应运而生。

商业银行的客户关心银行的硬件设施,但更关心银行的服务方式是否周到、便捷,这正是“电话银行”、“网络银行”“自助银行”等新型银行服务迅速风行的原因所在。

(六)银行服务和收入多元化

银行服务的传送渠道(Delivery channel)向多元化发展。长期以来,分行和物理网点是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惟一渠道。但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数据存储、分析及传送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化银行服务日益普及,由早期的自动柜员机服务发展到电话银行服务、个人电脑银行服务、互动电视银行服务以至近期的网上银行服务等,使银行服务的传送渠道产生极大变化,改变了以往分行物理设施的概念。

世界各商业银行围绕市场制定经营策略和方针,随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废除,在混业经营合法化以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得到拓展。

(七)银行管理系统化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化,在客观上要求和决定了银行的经营管理必须走向系统化的管理轨道。

(八)银行手段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使银行打破过去传统的概念和运作方式,提高了银行高层人员的宏观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大大增强了银行的竞争能力。

二、 国际银行业的IT应用现状和趋势特点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银行经营环境的改善,促使银行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不断扩大,银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将不再成为银行业务兴衰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银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随着各国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大银行普遍建立了全球网络,提高了银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二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业务经营逐渐实现自动化和电子化。

(三)综合管理信息化使银行的监管能力提高,减少了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并促使银行管理逐渐扁平化;银行利用信息分析和监控形成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银行要想有效地开展业务,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证。这种中心—辐射式的结构合并了一些分(支)行的相同部门,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率。

(五)运用电脑和网络,银行为客户提供3A(Anytime、Anywhere、Anyway)服务,使企业客户摆脱了烦琐的手续和频繁往返于企业与银行的麻烦,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获得贷款,开出信用证,办理结算等。

(六)由于网络银行、自助银行运营成本较传统营业模式低廉,发展仍然十分迅速。在西欧,截止到2000年12月,纯粹的网上银行已经发展到212家。

三、 中国银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与WTO

2001年中国大陆共有14家银行进入世界1000家大银行之列,与2000年度相比,总数增加了5家。国内银行在国际排名中地位的提升表明我国银行业这几年在改善资产质量、改革经营机制、化解支付风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国银行业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银行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在中国银行业中占有资本的绝对优势地位,其资本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图 中国主要银行一级资本比较
(二)WTO与中国银行业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的竞争问题已迫在眉睫,随着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些竞争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的竞争

加入WTO以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在国内现存的资本优势将不复存在。银行现有的资产规模、经营业务量与国外的大银行相比,没有多少优势。相反,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相对比较优良。

2.人才的竞争

跨国银行无论从人才的资源方面,还是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上机制都比较健全,与中资银行相比具有人才优势。加入WTO以后,随着外资银行的涌入,其关键岗位上的优秀人员将随之进入中国。对于现已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除关键的业务管理人员以外,在华业务的拓展主要依靠本地雇员。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首先将是人才的竞争。国内银行优秀人才流失的风险将加大,中资银行会遇到强大的人才竞争压力。

3.市场与客户的竞争

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将飞速发展。银行的国际结算、信用证业务大量增加。外资银行将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与国内银行抢夺市场、争揽客户。一旦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优质客户将有可能被外资银行所吸引。

4.管理的竞争

加入WTO以后,国外银行必将先进的管理方式引进中国,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管理方式、制度方面的挑战。我国银行现有的管理体系不适合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银行管理的需要。

5.技术的竞争

发达国家银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日臻成熟,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重视。大部分跨国银行把信息技术当做核心竞争力,会通过相应渠道和计划把最新的技术、最有效的技术带到它的生产线、供应链中。商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演化成技术的竞争。

四、中国银行业IT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行业IT应用系统建设的先行者,是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结合最为紧密的行业,在中国IT应用系统建设上取得的成效最大,是信息产品和服务最大的采购客户。

银行业的IT应用经过单机应用、替代手工、办公自动化和业务管理等单项和局部应用阶段。由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得到重视,银行业开始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对各局部IT应用进行整合。银行业的IT应用系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中国人民银行IT应用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其基本职责包括货币发行、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其本身IT应用的发展对各商业银行具有指导作用,这使得人民银行IT应用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商业银行IT应用重大项目均需报人民银行备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结算中心的地位使得各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建设上必须与人行的计算机系统相互兼容。

2000年以后,银行开始进入利用互联网开发新业务的阶段。网络和外部服务器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银行的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信息查询、网上办公等业务纷纷出现,使银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具体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

(二)中国工商银行IT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在中国银行业,工商银行的银行IT应用最具系统性和前瞻性。工行自1984年建行以来逐步形成了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柜员业务逐步实现了自动化处理。网络化使银行业务突破了地域限制,跨入了联机实时处理的阶段;对公业务,银行卡和ATM的跨区域的联网处理均已得到广泛应用;初步建立了以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为主要构架的电子化银行体系。

工商银行计算中心开发的各业务联机处理系统由于不统一,系统整合比较困难,使全行异地通存通兑业务难以顺利实施。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对高层次客户增值金融服务的需要。信息技术在银行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自动化或半信息化的阶段。

(三)中国农业银行IT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九五”期间,农行计算机联机网点数量大大增加,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形成了安全、高效、规范的银行信息化服务体系。2001年农业银行IT应用系统建设的重点是:按照“十五”规划,农业银行将逐渐进行大集中建设。银行卡业务应用系统逐渐进行改造,部分一级分行2001年按新标准发卡。

(四)中国银行IT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九五”期间,中行不断加大对信息科技的投资,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综合化、网络化、多样化的银行信息化系统框架。网上银行、家居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推动了中国银行的业务发展,使中行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

1.业务系统

面对国际金融日益一体化的现实,中行从1994年开始设计新一代收付清算系统,即建立一个包容国内外、本外币收付的大收付、大清算系统。过去,一笔从国外汇入的汇款通常需要5~7天才可解付,现在则缩短为1天。该系统集收付指令的处理及资金清算为一体,付款指示与资金同步到达,与传统的业务处理模式相比,具有快捷、安全、高效的特点。

2.网上银行建设

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成功地完成了网上信用卡付费服务的第一笔交易,率先在国内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从1999年年中开始,中行进一步推出了包括“企业在线理财、支付网上行、银证快车”系列产品的网上银行服务。

3.银行卡

中国银行加快了对银行卡大集中应用系统的推广和改造工作,顺利开展了 MsaterCard、Visa等卡的商户收单清算业务和自动柜员机的取现业务。中国银行是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中惟一实现了在一台自动柜员机上同时支持各主要国际卡的银行。

(五)中国建设银行IT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建设银行的IT应用系统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微机单点应用到城市综合网络、从单一业务应用到综合业务系统、从单纯营业系统到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配套运用的发展过程。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统一机型的“五统一”原则,建设银行的IT应用系统建设在不断推进,系统开发、推广、运行工作步入规范。建行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成规模,截止到200O年,所有柜台业务已基本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处理,并实现龙卡异地交易和清算的自动化,为客户提供各种代理服务、自助服务、电话银行服务。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银行的一级通信网始建于1993年,作为基础设施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已形成规模,建立了覆盖全行的网络架构,有力地支撑了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应用。

2.信息系统建设和重大系统工程

“九五”末期,已经成功建设了全行性业务系统,所有柜台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处理,龙卡基本实现全国联网,资金清算实现汇划、对账、清算一日清,为客户提供各种代理服务。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出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实力。为了给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手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全行推广使用,为支持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全面的竞争激励机制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为辅助建行的经营管理提供支持。运用先进的内部管理方式;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办公成本。

3.网上银行建设

建行加强了网上银行的开发推广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

(六)交通银行IT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交通银行在全行实现了各项业务的电脑操作,支持并促进了业务发展。交通银行电子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行对公柜面业务处理全面实现计算机处理,开通了对公通存通兑业务和同城储蓄通存通兑业务。推出了电话银行、客户终端、自助银行、个人外币买卖电话交易、多媒体自助服务系统、保管和管理等新型业务。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银行在网络建设上,建成了覆盖总行与分行间的骨干网和各分支行间的同城网。

2.综合业务系统建设

交通银行开发了业务处理系统,从200O年起在上海等分行已投入运行。信贷台账系统和贷款企业信用评估系统在全行投入使用,对加强授信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全面推进了办公自动化,广泛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报表处理,建立了文档管理、电子邮件系统等。

(七)招商银行IT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银行基本上完成了连接国内各分支机构的综合业务网络建设,并将业务系统网络与办公信息系统网络合二为一。

2.招商银行信息系统建设

招商银行的IT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包含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建设。招商银行在推动金融信息化的进程中,对各项管理的要求也随之产生,尤其是整个银行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用于领导管理决策的系统,都是银行IT应用系统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招商银行在基本实现了业务电子化之后,开始了进一步的业务规划 :对银行内外的经济及金融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变数据为信息,其特点是量化,也就是说一切用数据说话。这方面的工作构成了数据仓库系统建设的设想。对各类信息的发布、传输及其流程控制,主要任务是文本处理和流程控制。这方面的工作构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设想。

目前,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www. cmbchina.com)已开通,主要有招商银行介绍、个人银行、企业银行、金融信息服务、网上支付等功能。

(八)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建设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家国家级金融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中国工商银行等13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这一项目自1999年2月26日正式启动,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安全认证技术及公安部认可的ISS产品,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系统中的密码产品模块进行了本地化。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安全认证技术,完成了从网络到业务系统的全面建设。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建成并投入运行,使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最关键的网上安全支付基础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中国电子商务进入银行安全支付的阶段。

五、中国银行业IT应用系统建设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伴随着银行业务的激烈竞争、业务方向的转移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国内各银行逐渐从以账户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优质的个性化服务成为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银行IT应用系统建设的重点也将发生一定的转变。

①数据大集中依然是必然趋势。

②随着中国新兴银行的兴起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挟其强大的资本、技术、管理优势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银行业竞争将逐渐加剧。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商业银行将采取各种手段,尤其是借助信息技术取得竞争优势。在经过单机应用、局部应用几个阶段后,银行系统对IT应用系统建设基本形成理性的认识。对IT应用系统的整合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从低层次转向高层次应用的重要手段。

③中国银行业起步于单项计算机的应用。银行业务系统的建设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而逐渐变化,原有的业务系统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④为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创造新的利润和业务增长点,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银行的建设将成为各商业银行建设的重点。

⑤随着银联的建立和银联卡的推出,银行卡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sun 發表於 2012-11-25 19:05

中国银行:IT蓝图锻造跨越式发展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02012年10月28日23:06 来源:投资者报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腾讯微博转发到QQ空间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转发到手机网  给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更换引擎?

  这个话题听上去让人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因为实施难度非常大。但作为一家拥有一万多家网点、数亿账户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实施的IT蓝图项目,正像是给飞行中的“飞机”更换引擎,虽然难度极大,中行却成功地将这一项目实施。

  在中国人民银行举办的“2011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评选活动中,中国银行核心银行系统一举获得特等奖。

  凭借IT蓝图项目,中行从各家商业银行中脱颖而出,荣登《投资者报》评出的2012“最佳科技创新国有银行”。

  两步并作一步走

  作为中国国际化、多元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中行曾是国内第一家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银行,其IT建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领先地位。

  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同业已使数据大集中。当时,中行核心业务系统有6个版本,若在全行范围推广一个新产品,就要开发6个不同版本,周期较长。而那些数据大集中、系统版本统一的银行,已经可以做到一次开发全行推广。相比之下,当时中行推出新产品的速度缓慢,科技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

  面对日趋激烈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和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2003年,中国银行决定加大IT建设力度,建设中国银行IT蓝图,实现全行信息系统转型和版本统一、数据集中。

  中国银行新的IT蓝图从应用架构、基础设施、IT治理机制和安全架构四个方面对中行的信息科技发展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包括交付渠道、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财务会计和决策支持五个层次的目标应用架构,确定了信息安全体系的整体框架,指明从“以账户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思路,由此确定了蓝图规划的核心。

  其他银行一般先进行数据集中,再进行核心系统的升级、替换。《投资者报》了解到,中行启动IT蓝图建设,则是同步实施核心银行系统转型和数据集中上收,两步并作一步走,由此,中行也彻底扭转了信息科技建设被动落后的局面,实现了信息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并推动了中行在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客户服务、流程再造、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中行IT蓝图规划的核心是,从“以账户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这二者之间仅差一个字,它们究竟存在什么区别?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投资者报》介绍,以账户为中心,是银行从自身角度出发,系统以账户为基准点,围绕账户处理开展功能设计,这一方向多出于内部会计核算考虑,系统只是对不同的账户完成不同交易处理,主要考虑会计记账原则。柜员需要熟悉银行的基本会计平衡原理以及记账规则,对柜员要求相对较高。客户信息在系统间、区域间分散,不利于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

  而以客户为中心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系统设计以客户为基准点,围绕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开展功能设计。出于客户需求考虑,是银行从单纯交易服务型向市场导向营销型转变的必然趋势。

  IT蓝图系统实现的“以客户为中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全行唯一的客户号识别客户,通过客户号勾连所有业务和产品,为有效识别优质客户、分析客户行为,向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奠定基础。

  二是客户信息的集中管理;三是业务处理以客户作为基础,账户与客户号紧密关联;四是交易与核算分离,在客户交易系统中,不做银行账务处理,银行内部账务不会对客户服务产生影响。

  继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2011年10月30日,中国银行总行IT蓝图总行本级成功投产并顺利对外运行,至此,中行历时8年的IT蓝图建设完美收官。《投资者报》了解到,IT蓝图项目成功投产以来,系统运行平稳,员工和客户反映良好,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客户对金融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银行还将在IT蓝图项目实施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客户体验、数据挖掘、流程再造三个方面,稳步推进系统升级,持续优化系统功能,不断挖掘系统优势,并积极推进新技术、新理念在中行的创新应用,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对业务更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中行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目前,中国银行已启动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计划将IT蓝图建设成果逐步推广延伸到海外机构,实现全球一体化的信息科技战略布局

sun 發表於 2012-11-25 19:09

中国银行表彰“IT”蓝图 历时8年终成正果
2012-01-13 09:49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1月13日消息(记者何京玉)据经济之声报道,近日,中国银行举行了信息科技蓝图项目建设表彰大会。
  光明日报介绍,2006年10月,中国银行IT蓝图项目实施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2011年10月,IT蓝图在总行投产成功。数年间,中国银行全体员工倾力投入IT蓝图,进行了130轮次的数据迁移验证和投产演练,完成了3.5亿条客户和账户信息的清理补录,开展了39.7万人次的系统培训。
  2003年9月,中行以“IT蓝图”为主题的新一代信息化建设开始启动,也掀起了中国银行业史无前例的科技改革新浪潮。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追赶国际最新技术,中国银行决定引进国外先进的核心银行系统,完成逻辑集中的应用架构建设。也就是在规范业务流程、统一业务需求、整合应用平台的基础上,以一套应用系统灵活支持全辖主要业务。
  最终的蓝图确立了“两地三中心”的运维体系:中行五个区域中心并存的局面将被一个中心取代,同时在北京和北京以外地区各建一个同城备份中心;明确了信息科技部、信息中心、软件中心、测试中心“一部三中心”的组织架构;成立了IT蓝图实施办公室统筹IT蓝图建设。
  中行在项目实施之初就确定了双线并行作战的方针:一方面,尽快实现新系统的投产;另一方面,确保原有系统的平稳运行。
  行业内的专家打过一个比方:更换银行核心系统就像给飞行中的飞机更换引擎。因为更换系统的同时,所有的银行业务都不能停下来。为保证在旧线正常营业的同时、又完成全新的核心银行系统建设,保证大量外围系统及分行特色系统的成功切换,所有指令都选择在深夜发出,演练人员必须轮流值班才能不影响白天的正常营业。
  2009年10月7日,最先试点的河北分行实现新系统成功上线。此后,随着一个又一个批次的分行进入上线倒计时,IT蓝图的星星之火,开始在整个中行系统内以燎原之势熊熊燃烧。
  2011年10月30日,新系统在中国银行总行实现最后成功切换,中国银行业新一代信息化建设之路完美收官。截至目前,全行辖内34家分行运行平稳。该系统最终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评选的“2011年金融科技成果特等奖。”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