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9-3-28 00:55

2018 最佳經濟書作者:美經濟問題與「外敵」無關

[font=&quot][align=center][float=left][/float]
[/align]
[/font]
[align=center][font=&quot][url=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denise-01_qZ67E_1200x0.png][img]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denise-01_qZ67E_1200x0.png[/img][/url][/font][/align]
[align=center][font=&quot][size=13px]《資本主義的神話:市場壟斷與競爭之死》(The Myth of Capitalism: Monopolies and the Death of Competition)共同作者赫恩(Denise Hearn)[/size][/font][/align]
[font=&quot][size=16px][size=1em]中美貿易戰談判近月成為頭條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多番炮轟中美不公平貿易損害美國經濟與就業。獲《金融時報》評為 2018 年最佳經濟書籍之一的《資本主義的神話》,作者赫恩認為美國經濟真正問題包括貧富懸殊日增、「中產下流化」等癥結,並非來自「外敵」,而是大企業財團壟斷窒礙美國經濟和市場競爭,作為資本主義老大哥的美國,必須要變。但要如何變?赫恩提出必須重啟《反壟斷法》,才有一線生機。美國總統大選將至,更有美國總統參選人向此書借鏡。[/size]
[size=1em][url=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den_MbDqq_1200x0.png][img]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den_MbDqq_1200x0.png[/img][/url][/size]
[size=13px]Denise Hearn[/size]
[size=1em]《資本主義的神話:市場壟斷與競爭之死》(The Myth of Capitalism: Monopolies and the Death of Competition)獲英國《金融時報》主筆 Martin Wolf 選為 2018 年最佳經濟書籍之一,讚賞該書的觀點值得重視,又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Michael Spence 等推介。《資》的共同作者赫恩(Denise Hearn)近日訪港,接受《金融中心》專訪,她認為企業壟斷會窒礙創業和創新動力,長遠影響經濟發展,若不對症下藥,會令民粹主義崛起,導致社會不穩。[/size]
[align=center][size=1em][url=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0_aMVkQ_1200x0.jpg][img]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0_aMVkQ_1200x0.jpg[/img][/url][/size][/align]
[align=center][size=13px]《資本主義的神話:市場壟斷與競爭之死》(The Myth of Capitalism: Monopolies and the Death of Competition)[/size][/align]
[size=1em][b]Google 及 Facebook 等壟斷市場[/b][/size]
[size=1em]她舉例,美國啤酒品牌多得眼花繚亂,但原來九成都是來自兩間啤酒公司;美國一半的銀行資產是由五家銀行控制;超過 75% 住戶所住地區只得一個寬頻供應商。科技市場更不用說,Google 佔了九成網上搜尋的市場份額,Facebook 則佔了社交媒體八成份額,Amazon 更是電子商貿平台的「霸主」。[/size]
[size=1em]集團式壟斷在美國已發展到一個地步,連洗腎、配眼鏡、買保險、殯儀服務等選擇都少之又少,即使公司狂加價或服務差,消費者只有無奈繼續幫襯。赫恩感嘆,「我們其實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少得可憐」。赫恩稱,過去不少人深信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能促進創業創富、自由競爭;但現今的「資本主義」已嚴重偏離本意。[/size]
[size=1em]赫恩認為,美國市場壟斷的情況,源於過去數十年來,政府對規管反壟斷(Antitrust)不力,採取放任態度,多次的收購合併令各行業盡歸大財團手上,政府與企業間的「人才旋轉門」令大企業影響力日增,窒礙創業,產品、服務選擇大減,最終影響美國勞工的就業及議價能力,不少大企業壓榨員工薪金和待遇。「在書中我們提出,問題不在原裝的資本主義,現時在北美市場看到的並非資本主義,而是壟斷(Monopoly)和寡頭壟斷(Oligopoly)操控。」她說,「這並不是資本主義」。例如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是全球最大僱主,聘用逾 230 萬員工。赫恩稱,在美國不少城鎮的小店舖,都因沃爾瑪進駐遭搶生意而結業,於是沃爾瑪成為當地唯一的僱主,以薪金低、待遇差著名。但為了謀生,當地人只能默默接受剝削。[/size]
[size=1em]壟斷並非「資本主義」的常態。美國政府 19 世紀末「鍍金時代」(Gilded Age)時大企業壟斷市場、民怨叢生,美國時任總統老羅斯福以「反壟斷」(Bust the Trust)為口號贏得大選後,坐言起行執法,曾成功阻止大企業壟斷,成就了美國中產壯大的黃金年代。至80年代,列根執政,美政府走向自由放任,大肆放寬對企業合併的規管,埋下今天壟斷局面的種子。[/size]
[size=1em]赫恩認為,經過數十年的新自由主義實驗,證明這一套根本行不通,國內求變的聲音越來越大,左翼力量興起。赫恩稱,政治、經濟的不平等不能置諸不理,否則民粹主義會崛起,甚至會帶來革命。「全球正面對 30 年代以來最大型的民粹主義崛起,這是特朗普當選的原因,也是為何越來越多動亂發生。這只會有兩種結局,以革命終結,或者我們主動求變,重新審視規管,立法讓更多人受惠」。[/size]
[size=1em][url=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den3_9TEt3_1200x0.png][img]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den3_9TEt3_1200x0.png[/img][/url][/size]
[size=1em][b]盼美國大選撥亂反正[/b][/size]
[size=1em]赫恩認為,當下最易分散注意力的辦法就是歸咎於「外敵」,特朗普提出建造邊境圍牆、發動中美貿易戰等,只能轉移視線,不能解決問題,「美國民眾和中小企真正的敵人就在眼前,是產業過度集中在大財團手上」。讓赫恩感到意外的是,該書不但獲自由派談論,部份保守派亦感興趣,反映不少人渴望制度變革。[/size]
[size=1em]特朗普隨民粹崛起,在赫恩眼中,2020 年美國總統大選將會是撥亂反正的契機。美國民主黨多名總統候選人均着手撰寫加強保護勞工權益的政綱;民主黨參選人、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提出《企業問責法》,收緊規管政客收取大企業政治捐獻。赫恩透露,沃倫團隊曾與她及另一名作者聯絡,深入了解書中理念。[/size]
[size=1em]赫恩建議,國會除了要重新評估現存的《反壟斷法》外,亦應推出新版本加強執法,她又提倡推廣員工持股計劃,讓更多員工直接受惠。「我們坐在同一條船,應該嘗試建立一個人人均可獲益的經濟制度,而不是就着現存問題再去怪責他人。」至於消費者個人層面,赫思建議可從日常做起,盡量幫襯本地小店。居於西雅圖的赫思,平日會到附近的合作社小店購物和買菜,再沒有在 Amazon 買東西。「資本主義就如每天舉行選舉,用手上的錢去投票。」她稱,「我認為(從小處做起)會帶來改變,我們也要從所有角度面對這問題」。[/size]
[indent][size=1em][b]港常見雙頭壟斷 不利市民[/b][/size]
[size=1em]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連續 25 年將香港列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讚揚香港有良好營商環境。香港同時貧富差距嚴重,2016 年堅尼系數創出 45 年新高。對於香港被評為最自由經濟體,赫恩指難以理解,她認為指數明顯沒有把「產業壟斷」納入參考。[/size]
[size=1em][b]惠康百佳貨品價差距小[/b][/size]
[size=1em]赫恩又稱,港府取締民族黨、《金融時報》亞洲新聞主編馬凱工作證不獲續期等,反映思想和交流自由受到限制,而思想審查只會窒礙創新。[/size]
[size=1em]赫恩指出,在香港最常見的是「雙頭壟斷」(Duopoly),即是主要市場份額由兩名主要競爭對手佔據。她舉例,怡和及和記黃埔擁有市場上各式各樣的品牌和店舖,由個人用品、食肆以至地產,市民只是看似選擇眾多,但「雙頭」要加價時,消費者完全無可奈何。[/size]
[size=1em]「不是萬寧就屈臣氏,不是惠康就是百佳。」她說,「連供電也是這樣,住在九龍只有一個選擇,住港島的就由另一間包辦」。「當市場只有兩個競爭對手,他們會較易根據彼此的價格變化作出協調,不是直接勾結操控,但惠康或百佳貨品價格沒有太大差距,因他們知道你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幫襯其中一間」。[/size]
[size=1em]赫恩認為,無論是在美國、香港還是其他地方,官商過於密切,政府決策上傾向偏坦商界會對大眾不利,香港貧富懸殊嚴重以及樓價居高不下,均顯示政府沒有把市民利益放在第一位。[/size]
[size=1em][b]取締民族黨屬思想審查[/b][/size]
[size=1em]沒有普選的香港與擁有民主選舉的美國,政制上自然有天淵之別。赫恩認為,自由的政制與具競爭力的自由經濟互有關連,近乎一不離二,更能互相強化,書中亦稱「自由是資本主義必要的元素」。[/size]
[size=1em]「我認為若沒有真正的經濟自由,很難同時擁有政治上的自由,而兩者是相輔相成的」。[/size]
[size=1em]赫恩以戰後德國重建為例子,二次大戰後,美國發現納粹德國戰時的效率源於政府把國內工業合併,以便輕易調動資源。美國助德國重建,首要工作是鼓勵企業重新展開競爭,因為美國相信,經濟上能作自由競爭有助建立政治民主制度的基礎。官商關係緊密的地方如美國和香港,她認為政府要擔起監管私人大集團的角色,以防商界勢力伸延至政界,成為主導力量。[/size]
[size=1em]去年港府取締香港民族黨、拒續發工作簽證予《金融時報》編輯馬凱等事件,去年年底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批評北京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更建議國會檢討將香港和內地視為兩個獨立關稅區的政策。赫恩稱,事件反映思想和交流的自由受到限制,她認為無論放諸哪裏,思想審查和只容許某些觀點皆十分危險,就如過去許多偉大的科學發現被教廷和政府視為離經叛道而受打壓,對思想自由設限會窒礙創新發展。[/size]
[size=1em]她又稱,高度集權的政府如中國,近年鼓勵國企介入私人市場,實際上不單窒礙創意,更令更多想創業的人卻步,情況如同受大企業壟斷的美國和加拿大。[/size]
[/indent][size=1em][url=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den2_hk6DA_1200x0.png][img]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den2_hk6DA_1200x0.png[/img][/url][/size]
[size=13px]Denise Hearn[/size]
[/size][/font]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