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8-8-25 23:55

社會中的魔魅

[font=Lato, &quot][size=16px]社會中的魔魅[/size][/font]
[font=Lato, &quot][size=13px]葉菁華 / 2018年8月25日[/size][/font]
[align=center][font=Lato, &quot][size=16px][img]https://christiantimes.org.hk/News/155423/velizar-ivanov-660213-unsplash.jpg[/img][/size][/font][/align]
[align=center][font=Lato, &quot][size=13px]Photo by Velizar Ivanov on Unsplash[/size][/font][/align]
[font=Lato, &quot][size=17px]
[align=right][align=left]執筆之際正值俗稱「鬼節」的盂蘭節。鬼、污靈、靈界權勢,常見於新約聖經。福音書記載耶穌經常做的行動,就是趕鬼。保羅書信以「執政的」、「掌權的」等字眼(見羅八38;林前十五24;弗一21、六12;西一16),形容種種靈界權勢。啟示錄則描述上帝對魔鬼的決戰。[/align]
[align=left]我們在廿一世紀應如何理解靈界權勢呢?這是一個系統神學(或稱建構性神學)的課題。系統神學的關鍵乃在當今處境中解釋聖經及傳統。[/align]
[align=left]不少信徒以為靈界權勢只屬超自然的領域,因而只關注人類知識難以解釋的現象(如邪靈附身)。然而,新約時代及初期教會的信徒,不會有自然與超自然之分。對他們而言,靈界權勢運行於世界,影響著人類的日常生活。為此,保羅書信特別提醒信徒,任何權勢皆不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羅八37-39),而十字架上的基督已把一切執政掌權的靈界權勢解除武裝,並在凱旋的行列中把他們公開示眾(西二15)。[/align]
[align=left]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以「魔魅」(the demonic)這概念詮釋新約聖經中的鬼及靈界權勢,並以此分析文化和社會中影響人類的現象,包括資本主義與民族主義。魔魅有幾方面的特徵。[/align]
[align=left]第一,魔魅不是純然負面的(魔魅不等同於撒旦),而是既有具大創造力,又有具大破壞力,可謂「難為正邪定分界」。例如資本主義顯著提升經濟生產力和物質生活水平,同時也帶來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環境污染等影響深廣的問題。資本主義一方面有效分配資源、滿足人類需要,同時也驅使人為著無止境的慾望,忙於永不止息的、不斷增加的、消耗生命的活動,因而令人格貧乏,並受時間奴役,無瑕關注永恆(田立克語)。[/align]
[align=left]第二,魔魅是有限的事物當作無限,甚至自我神化。民族主義中的民族和國家,往往有意或無意地被奉為神聖,成為真理和正義的化身,受人民欽崇膜拜,也要求人民奉獻犧牲;「愛國」成為一種宗教情操。資本主義中的市場、增長、競爭力等,也往往成為神聖不可侵犯。任何魔魅總帶著宗教性,只是該等宗教性卻是對抗上帝。[/align]
[align=left]第三,魔魅是超越個人道德意志的結構(structure),帶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悲劇狀況。個人道德上的犯罪(如貪婪、崇拜瑪門),不足以理解魔魅。個人的認罪悔改、努力行善,不足以轉化魔魅。例如企業不斷發展、追求利潤最大化,乃屬資本主義的通則,而這通則往往帶來對勞工的損害和加劇對環境的破壞。然而,這些狀況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試想像一間多年來作為「基金愛股」的上市公司管理層宣佈今後不再追求盈利增長(不是不再賺錢,只是不再愈賺愈多),其股票必被無情拋售,管理層也勢遭撤換,以回復盈利增長。[/align]
[align=left]第四,魔魅會「附身」、令人著魅,以至使人被綑綁、喪失自由。例如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下,企業要不斷推出新產品以維持收入增長,並要與其他企業爭奪市場份額,因而以各種推廣手法,刺激和製造消費需求,消費者往往覺得需要不斷棄舊換新;消費者這種需求反過來驅使企業推出新產品。現代人往往難以脫離種生產與消費的無止境循環。香港網民有時以很「毒」形容十分吸引令人愛不釋手以至沉迷下去的科技潮物,跟魔魅的「魅」力,可謂互相呼應。[/align]
[align=left]田立克談的魔魅皆是影響世界的權勢。然而,社會上其他令人著魅、使人喪失自由的事情,也應可理解為魔魅,包括任何令人「上癮」的事情(無論是毒品、賭博、打機、上網),也包括任何令人感受「身不由己」的摧迫的事情。例如香港人工作時間之長冠絕全球。超時工作有時出於上司要求,有時卻是出於環境所迫的「半自願」。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要求,面對公司內外的競爭,在人手緊絀又要兌現工作效率承諾的情況下,當大部份同事甚至上司也在加班(發揮所謂的「拼搏精神」),自己也會感到不得不跟從大隊加班。又例如香港的「怪獸家長」,為求使子女能夠出人頭地,遂要求他們生吞活剝艱深的課程內容,催谷他們做練習,勉強他們學習樂器或其他藝能,甚至為爭取進入名校,以便「贏在起跑線」,不惜把這些壓力推前至幼稚園階段。「怪獸家長」往往覺得為著他們疼愛的子女著想,不得不如此要求。在我看來,這也是在香港社會文化中的魔魅。[/align]
[align=left]以「魔魅」這概念詮釋新約聖經中的鬼及靈界權勢,從而分析一些社會文化現象,至少有兩方面的好處。第一,如此進路有助我們從信仰的、神學的角度,關注、分析、批判社會及文化現象。基於種種歷史原因(包括過往福音派與社會福音派的爭論),華人教會往往不熱衷關心社會文化問題(性文化除外)。對不少信徒而言,信仰基本上屬於「心靈」的領域,關心社會不屬於信仰的份內事;即使關心,也只能從世界提供的觀點出發(例如政府施政是否符合人權、民主、公平等原則),缺乏信仰的角度。「魔魅」這概念讓我們可以從信仰的角度為一些社會文化現象命名,以至信徒更容易掌握這些現象與信仰的關係。第二,如此進路有助更新教會的使命觀。教會的使命不是狹義的傳福音,搶救靈魂;教會的使命是延續聖子基督被聖父上帝差遣來到世界的使命(約二十21)。耶穌基督被上帝差遣,在世界藉言語(宣講、教導)和行動(醫病、趕鬼),傳揚天國福音,彰顯天國臨在。既然耶穌趕鬼,我們也要趕鬼。這不只是對付超自然的邪靈,更是對抗那些「執政的」、「掌權的」,即那些可透過社會文化使人著魅、令人喪失自由的靈界權勢。既是這樣,「屬靈爭戰」便屬於教會使命,而且有更明確的對象(社會及文化中的魔魅權勢)和更全面的戰略(包括信徒群體對魔魅的揭露、批判、回應)。[/align]
[b](使命商道論壇系列文章)
[/b]
[align=left]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align]
[/align]
[/size][/font]

sun 發表於 2018-8-26 00:13

【時代論壇訊】人人都希望活在一個自由的社會,可以免除恐懼。可惜,在大國的背景下,香港社會見的卻是處處的干預,壓制。作為信徒,應如何自處,追求合符上主教導的自由?日前(一月十三日)的一場公開講座,就為著相關議題進行探討。

葉菁華:以屬靈爭戰對抗權勢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葉菁華指,自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但在今時今日,不少人都會感受不到自由,只覺得被奴役。

從神學的角度理解,不少信徒習慣將信仰私人化,以個人倫理理解社會問題,往往假定對方出於自由故意做壞事。葉菁華不否認人自身有問題,但同時人有原罪,使意志不自由。故此若不靠著上主,不能避免犯罪。罪既有個人及道德性,亦有其普遍性及悲劇性。本罪及原罪可解釋人的不自由,但不能忽略權勢帶來的影響。

新約聖經中,有提到上主擁有超越地上君王的權勢。葉菁華認為,權勢既有在地,也有在天。它是可見的,也可以是不可見的。兩者互有關連,糾纏不清,不能簡單劃分。他引述田立克的學說,將此稱為「魔魅」。魔魅既可帶來創造性,但同時帶來破壞性。而且,它超越人的道德意志,令人不能自拔,無法逃避。最恐怖的是,魔魅會自我神化,成為對抗神的力量。惟有從神而來的恩典,才能對抗魔魅。縱使屬神的子民已領受恩典,但都要小心自身受魔魅影響。

葉菁華指出,耶穌基督帶著天國價值觀,使人得釋放。今天信徒也應跟隨耶穌步伐,延續使命,見證天國的臨在,責無旁貸。教會應強調屬靈爭戰,但不應只將焦點放於靈界,而更應抵抗社會上的權勢。他強調,社會帶著含混性,並非簡單正邪二分。在爭戰的過程中,不一定每次戰勝,但不需為此灰心失望,而是懷著盼望,相信最終得勝的仍是上主。

葉漢浩:選擇屬天的價值觀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工業福音團契義務總幹事葉漢浩指出,羅馬社會亦有不少與現代社會相似的處境。社會的價值製造出支持壓榨制度的工具。無論在羅馬社會,或是香港社會,既高舉自由,但亦充斥奴役。世代是黑暗的,但基督徒可為世界帶來改變。

他指出,羅馬社會中自由與奴役是相對的。即使在自由中,都分為被釋放的自由與完全自由。當時的奴役無處不在。制度上,奴隸有不同的層次。只要不時獎賞他們自由,就可令他們為獎賞而甘心成為奴隸。即使奴隸可獲釋放,都只是表面性,實際上主人亦可隨時將他們重新變成奴隸。

在現代自由經濟的學說中,其中一個最著名的理論是均衡理論。但是,均衡理論只考慮有能力及意願者,將無能力者排除在外。有能力參與經濟活動的人,才獲保障。自由市場背後,不論是遊戲規則、資訊、公共資源以至意識形態,都受到操控,古今社會都會視之為理所當然。透過高舉市場經濟,建立既得利益的一群,合理化、神聖化奴隸制度。香港經濟自由堪稱最高,但貧窮懸殊同時最嚴重。社會主流論述關心經濟實力會否落後於人,但不理制度下的弱者,展現出漠不關心,視之為正常。

經濟上表面的自由會使我們習以為常,看不見壓榨制度的不公義,也看不見應持守甚麼價值。基督徒既屬世,亦屬天。信徒要預備面對黑暗,但不應甘心屈服。帶著天國子民的身分,我們不應被世界同化,反要以主的教導為根本。透過上主的救恩,我們可得從罪中被釋放的自由。他坦言,社會上受不同價值觀衝擊而掙扎是正常的,但我們可選擇追隨屬天的價值觀。他引用加拉太書,指出上主釋放我們,使我們得自由,有權選擇持守的價值觀。祂教導我們要愛鄰如己。我們如此行,是合符上主的教導,亦是愛主的最佳表達。

信徒避不開政經議題

於答問時段,有會眾認為信徒無需追求政經層面上的自由,因為耶穌當時沒有這樣做。葉漢浩回應指,信徒有責任正視在現有社會制度下,可如何活出天國的使命。他引用馬太福音園主的比喻,指出耶穌的教導有對應當時羅馬社會理應如何對待勞工,與社會息息相關,並非隔絕於政經層面。他強調,信徒不是要尋求推翻全盤制度,而是追求如何在限制中活出門徒的樣式。

葉菁華補充,信徒不一定要參政才算關注政經問題,但耶穌絕對不是叫人不理社會上發生的事。天國是上帝旨意在地的成就,會帶來徹底改變。我們追求的,是上帝的國成就在地上,而非我們上天堂。他強調,信徒活出使命,避不開政治經濟事務,但單純參與並非終極目標,而是盼望天國降臨。盼望的同時,亦有責任按我們的祈求使天國的價值觀彰顯於地上。至於信徒可在教會做甚麼,他認為我們不需期望過高可帶來全盤變革,亦不能期望可立即完成。即使只能帶來少許的改變,但上帝都會悅納。

「政經權勢下的自由」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主辦,假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舉行,有近一百八十人出席。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