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7-7-15 22:20

從「戰神」到「戰犯」 安倍內外交煎

信報財經新聞
A24  |   EJ GLOBAL plus  |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   By 劉子捷        2017-07-15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從「戰神」到「戰犯」 安倍內外交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遭受上台4年以來的最大挫折,自民黨在本月初的東京都議會選舉慘敗,失去議會控制權,他自己亦醜聞纏身,民望跌到只有三成三,是第二度拜相以來的最低點。日本媒體報道,安倍將於8月初改組內閣,希望換上新面孔帶來新氣象,拉起低迴不已的民望,撐過當前的危機,也希望挺過明年夏秋之間的黨總裁選舉,一圓做到2020年東京奧運之夢。

7月2日東京都議會選舉塵埃落定之後,自民黨內部出現巨大震盪,儘管事前已料到會有惡戰,黨內從上到下沿街喊話拉票,可是依然大敗而且敗得很難看。這次東京政治大地震的餘震,在投票之後第二、三天陸續到來,自民黨內部本來就對安倍不滿的派系陸續放話,認為安倍作為黨總裁,光說「深切反省」並不足夠,要求具體修補負上責任。同一時間,第三勢力的外相岸田文雄派,在傳媒筆下成為有力在後安倍時代上位的人物。

派閥欲蠢動 岸田虎視眈眈

再度上台這4年,安倍志切建構所謂「一強體制」,意思是讓自己獨大,沒有其他人可挑戰。他更連連出招,「安倍經濟學」被視為挽救日本於水火的靈丹妙藥;外交規劃是四面出擊;修改和平憲法則是最終目標。這幾招對經濟陷於低迷、亟欲尋找政治出路的日本來說,確是在某一特定時間的良方。不過,幾道方子到後來證明起不了大作用,尤其是經濟方面,除了推出之時稍見起色,其後依然故我,繼續牛步慢行。

自民黨在東京都議會選舉失利,是安倍招式用老之後的合理戰果,因此,若他不及早更換內閣,加推經濟方案,日本選民可能等不及他另一次信誓旦旦要把日本推上另一台階的承諾。根據目前的消息,安倍的新班子除了換走屢屢出言失誤的防衞相稻田朋美,也會更換可能挑戰其黨總裁地位的外相岸田文雄。若安倍下此一子,便是公開把岸田文雄列為主要競爭對手,把他逐離內閣,一刀兩斷。於岸田文雄而言,倘是安倍走到這步,自己唯一的出路便是提槍上陣,在明年9月的黨總裁選舉單挑安倍。按日期推算,自民黨總裁選舉之後,最多大約兩個月,日本就會舉行大選,因此,如果安倍未能在黨總裁選舉跑出,那麼在東京都議會選舉取得大勝的「都民第一會」領袖小池百合子,大選的對手就不會是安倍。

這樣,安倍就必須先安內後攘外,把自民黨內部的爭逐放在第一位。自民黨這一代人,與七八十年代「三角大福中」或其後的「竹宮安渡」派閥相比,年輕一大截,但是派閥政治仍然存在。安倍再度掌權後,黨內派系整合為八派,又以安倍所在的細田派最強大,國會議員有96人,比起次席、副首相麻生太郎的新麻生派的59人多37人。細田派這4年可謂出盡風頭,不過,東京都議會選舉慘敗之後,細田派變成其他派閥狙擊目標,更有人直指須為選戰失利負責的細田派是「戰犯」。這句話相當不客氣,說明其他派閥對安倍攻勢已是箭在弦上,只待一聲令下。

撐不到奧運 家族榮光消散

儘管新時代或來臨,卻未必是新作風,日本派閥政治依然服膺「人數就是力量」這不變定律,倘若下月內閣重組後細田派人數仍是96人,而岸田文雄所屬的岸田派和額賀福志郎的額賀派聯手則有101人,到時新麻生派便會舉足輕重——若像現在那樣,新麻生派與安倍繼續結盟,兩派加起來有155人;若新麻生派倒向岸田派,兩派就有105人。因此,麻生太郎將是未來自民黨變局的造王者:可為安倍造王,亦可以替自己加冕。日本政壇現時目光集中在麻生太郎,相信安倍亦會有求於他,8月內閣重組,從新麻生派所佔席數,應大略可知安倍與麻生太郎是否再續聯盟前緣,抑或隱藏裂痕,明年隨時變天。

安倍的政治野心,最大目標是做到2020年東京奧運。其他目標例如修憲,無疑是安倍的另一主打議題,不過,日本現下政經環境顯然不利修憲通過,但這議題是安倍的招牌,極可能會硬撐下去。至於「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第一箭的寬鬆貨幣政策、第二箭的擴張性財政政策都收效不大,第三箭的結構性改革與經濟增長策略也無甚作用,明年黨總裁選舉或其後的大選,虎頭蛇尾「安倍經濟學」勢將成為箭靶。

即使如此,安倍對要做到2020年東京奧運揭幕的目標,卻是絕不退讓,只要能夠撐到那一天,安倍就能名留歷史,成為1964年東京奧運的首相池田勇人之後,另一「奧林匹克內閣總理大臣」。當然,批評者會指出,安倍的經濟政策實力與池田勇人的沒法得比,日本到今天仍有人沉醉在53年前的東京奧運餘暉,便是因為池田內閣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日本社會的生活水平和就業環境得到極大提高,不是「安倍經濟學」的三箭俱失。然而,從安倍的家族背景來看,外祖父岸信介、父親安倍晉太郎,到了他這第三代,若不做出成績,岸--安倍家族恐怕就會像田中角榮家族那樣月落星沉。為了2020年,安倍未來一年背上的不單是自己的政途,而是整個家族的沉重歷史。

劉子捷 資深傳媒人

#劉子捷 #EJ GLOBAL plus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 從「戰神」到「戰犯」 安倍內外交煎

sun 發表於 2017-7-15 22:29

信報財經新聞
A24  |   EJ GLOBAL plus  |   EJ GLOBAL plus 東京都Q&,A  |   By 林伊        2017-07-15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東京都Q&,A       

1.東京是日本首都嗎?

東京一向以「日本首都」的地位為人所熟知。東京毋庸置疑是日本的政治核心,中央政府機關、天皇及其他皇室成員的居所均位於東京;在日本46個的一級行政區劃「都道府縣」中,也只有東京一個「都」級行政區。只不過,根據現行日本法律,東京並非日本的法定首都;事實上,日本沒有一條法例訂明首都在哪。

日本曾經有一條《首都建設法》,列明東京都是其首都,但該法律早在1956年就被廢除;同年訂立的《首都圈整備法》,把包括東京都在內的整個關東地區,以至再遠一點的山梨縣都劃為「首都圈」,但始終沒指明哪個地方是首都。首都圈總人口逾3500萬,是世界最大都會區。

而到現在,「首都圈」的定義又有所變化,一般用來形容東京都、神奈州縣、千葉縣、埼玉縣4個行政區組成的「一都三縣」。

2.「東京」和「東京都」有什麼分別?

「東京」和「東京都」嚴格而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為港人所熟悉,亦經常前往旅遊的「東京」,正式名稱是「東京都區部」,由23個特別區組成,故又常被日本人稱為「東京23區」。東京都區部是隸屬於東京都的行政區之一,地位相當於自治市,是東京都的核心都會地帶和中央政府機關所在,也是同級行政區中人口最多的,人口約900萬人。

而東京都【圖】的範圍則大得多,面積約2188平方公里,除了核心的東京都區部,還包括西面由30個市和町組成合計人口超過400萬人的多摩地區、東京灣和相模灣對出的伊豆群島、以至更遙遠的小笠原群島。

3.自民黨試過在東京都議會失去半數議席嗎?

東京都議會選舉在本月初舉行,執政自民黨在全數127個議席中只取得23席,不但創下該黨在東京都議會選舉的最差成績,更讓該黨失去東京都議會第一大黨地位:自1965年開始,自民黨一直是東京都議會第一大黨,甚至乎在1993年和2009年兩次自民黨失去日本眾議院控制權的時候也不例外。

但第一大黨並不必然代表擁有過半議席。在過去的52年期間,東京都議會一共經歷了13次選舉,如不計算有議員中途加入自民黨及補選等原因而增加的議席,自民黨其實只在1973年試過取得過半數的64席,其餘12次的議席數都徘徊在40到50席左右,2009年更只有38席。也就是說,自民黨有不少時間,都要跟其他政黨結盟,才能控制東京都議會。

4.「都民第一會」跟自民黨有什麼關係?

今次選舉的大贏家「都民第一會」是由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推動,在今年初才成立的政黨。小池百合子原本是自民黨成員,曾任小泉和安倍政府的內閣大臣,甚至在「都民第一會」成立初期,她仍擁有自民黨黨籍,到今年6月才退黨。換句話說,今次選舉更像是自民黨的派系內鬥。

自民黨數十年來都是日本的最大政黨,但內部一直有派系矛盾,故類似「都民第一會」這種由自民黨分裂出來的政黨並不罕見,例如目前掌控大阪府議會的「大阪維新會」,以及自此發展出來的全國政黨「日本維新會」當中,都有不少成員是從自民黨轉投過來。

5.選舉結果算是反映自民黨失勢嗎?

自民黨在東京都議會遭遇到空前大敗,自然是對自民黨的重大打擊,甚至讓該黨擔心最遲在明年12月前舉行的眾議院選舉的選情,執政地位有可能遭「都民第一會」挑戰。東京都議會選舉的結果無疑反映日本選民已非常不滿安倍領導的自民黨政府;然而,自民黨在日本的政治力量仍然相當巨大,距離失勢還有很大距離。

根據日本總務省的資料,全日本46個「都道府縣」的議會合共有2657名議員,其中屬於自民黨的議員有超過1300人,大幅拋離主要反對黨民進黨的約300人,以及執政盟友公明黨的約200人,更遑論日本共產黨、社民黨等較小的政黨。以上數字反映在全國層面,目前的在野黨派遠遠未有足夠能量挑戰自民黨;「都民第一會」在東京勢頭一時無兩,但這個地方政黨能否衝出東京,成為能挑戰自民黨的全國政黨也是個疑問。

#林伊 #EJ GLOBAL plus #EJ GLOBAL plus 東京都Q&A - 東京都Q&A

sun 發表於 2017-7-15 22:37

信報財經新聞
A23  |   EJ GLOBAL plus  |   EJ GLOBAL plus 人物誌  |   By 林伊        2017-07-15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小池閃亮 稻田晦暗       

日本政壇一直被男性壟斷,能夠攀上政府高位的女性都會備受矚目。當今日本政壇上就有兩名這樣的女性,一個是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第二個是防衞大臣稻田朋美。兩人的從政資歷不相伯仲,也同樣被視為潛在的下任首相人選。不過在本月初的東京都議會選舉成為二人政途的分水嶺:小池氣勢如虹,有望挑戰自民黨的執政權;不時爆出爭議言論的稻田則在選前再度失言,直接拖累自民黨選情,難辭其咎的她大概也政途堪虞。

現年64歲的小池百合子參選1992年的參議院選舉並成功當選,開始從政生涯。一年後她辭任參議員、轉戰眾議院也成功跑出,成為長勝將軍,到2016年因為角逐東京都知事才放棄連任眾議員。

獨力擊敗自民黨

小池最初是以日本新黨黨員身份從政,其後日本新黨解散,並多次和其他政黨合併改組,小池的黨籍也因而多次改變,直到2002年加入自民黨才穩定下來,仕途也在加入自民黨後開始暢順,2003年獲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邀請加入內閣,成為環境大臣。其後小泉兩次改組內閣,小池都獲留任,後來更兼任沖繩北方對策特命大臣,足以證明她能力非凡。

到安倍第一次上台,她更破天荒成為首位女性防衞大臣,可惜因為防衞省傳出洩密醜聞,她也跟自民黨大老不咬弦,故上任僅54天就匆匆辭職。小池與自民黨的分歧日益嚴重,到2016年的東京都知事選舉,她更自行參選,憑一己之力與自民黨推舉的候選人增田寬也及在野黨派支持的鳥越俊太郎對決,並以壓倒性姿態勝出。

小池擔任東京都知事後支持率一直高企,曾逼近80%,反映政績和作風得到東京選民認同:為了落實政綱,她多次與自民黨控制的都議會角力,改革者形象深入民心。而今次選舉大勝,更讓她政治能量大增,有更大的籌碼挑戰首相寶座。

相較之下,58歲的稻田朋美則可說是自己把大好仕途搞砸了。稻田原本被視為「明日之星」,她在2005年首次出戰眾議院選舉成功當選,擔任眾議員至今。即使在2009年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慘敗,失去國會控制權,她也成功保住議席,此後她先後擔任多個自民黨內部高層職位,以至影子內閣的成員,逐漸冒起。

口不擇言招是非

2012年安倍領導的自民黨重新全面執政,稻田出任規制改革特命大臣,到2016年安倍改組內閣時調任防衞大臣,成為繼小池後日本第2名女防相。稻田的政治立場與安倍相近,也獲安倍看好,安倍甚至曾公開表示稻田是非常有利的潛在首相人選。

不過稻田上任後屢次爆出爭議言論和舉動,形象不斷受挫。她曾表示慰安婦在戰時是合法制度,惹來猛烈抨擊;她提出文化局不應資助2008年一齣名為《靖國神社》、探討靖國神社問題和二戰歷史的紀錄片,理由是「有政治傾向」的影片不應獲資助,惹來侵犯言論自由的罵名。

而稻田在東京都議會選舉前,代表防衞省和自衞隊呼籲選民支持自民黨,就被轟破壞公務員和自衞隊的政治中立原則,讓安倍不得不立即出來道歉救火。最終自民黨在選舉大敗,稻田自然難辭其咎,即使安倍仍能保住相位,也勢必會把她換走;這也代表稻田在未來問鼎首相的機會已大大減低。

#林伊 #EJ GLOBAL plus #EJ GLOBAL plus 人物誌 - 小池閃亮 稻田晦暗

sun 發表於 2017-7-15 22:43

信報財經新聞
A23  |   EJ GLOBAL plus  |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   By 香睿剛        2017-07-15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用人唯親 敗走東京       

日本執政自民黨於7月初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大敗,多位身兼國會議員及東京都自民黨執行委員的黨員引咎辭去黨內職務,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將盡快改組內閣,試圖挽回選民信心,新的內閣名單相信會在8月初公布。

遭遇此歷史性大敗後,自民黨黨內不滿聲音一發不可收拾,矛頭直指近月醜聞纏身的安倍晉三,認為是他的負面消息拖累選情。多位被視為安倍後繼人的自民黨重量級人物,如副首相麻生太郎、外相岸田文雄、前地方創生相石破茂等,於選舉後都刻意與安倍保持距離,當中石破茂更接連透過傳媒向首相府開火,指安倍圈子與現實脫節,不徹底改過的話將會被選民唾棄。在都議會選舉中倒戈的執政盟友公明黨也表示,安倍必須虛心聆聽選民聲音,把經濟搞好,不再執意追求修憲等意識形態的勝利;一時之間,安倍晉三好像四面楚歌,之前看似將一帆風順連任至2020東京奧運的他,正面對前所未見的困局。

要數自民黨大敗原因,先得從去年夏天東京都知事選舉開始說起。在2016年6月,與自民黨友好的時任東京都知事、無黨籍的舛添要一因濫用公款問題引咎辭職,時任自民黨眾議員的小池百合子自動請纓參與補選,但卻被前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兒子、任自民黨重職的石原伸晃處處阻撓(石原伸晃之前有意問鼎自民黨總裁職位,並視小池為政敵)。安倍晉三忌憚石原派的影響力,默許黨執行部另覓候選人,不料卻被小池百合子擊敗,埋下這次都議會選舉大敗伏線。

小池百合子當選東京都知事後,立即積極籌備自己的政黨參與都議會選舉;東京都議會的公明黨黨員眼見形勢不利,數月前宣布全面支持小池的新政黨,進一步把自民黨逼往孤立局面。在這次選舉中,自民黨多名代表都是以些微票數落敗,可見沒了公明黨支持,自民黨的根基是何等脆弱。

安倍晉三在2012年當選首相之初,對形象工程特別用心,凡有閣僚涉及醜聞,他都必定更換,務求把傷害減到最低。在2014年10月,他一口氣辭退涉嫌違反選舉資金法的法務大臣松島綠和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去年初,經濟財政擔當大臣甘利明涉嫌受賄,他又立即接受對方辭職。安倍果斷而問責的作風,為日本市民廣泛認同,而三人的醜聞對政權的影響也是微不足道的。

果斷問責作風突然消失

可是,踏入2017年,安倍晉三卻變得優柔寡斷,作風與過往常態大相逕庭。在3月,大阪傳出有辦學團體藉他之名非法募捐,之後更獲政府以賤價出售土地興建學校,被認為是安倍的朋友靠關係找好處;安倍晉三雖然矢口否認一切指控,但卻未能拿出任何證據。到了6月,安倍一名好友開設的辦學團體涉嫌獲得政府優待,取得在四國興建獸醫大學的特權,首相府官員更被指藉安倍之名迫使文部科學省「特事特辦」,令安倍形象插水。

忽然用人唯親的安倍晉三,多番維護自己一手提拔的防衞大臣稻田朋美,即使後者接二連三在都議會選舉前失言(如說自己會拉攏自衞隊投票給自民黨),安倍也好像視若無睹。多年來的一人獨大似乎讓安倍晉三誤以為自己刀槍不入:他在選舉前夕到東京秋葉原拉票,遇上反對派喝倒采,老羞成怒罵對方為「這些人」,被傳媒及網民一致痛批他歧視。安倍和黨友接二連三暴露醜態,激發東京市民主動投票「Vote Them Out」,小池百合子的「都民第一會」成為反自民黨選民首選,當然大獲全勝。

東京都議會選舉結果對自民黨心理造成極大影響,令本來鑑於形勢,對安倍晉三處處恭維的黨內反對勢力活動再次活性化。即使自民黨作為執政黨的地位在短期內不可動搖,安倍一旦無法在下年連任黨總裁,他的修憲大計亦將灰飛煙滅。南柯一夢,正是如此。

香睿剛 日本早稻田大學亞太研究所國際關係碩士

#香睿剛 #EJ GLOBAL plus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 用人唯親 敗走東京

sun 發表於 2017-7-15 22:50

信報財經新聞
A23  |   EJ GLOBAL plus  |   EJ GLOBAL plus 國金趨勢  |   By 陸錦榮        2017-07-15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經濟沉疴 安倍三箭無力穿魯縞       

東京都議會本月初選舉,執政自民黨慘敗,僅取得23席,創建黨以來最低水平,安倍政府的管治威信飽受重創;加上首相安倍本人接連「醜聞」纒身,使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跌至新低,據《朝日新聞》的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已跌抵33%低水平。面對如此嚴峻形勢,安倍須盡快改組內閣,以紓緩強大的下台壓力。

安倍2012年再度出任首相,當時志得意滿,打着振興日本經濟的旗幟,提出「安倍經濟學」,贏得了較高的民意支持率。斯時日股飆升,市場一片熱哄哄,安倍的如意算盤是,冀望推高企業的股價,繼而推高「托賓Q比率」(Tobin's Q Ratio),使企業的市值高於重置成本,以刺激企業增加投資支出,從而逼高通脹率,使日本經濟擺脫「通縮」的折磨,但事後看來,算盤未能打響。

安倍執政近5年,「安倍經濟學」也實踐了超過4年,但日本顯然仍未能改寫「失去二十年」的厄運。安倍殫盡心思提出重振經濟三大策略(三支箭),包括:一、推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央行每月購買7.5萬億日圓國債;二、突破前任政府70萬億日圓的預算總額束縛,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三、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放鬆管制,激發民間投資,促進創新等一籃子增長戰略,並進行結構性改革,當時「三支箭」予國民無限憧憬。

看深一層,「安倍經濟學」的策略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透過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藉此推高通脹率,促使日圓貶值,增加出口,一旦物價回升,企業收益可望增加,企業員工的收入也會相應增長,從而增加消費,最終擺脫通縮困境,使經濟重拾內生增長動力。

迄今,「安倍經濟學」收到什麼成效?在此不妨先看通脹率的表現。擺脫通縮是「安倍經濟學」的重要目標。據資料顯示,從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的12個季度,當中,除去年第三季度通脹率曾升上0.2%水平外,期內的平均增長,充其量只有0.1%,離2%或以上的政策目標,可謂遙不可及。

出口方面,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美元滙價呈強,日圓兌美元貶值,有利出口。去年開始,日本貿易重現順差,算是表現較好的環節。至於失業率,由2014年第二季度的3.7%,回落至2017年首季度的2.8%。就業市場雖有改善,但關鍵之處在於日本工資增長率停滯不前造成消費疲弱的痼疾,迄今仍然沒有好轉。

政府負債重 藥效難發揮

據日本內閣府的資料,今年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經折算年率後,比前季增長1%,初值為2.2%,市場原預期增長2.4%,可見經濟增長比預期為差。首季GDP修正後,按季增長0.3%,雖然持續5個季度增長,但增長動力顯然從去年首季度的0.7%高位,按季度逐步放緩。過去3個季度,增長率只能維持在0.3%水平。

從上述數據看,不能說「安倍經濟學」已告失敗,因為通脹和經濟增長率都沒有掉落負數區,但成功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很明顯,「安倍經濟學」透過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獨沽一味」去推高通脹,冀走出通縮陰霾,注定事與願違,因為經濟低迷和工資增長不前,都是造成通脹無法持續回升的因素。由於國內消費疲弱不振,使廠商面臨生產能力過剩、可獲利機會減少的困局。這一點,也是「托賓Q比率」無法奏效的原因。按日本厚生省數據,5月份常規工資雖按年增長0.9%,為17年來最高,但加班工資率僅0.7%;而花紅收入的工資率更為負1.6%,反映日本國內消費增長中短期內也難顯著改善。

目前,日本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幾乎走到盡頭,即使行長黑田東彥去年9月推出新型「質化量化寬鬆政策」(QQE),透過控制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的基礎貨幣,同時購買日本公債,進行「收益曲線控制」,引導10年期國債收益率處於0水平,但相信也難以改變企業投資低迷的現象。剛公布(7月10日)的5月份核心機械訂單,繼4月份按月下跌3.1%後,5月份按月再下降3.6%,顯示企業對未來的投資信心不足。

由於日本政府債務佔GDP比率已高達250%,發債空間已有限,財政刺激也難大展拳腳,且缺乏政策連貫性,在在降低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若央行停止購債,則公債收益率上升一個百分點,央行估計,日本國內銀行持有公債的估值,將損失6萬億美元。可以說,日本政府巨額債務使日本經濟陷於進退維谷的困局。照目前形勢觀察,安倍的經濟政策,面對低迷經濟與低迷通脹的殘局,已顯得計無可施;「安倍經濟學」實施了近5年,雖未致一事無成、一無是處,但也再難予人寄之以厚望。

#陸錦榮 #EJ GLOBAL plus #EJ GLOBAL plus 國金趨勢 - 經濟沉疴 安倍三箭無力穿魯縞

sun 發表於 2017-7-15 22:56

信報財經新聞
A23  |   EJ GLOBAL plus  |   EJ GLOBAL plus 信訪報  |   By 曾維駿        2017-07-15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貿易靠攏中國歐洲 外交寸步不讓       

安倍晉三自2012年再度成為日本首相以來,有爭議的政策和內閣醜聞不絕於耳,更要3次改組內閣;儘管如此,安倍的領導地位仍然鞏固,自民黨內部一直沒有出現能挑戰他的派系,其他在野黨派的政治能量更是遠遠不及。然而,自民黨本月初的東京都議會選舉慘敗,黨內外矛頭直指安倍,反映他不再「所向無敵」,若不變陣甚至有被逼宮下台的可能。就日本政局最新發展,本報訪問了中文大學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副主任堀內徹博士,討論安倍會如何力挽狂瀾,以致如何影響日本的對外方針。

堀內徹首先指出,安倍大失民心的主因是近期接二連三爆出的「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批地爭議,加上防相稻田朋美拉票時的失言、自民黨黨員對秘書性騷擾等醜聞所致。另一方面,堀內徹說大贏家小池百合子,被日本政治學者公認善於搞「劇場型政治」,將政治操作戲劇化並呈現在日本人眼前,令政治冷感度甚高的日本人提起興趣並支持她。

消費稅延後 修憲更審慎

堀內徹不否認日本人對自民黨感到失望,不過整體而言,他認為日本選民並非全盤否定安倍政府的政策或其施政方針:「事實上,安倍的某些政策,例如其標誌性經濟方針『安倍經濟學』仍相當受日本人支持。」儘管如此,堀內徹指出安倍必須作出一些政策轉變,以挽回選民和自民黨內部對他的信心,才有望保住相位:「安倍在去年8月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其民望隨即明顯上升,現在安倍可能會重施故伎;另外,安倍原本計劃在2019年10月前,把消費稅提升2%,但迫於形勢很可能會推遲計劃。至於他一直積極推動的修憲,亦會更審慎地處理。」

當然安倍還打算用重組內閣的政治手段試圖挽回民心,不過,讓國民經濟上受惠始終是最主要的方法。而要促進經濟增長,加強對外貿易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是美國,而美國在特朗普上台後,在對外貿易方面日漸走向保護主義,勢會削弱日本對美出口的得益。堀內徹提到,特朗普要求調查鋼鐵進口美國的情況,不單是眾所周知產能過剩的中國,日本也是調查對象。另外,安倍政府相當看重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其經貿方面的重要性也因為美國退出而大幅削弱。

堀內徹認同,急需經濟刺激來吸引選民的安倍政府,就不得不尋找一些替代方案,應付美國在其對外貿易關係中角色有可能退減的危機:「美國退出後,日本再不能夠依賴TPP,但早前跟歐盟簽署的經濟夥伴協定(EPA),或者對刺激日本經濟增長有一定效果……而如果是去到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日本或會更加靠攏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畢竟日本早就是RCEP成員。」然而,堀內徹不認為日本會加入亞投行,或是「一帶一路」的貿易體系,因為日本對這些框架仍有疑慮,而且目前由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ADB)也可發揮同樣的功能。

換言之,日本在經貿合作方面,相較以前也許會跟美國稍為疏遠一點,不過堀內徹強調美國仍然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沒有其他經濟體可取代。而在外交政治層面,堀內徹認為美日軍事同盟未有受到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或「美國優先」的政策所影響,雙方政治軍事連繫仍然牢不可破,美日韓軍事同盟牽制中俄擴張、抗衡北韓威脅的大格局不會有大改變。

北韓頻頻挑釁幫上大忙

安倍的政治外交立場一直有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亦會強硬回應外部威脅,這立場得到不少日本人,尤其是右翼人士認同。堀內徹說,近期北韓的挑釁行動日益頻繁和嚴重,對安倍而言就正好是鞏固支持的良機:「每當北韓對周邊國家作出挑釁(例如試射導彈和核試),安倍都會迅速作出堅定的回應;面對與中國之間的島嶼主權爭議,他也展示出決心維護日本主權的強硬姿態。安倍對外部威脅的回應方式,在日本人眼中是相當值得支持。」

不過,堀內徹最後提到,日韓關係仍因為慰安婦問題存在隱憂:「最近上台的南韓總統文在寅提出要重新就雙方解決慰安婦問題的協議談判……首先這是日韓兩國政府達成的正式協議,同意這是『不可逆轉』的最終解決方案,他要求重新談判自然不妥。而安倍更加不可能為求維持日韓關係,向南韓妥協並重新談判,因為此舉反而會讓支持他的選民大感不滿,也不符合他一貫的作風。」

受訪者:堀內徹中文大學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副主任

採訪、撰稿:曾維駿

#曾維駿 #EJ GLOBAL plus #EJ GLOBAL plus 信訪報 - 貿易靠攏中國歐洲 外交寸步不讓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