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6-12-29 19:37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主要讲了些什么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始祖。他出身于但泽(今属波兰)一个银行家家庭,1809年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后对哲学感兴趣,1811年转入柏林大学专攻哲学,听过费希特的课,1813年以博士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因家境富有,他不必为生计奔忙,一生潜心著述。只有1820年和1826年两度试图在柏林大学开课,均因找不到听众而失败。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1819年,他出版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几乎无人问津,直到三十多年后,人们才认识到他的哲学的价值,他的声望在他70岁时达到顶点,两年后他死于肺炎。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意志本体论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叔本华自认为自己的哲学是康德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康德的“自在之物”其实就是他所说的“意志”,但他认为康德并没有说清楚,因为康德把自在之物只理解为绝对的客体,而没有理解为主体。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在叔本华的《充足理由的四重根》中,他把一切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归结为四个层次上寻求认识对象的“充足理由”,这四个层次分别为感性经验、知性逻辑、客观存在和主观意志。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前面三个层次是自然科学、逻辑学和数学的基础,最后一个层次涉及伦理学(实践哲学,包括政治、历史等等)的基础,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对象(意志)不能单纯当作客体看待,而是主体和客体的同一。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从这里就过渡到叔本华视为“最高意义上的哲学真理”的意志本体论。不过,所有这四个层次都还不是世界的本体,而只是世界的“表象”即康德意义上的“现象”,我们所有的知识只能认识这些表象,而不能认识它们底下的意志。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中依次探讨了这四个知识领域的层次问题;而第二篇“世界作为意志初论”则说明在这些表象底下实际上就是意志在起作用,它们都是意志的客观化的结果。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表象世界按照其不同层次等级而构成了从矿物、植物、动物到人的不同阶段,但它们都是意志的表象,只不过有的是盲目地表象出来,有的是自觉地表象出来。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人则具有最清晰的意志表象,最有资格说“世界是我的表象”,因为他有自我意识,能够通过自己对意志的领会来理解万物,直到最盲目的无机的机械物体的运动,从中看出意志的作用,从而认出自己的本质。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万物表象与它们的意志都隔着遥远的距离,只有人的意志与他的身体表象显示出同一性,即他可以支配他的身体,身体也是意志的客观化。人由此理解到其他事物(包括自己身体中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部分)其实也是意志的客观化,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不再被局限于自己个人来理解,而是被扩展为世界万物的统一本体。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所以我们不能像机械论者那样把万物还原为最盲目最低级的无机规律,而必须倒过来,把最简单的无机物及其运动都归结到人的最高层次上所领会到的意志作用。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所以对世界的认知和科学知识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只是“从意志自身产生的”一种“辅助工具”,“认识和身体的任何器官一样,也是维系个体存在和种族存在的工具之一”,它是“命定为意志服务的,是为了达成意志的目的的”。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所以这一篇的结论就是:“我们生活存在于其中的世界,按其全部本质说,彻头彻尾是意志,同时又彻头彻尾是表象”。但表象是相对的,是这个世界的假象,如同印度哲学所谓的“摩耶之幕”,而意志才是真正的自在之物。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美的理念和天才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第三篇“世界作为表象再论”是专门探讨一种最高等级的表象,即“理念”。康德的自在之物就是理念,在叔本华这里,理念也是超出一切现象和根据律(充足理由)范围之外的,它是“自在之物的直接的,因而也是恰如其分的客体性”。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理念既然也是意志的客观化表象,所以主体对它也有一种“认识”;但由于这种认识超出了充足理由律,不再去问“为什么”,而仅仅诉之于静观,它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即审美。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温馨提示:这可能是慧田哲学公号被多次举报后的最后一次复活了,如果再次被封,将不再生。读者们可以添加慧田君的微信号[cc2cc-net](这厮朋友圈中有大量经典思考片段和另类优美音乐),末日来临,「到别处」另起炉灶,就酱紫。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在这里,“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也即是说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觉知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和直观本身分开了,而是两者已经合一了;这同时即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观景象所充满,所占据。”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艺术和美是对意志的忘怀,是主客同一的理念的获得,而做到这一点需要天才。天才如同疯子,他能够不顾常识的束缚,因而摆脱求生的意志,而让最高理念完美地呈现出来。审美也正由于摆脱了意志,因而也摆脱了意志所带来的痛苦,所以使人感到愉快,审美快感是不带意志的快感。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为了说明自己的美学观点,叔本华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各门艺术的原理,显示出他对建筑、美术、雕刻、戏剧、诗歌、小说等等的全面而丰富的修养,但最为他所重视和推崇的还是音乐。他甚至认为:“人们既可以把这个世界叫作形体化了的音乐,也可以叫作形体化了的意志。”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人生的痛苦与拯救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第四篇“世界作为意志再论”是讨论意志的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体,自觉的意志体现在人身上,但人越是自觉,就越是痛苦,他必须不断求生存,因恐惧死亡而奋力挣扎。意志的本质就是挣扎,它没有目的、没有满足,欲望的暂时的满足也立刻导致空虚无聊,导致进一步的欲望和挣扎,欲壑难填。所以人生本质上就是无休止的痛苦。[/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意志的肯定意义表现在对生命和繁殖(生命的延续)的不懈的追求,它不受任何认识的干扰而赋予人以自由的特点;意志的否定意义则表现在对他人生命的阻碍和剥夺,即不义和罪恶。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由此也就生出伦理、道德、法、正义和国家等等一系列符合“根据律”的表象来,但即使是为了这些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叔本华看来也还是没有跳出根据律的假象。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真正的善只在于对一般的生命意志的尊重,即把自己的个体的意志看作普遍意志,善待一切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但人在这样做的时候,无非是看出所有的生物由于生存意志而遭受着痛苦,因而是对它们的同情和悲悯,所以并不能使人从痛苦中获救。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寂灭与虚无主义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要完全跳出根据律,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意志变成“否定意志的意志”,即“禁欲”。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人如果认识到意志的本质,对生命意志所追求的一切都自觉地加以克制,对生命意志所追求的一切都自觉地加以克制,对生命意志所逃避的一切都坦然承受,包括对必然到来的死亡的承受,这就使自己的精神上升到比善和仁爱更高的神圣性,这种人才能达到“充满内心的愉快和真正天福的宁静”。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这种否定意志的清心寡欲、解脱尘缘的境界,有些类似于在美的欣赏中所获得的那种超现实功利的物我两忘的愉快。但也正如审美中一样,具有肉身的人类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容易的,也是不持久的。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禁欲的决心时时受到生命意志的诱惑和干扰,需要极大的意志克制力才能保持,只有死亡才能使人得到彻底解脱。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自杀来一劳永逸地摆脱生命意志呢?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叔本华强烈地否定这种做法。他认为自杀并不是取消生命意志,而正是生命意志过于执著的表现。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历史上的圣徒和耶稣基督本人学习,不是从任何意志出发,而是从静观的认识出发,意识到一切世俗的生活都是空无,生命意志就是人的“原罪”,人只有靠“恩宠”才能得救,而所谓得救也无非是一种无欲无为的寂灭境界。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叔本华的哲学在其最后的归宿上与基督教教义达到了某种一致,但更多的是一种佛教式的虚无主义。他甚至认为:“我们这个如此非常真实的世界,包括所有的恒星和银河系在内,都是‘无’。”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上述四篇构成《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体系,其中第一篇可以看作全书的导论,也可以和第二篇合起来看作第一部分,讨论认识论和“真”的问题;第三篇讨论“美”的问题,第四篇讨论“善”和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各篇之间层层深入,最后落实为一种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这样完整的体系颇有古典形而上学的遗风,形式上并未与理性主义哲学有什么本质区别。 [/size][/font][/color]

[color=#111111][font=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size=13px]但叔本华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于他对生命意志的本源性的强调,虽然仍然要以认识论和自然哲学为自己开路,却已指示出一条与传统理性主义哲学截然不同的致思方向,它直接影响了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尼采,并对弗洛伊德有启发作用。[/size][/font][/color]

sun 發表於 2016-12-29 20:03

本华电子书资源合集[float=left][float=left][url=https://www.douban.com/people/nenu/][img]https://img3.doubanio.com/icon/u2066992-11.jpg[/img][/url][/float]
[float=right][size=13px]来自: [url=https://www.douban.com/people/nenu/]燕麦王子[/url](孤独的散步者) [color=#07722]2014-03-26 00:52:01[/color]这批资源包括三部分:

A.德语部分:12卷本《叔本华全集》,PDF,花体德语印刷。

链接: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mgkKySg]http://pan.baidu.com/s/1mgkKySg[/url]
密码: dryx



B1.汉译部分:韦启昌先生四册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pdf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hq3Pv0K]http://pan.baidu.com/s/1hq3Pv0K[/url]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pdf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sjM3Swl]http://pan.baidu.com/s/1sjM3Swl[/url]
叔本华美学随笔 pdf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jGDUIWY]http://pan.baidu.com/s/1jGDUIWY[/url]
叔本华思想随笔 pdf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gdBsXRP]http://pan.baidu.com/s/1gdBsXRP[/url]

B2.汉译部分:商务印书馆三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pdf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ntMDJg1]http://pan.baidu.com/s/1ntMDJg1[/url]
《叔本华论说文集》 pdf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ntt75nN]http://pan.baidu.com/s/1ntt75nN[/url]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pdf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hqf47sw]http://pan.baidu.com/s/1hqf47sw[/url]

B3.汉译部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册

《叔本华散文》 pdf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jGKcaF0]http://pan.baidu.com/s/1jGKcaF0[/url]





C.英译部分:

Payne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over 1969)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kTLum27]http://pan.baidu.com/s/1kTLum27[/url]
Payne版《附录与补遗》(OUP 1974)
第一卷:[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hqC9Bi0]http://pan.baidu.com/s/1hqC9Bi0[/url]
第二卷:[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pfms2]http://pan.baidu.com/s/1pfms2[/url]


剑桥版叔本华:

A.《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英译者Christopher Janaway ,2009年出版)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gdf1Bdp]http://pan.baidu.com/s/1gdf1Bdp[/url]

B.《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2010年出版)
(英译者 Judith Norman、Alistair Welchman、Christopher Janaway)
[url=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jG7LMiq]http://pan.baidu.com/s/1jG7LMiq[/url]


[/size][/float]



[/float]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