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6-12-3 02:18

巴菲特式價值投資的核心原則

巴菲特式價值投資的核心原則

巴菲特式價值投資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以企業主的心態,精選少數幾家傑出企業股票,低價買進,長期持有。這句話可以分解為五項基本投資原則:

  1、企業所有者原則。即以企業主心態投資,視投資如同經營企業。格雷厄姆曾說:“最聰明的投資方式,就是把自己當成持股公司的老闆”。巴菲特認為“這是有史以來關於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句話。”巴菲特還說過:“在投資時,我們把自己看成是企業分析師——而不是市場分析師,也不是宏觀經濟分析師,更不是證券分析師。”

  2、傑出企業原則。精選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傑出企業進行投資。如果你挑選籃球運動員幫你賺錢,你一定會選喬丹或姚明之類的超級巨星,而不會選擇二三流的球員。所以,巴菲特說:“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唯一機會。”、“一個二流的企業最有可能仍舊是二流的企業,而投資人的結果也可能是二流的。”

  3、集中投資原則。就是要把資金集中在少數幾家熟悉的、“能力圈”以內的傑出企業股票上。巴菲特說:“多樣化是無知的保護傘。” 、“如果你對投資略知一二並能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那麼選5-10家價格合理且具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傳統意義上的多元化投資(廣義上的活躍證券投資)對你就毫無意義了。”

  4、安全邊際原則。即要逢低買進,而且買進價格要低於企業內在價值較大的幅度,以便留有安全餘地。即使是最好的企業,購買的價格也應該合理。  

飯吃八分飽;如果你離懸崖還有一公里,那麼你肯定不會跌下懸崖。它向你展示的是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花5角錢購買1塊錢人民幣是安全並有利可圖的。投資者忽視安全邊際,就像你天天暴飲暴食,最終會傷及腸胃;或者你一直在懸崖邊上行走,總有一天會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巴菲特說:“架設橋樑時,你堅持載重量為3萬磅,但你只准許1萬磅的卡車穿梭其間。相同的原則也適用於投資領域。”

  5、長線是金原則。不理會每日股價漲跌,不去擔心總體經濟情勢的變化,以買下一家公司的心態長期持有股票,複利累進,分享企業成長的果實。  

巴菲特為此解釋說:“按兵不動是聰明的策略。我們不會——其他多數企業也不會由於聯邦儲蓄的貼現利率的小小改變,或由於華爾街的某位權威人士改變了對市場的看法就瘋狂地拋售非常有利可圖的分支企業。我們佔據著只有少數人才擁有的最優秀企業的股票,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改變戰術呢?”他認為“短線投機等於就即將發生的事情進行賭博。如果你運用大量的資金進行短線投機,有可能血本無歸。”他甚至一針見血地說:“你不會每年都更換房子、孩子和老婆。為什麼要賣出公司(股票)呢?”

 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六項法則

  第一法則:競爭優勢原則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並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夠為股東利益著想的管理層經營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確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關鍵的投資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可持續性。

最佳競爭優勢----游著鱷魚的很寬的護城河保護下的企業經濟城堡。

最佳競爭優勢衡量標準----超出產業平均水平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經濟特許權-----超級明星企業的超級利潤之源。

 美國運通的經濟特許權:

選股如同選老婆----價格好不如公司好。

選股如同選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現代經濟增長的三大源泉:

  第二法則:現金流量原則

新建一家製藥廠與收購一家製藥廠的價值比較。

 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賺錢越值錢

 駕御金錢的能力。

 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採用股東權益報酬率、帳面價值增長率來分析未來可持續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愛情:越簡單越正確

  第三法則:“市場先生”原則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市場中的價值規律:短期經常無效但長期趨於有效。

巴菲特對美國股市價格波動的實證研究(1964-1998)

 市場中的《阿幹正傳》

行為金融學研究中發現證券市場投資者經常犯的六大愚蠢錯誤:

市場中的孫子兵法: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利用。

  第四法則:安全邊際原則

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

  第五法則: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就是一夫一妻制:最優秀、最了解、最小風險。

衡量公司股票投資風險的五種因素:

集中投資就是計劃生育:股票越少,組合業績越好。

集中投資就是賭博:當贏的概率高時下大賭注。

  第六法則:長期持有原則

長期持有就是龜兔賽跑:長期內復利可以戰勝一切。

長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與喜歡的公司終生相伴。

長期持有就是白頭偕老:專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




股神巴菲特的選股秘訣(二)——選擇最安全的股票
巴菲特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投資的第一條準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這是巴菲特選擇股票的重要原則。可以說,巴菲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遵循了不虧損的原則,他選擇的股票一般都有很高的“安全邊際”。這一點從伯克希爾公司的業績上就可以看出來。
  
從1965~2006年,在與市場漫長的42場較量中,我們把伯克希爾與標普500進行對比。其中巴菲特只輸了6場,獲勝率是85 7%,特別是從1981~1998年連續18年戰勝市場。從上述可以看出巴菲特的成功之道:第一,盡量減少虧損的年度數,投資的第一要務是避免損失,這也是巴菲特極度重視安全邊際的根源;第二,盡量增加暴利的年度數,伯克希爾有6個年度盈利在40%以上,而標普500卻一年都沒有。由此可見,巴菲特的獲利來源於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的作用:主要是減少風險的同時增加投資回報。安全邊際是對股票市場波動巨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的一種預防和保險。有了較大的安全邊際,即使市場價格在較長的時期內低於價值,我們仍可通過公司淨利潤和股東權益的增長,來保證我們投資資本的安全性以及取得滿意的報酬率。如果公司股票市場價格進一步下跌,我們反而能夠以更大的安全邊際買入公司更多的股票。
  
巴菲特的“安全邊際”選股方法來源於其老師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曾這樣說:“我大膽地將成功投資的秘訣精煉成四個字的座右銘:安全邊際。”作為價值投資的核心概念,如果說安全邊際在整個價值投資領域中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並不為過。它的定義非常簡單而樸素:實質價值或內在價值與價格的順差,換一種更通俗的說法,安全邊際就是價值與價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
  
根據定義,只有當價值被低估的時候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正,當價值與價格相當的時候安全邊際為零,而當價值被高估的時候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負。價值投資者只對價值被低估特別是被嚴重低估的對象感興趣。安全邊際不保證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
  
巴非特指出:“我們的股票投資策略持續有效的前提是,我們可以用具有吸引力的價格買到有吸引力的股票。對投資人來說,買入一家優秀公司的股票時支付過高的價格,將抵消這家績優企業未來10年所創造的價值。”這就是說,忽視安全邊際,即使買入優秀企業的股票,也會因買價過高而難以盈利。這一點,對於當今的中國股市,尤具警醒作用。
  
如果想要的安全邊際遲遲不來怎麼辦呢?那麼只有兩個字:等待。在我們一生的投資過程中,我們不希望也不需要每天都去做交易,很多時候我們會手持現金,耐心等待,由於市場交易群體的無理性,在不確定的時間段內,比如3至5年的周期裡,總會等到一個完美的高安全邊際的時刻。換句話說,市場的無效性總會帶來價值低估的機會,那麼這個時候就是你出手的時候。就如非洲草原的獅子,它在沒有獵物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草叢中慢慢地等,很有耐心地觀察周圍情況,直到獵物進入伏擊範圍才迅疾出手。如果你的投資組合裡累積了很多次這樣的投資成果,從長期看,你一定會取得遠遠超出市場回報的機會。所以安全邊際的核心就在把握風險和收益的關係。
  
從防禦角度說,對安全邊際的掌握更多的是一種生存的藝術。投資如行軍打仗,首先確保不被敵人消滅掉是作戰的第一要素,否則一切都將無從談起。這一點在牛市氛圍中,在泡沫化嚴重的市場裡,顯得尤為重要。
  
安全邊際並不是孤立的,它是以“內在價值”為基礎的,在“內在價值”的計算中,預期收益率是最有彈性的參數,預期收益率的上升和安全邊際的擴大都趨向了一個結果,那就是相對低的買入價格。而就操作的層面而言,階段性的倉位比例控制也可以視為運用安全邊際的輔佐手段。
  
巴菲特之所以非常強調安全邊際原則,之所以要求一定的安全邊際,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影響股票市場價格和公司經營的因素非常龐雜。而相對來說,人的預測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出現預測失誤。有了較大的安全邊際,即使我們對公司價值的評估有一定誤差,市場價格在較長時間內仍低於價值,公司發展受到暫時的挫折,都不會妨礙我們投資資本的安全性以及保證我們取得最低程度的滿意報酬率。這就是安全邊際原則的精髓所在。

sun 發表於 2016-12-3 02:18

巴菲特如何應對大牛市: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股神”巴菲特: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

最近中國股市非常牛,牛得讓許多投資人感到困惑和迷惘。

也許經歷過好幾次大牛市的巴菲特會給我們一些啟迪。

巴菲特第一次碰到大牛市,他的決定是退出股市。

1968年,美國股票的交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達到了1300萬股,比1967年的最高記錄還要多30%。股票交易所被大量的買賣單據忙得喘不過氣來,這在它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而且如此這般持續了許多天。在1968年12月,道·瓊斯指數爬升到990點,1969年又升到1000點以上。

在1969年5月,巴菲特擔心自己陷入對苦難不幸的哀嘆,同時也擔心所得的盈利付之東流,他最終拿定了主意,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決定,宣布解散他的私募基金。當市場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時,他卻宣布退出:“我無法適應這種市場環境,同時我也不希望試圖去參加一種我不理解的遊戲而使自己像樣的業績遭到損害。”

事實證明巴菲特的決定是無比明智的。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種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

巴菲特第二次碰到大牛市,他的選擇是賣出大部分股票。

1972年,美國股市又是一個大牛市,股價大幅上漲。當時幾乎所有投資基金都集中投資到一群市值規模大的、企業聲名顯赫的成長股上,如施樂、柯達、寶麗來、雅芳和得克薩斯儀器等等,它們被稱為“漂亮50股”,平均市盈率上漲到天文數字般的80倍。

由於股價太高,巴菲特無法買到股價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惱。 1972年時,伯克希爾公司證券組合資產規模有1億多美元,巴菲特卻大量拋出股票,只保留了16%的資金投資於股票,把84%的資金都投資於債券。

1973年,“漂亮50股”的股價大幅下跌,道·瓊斯指數也不斷回落,市場搖搖欲墜。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

1974年10月初道·瓊斯指數從1000點狂跌到580點,美國幾乎每隻股票的市盈率都是個位數,這在華爾街非常少見,沒有人想再繼續持有股票,每個人都在拋售股票。

在市場一片悲觀聲中巴菲特卻高聲歡呼。他在接受《福布斯》的記者訪問時說:“我覺得我就像一個非常好色的小伙子來到了女兒國。投資的時候到了。”

巴菲特上一次碰到大牛市是1999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21%,而巴菲特卻虧損20%,不但輸給了市場,而且輸得非常慘,相差41%,這是巴菲特40多年間業績最差的一年。

從1995年到1999年美國股市上漲近150%,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最重要的推動力是網絡和高科技股票的猛漲。而巴菲特卻拒絕投資高科技股票,繼續堅決持有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列等傳統行業公司股票,結果在1999年牛市達到最高峰時大敗給市場。

但巴菲特不為所動:“1999年我們的股票投資組合幾乎沒有什麼變動。這一年有幾家我們重倉擁有的公司經營業績十分令人失望,儘管如此,我們仍然相信這些公司擁有十分出眾的競爭優勢,而且這種優勢能夠長期持續保持,而這種特質是取得長期良好投資業績的保證。偶爾有些時候我和芒格相信我們可以分辨出一家公司到底有沒有長期持續的競爭優勢。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根本無法,起碼是無法百分之百斷定。這正是為什麼我們從來不投資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原因。儘管我們也同意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將會改變整個社會這種普遍觀點。但在投資中我們根本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沒有能力判斷出,在高科技行業中,到底是哪些公司擁有真正長期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在1999年度大會上,股東們紛紛指責巴菲特,幾乎所有的報刊傳媒都說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策略過時了,但巴菲特仍然不為所動。

其實巴菲特早在伯克希爾1986年報中就清楚地表達了他對大牛市的看法:“還有什麼比參與一場牛市更令人振奮的,在牛市中公司股東得到的回報變得與公司本身緩慢增長的業績完全脫節。然而,不幸的是,股票價格絕對不可能無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價值。實際上由於股票持有者頻繁地買進賣出以及他們承擔的投資管理成本,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他們總體的投資回報必定低於他們所擁有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如果美國公司總體上實現約12%的年淨資產收益,那麼投資者最終的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數學定律黯淡無光,但卻不能廢除它們。”

結果證明,股神巴菲特是正確的。

2000、2001、2003三年美國股市大跌9.1%、11.9%、22.1%,累計跌幅超過一半,而同期巴菲特業績卻上漲30%以上。

人們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長遠眼光,也不得不承認長期而言價值投資策略能夠戰勝市場。

因為大牛市不可能一直持續,過高的股價最終必然回歸於價值。

要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大牛市,請牢記巴菲特與眾不同的投資信條:“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sun 發表於 2016-12-3 02:19

巴菲特:試圖戰勝市場是投資者失敗主因之一
今年5月3日,美國“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將在奧馬哈市舉行每年一度的股東大會,屆時將有很多人慕名而來,聽聽這位“股神”關於經濟和投資的最新觀點。

巴菲特日前在接受美國《財富》雜誌專訪時就美國經濟、金融監管等一系列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一次是過度的槓桿融資導致了目前的危機,美國經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出現轉機。他說:“目前,我不會有一毛錢的投資是基於宏觀經濟預期的,我也不認為投資者應該基於宏觀經濟預期而買賣股票。”“投資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過高的手續費和總是試圖戰勝市場。”

 槓桿融資引發危機

巴菲特指出,很難說目前的市場震盪是否與過去的危機有什麼本質不同。市場也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理性,一旦投資者趨於狂熱或者被恐懼所支配,他們的市場反應就跟過去的非理性毫無二致。

他認為,過度的槓桿融資導致了目前的危機,另有些問題則與房地產市場交易價格過高有關。美國有大約價值20萬億美元的房地產,還有約11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其中很多抵押貸款並未出現任何問題,但也有大量的抵押貸款出現了風險。

2006年,美國有大約3300億美元資金被抽離了抵押貸款再融資市場,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規模的資金外流。而市場現在總說美國政府出台了一個150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但市場卻失去了3300億美元,而且是從優先級抵押貸款市場(prime mortgages)流走的,而不是引發信貸危機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巴菲特認為,槓桿(leveraging up)仍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刺激因素。

他說,與此同時,私人股權投資為代表的槓桿收購潮(LBO boom)也失去了活力。總有一天,槓桿收購熱潮還會再現。如果抵押貸款行業失去了槓桿融資的支持,這種痛苦是難以避免的。

 美經濟尚未出現轉機

巴菲特認為,如果所有人認為經濟衰退的陰霾很快就會結束,其程度也不會太厲害時,事實往往相反。非槓桿化(deleveraging)需要相當長時間的,而且也會有很大的痛苦。他說:“目前,我不會有一毛錢的投資是基於宏觀經濟預期的,我也不認為投資者應該基於宏觀經濟預期而買賣股票。”

巴菲特說:“不要指望投資者從今天所看到的東西影響其投資策略。我們的投資者應當基於以下因素:第一,即使知道經濟總體的發展趨勢,這並不意味著你就知道股市會如何發展演變;第二,投資者不可能在選股上比別人優秀很多。股票只有在持有相當長時間之後才會稱得上是個好東西。”

巴菲特稱,他對美國經濟的長期走勢依然充滿信心,但必須清楚地意識到,美國經濟不可能在每年、每月或者每週都表現良好。他說:“如果你不認同我的這個觀點,最好不要投資股市。我認為美國經濟的生產率每年都在提高,這在長期而言是絕對正面的消息。投資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過高的手續費和總是試圖戰勝市場。”

巴菲特還透露,有人曾希望他出手拯救瀕臨絕境的華爾街投行貝爾斯登公司,但在得知只有兩天時間來做盡職調查時,他說:“飢不擇食不是我的風格。”

 沒有盡善盡美的市場

巴菲特並不認為美國資本市場正在喪失優勢。他指出,美國的資本市場是非常出色的,而且它正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在前進。 “如果你是伯克希爾公司的一員,我想你會認同我的觀點,那就是天底下沒有一個盡善盡美的資本市場。不過監管環境如何,人總是要持續不斷地做傻事,而且監管能有效實施的限制因素也有很多。”

巴菲特說,監管是金融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其效率則很難確定。他曾與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一次晚宴談論過金融監管的問題。隨著投資工具日益複雜化,你每天的交易對手多達數百個,這些交易參與者的行為和風險是很難監管的。他說:“如果我被任命為一名監管者,配備100名最優秀的員工,每天我從那些大型機構那裡得到他們投資頭寸資料,掌握他們在衍生品、股票或外彙的投資組合,我也無法告訴你他們到底在幹什麼。”

 個人投資者應謹慎

對於非專業投資者,巴菲特建議,如果你不想成為一個主動投資者,那麼最好選擇指數型基金,特別是低成本的指數基金,而且應該在一段時間裡持續買入。

他說,個人投資者可能無法選擇最優的價格或者最合適的時機買入,他們最需要避免的是以錯誤的價格、買入錯誤的股票。個人投資者需要記住這麼一點:你應當擁有美國公司的一小部分權益,而不是某個時間一次性全部買入。

投資者有兩件事情可能做錯:你可能買入了錯誤的股票;或者你在錯誤的時間買入或賣出了股票。正確的事情是:你基本上不需要賣出你的股票。某些投資者在美國很多行業都有投資,如果其中一些行業陷入了不景氣,總有其他的一些行業日子會好過些。於是他們可能變得貪婪起來。巴菲特說:“我一再聲稱,投資者應當在別人貪婪時自己謹慎,別人謹慎時自己變得貪婪。如果你在別人貪婪時比別人更貪婪,在別人謹慎時比別人更謹慎,那麼你最好不要有任何投資。”

sun 發表於 2016-12-3 02:20

安全边际再认识

文/二十年
股权意识、市场先生和安全边际是格式价值投资的三大基石,足见安全边际在投资领域的重要性,然而,格雷厄姆并没有对什么是“安全边际”展开论述,导致投资界对“安全边际”存在严重的简单化理解,从而也失去了对具体投资形成帮助的作用。

什么是“安全边际”?大部分人的理解非常简单: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此项投资即具有安全边际,只是安全边际的大小不同而已。如果浅尝辄止,则“安全边际”这个词对你的投资交易毫无帮助。学习投资,对一些概念、说法、规律一定要深入研究,达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的进步,因为这些东西在投资书籍中几乎不可能见到,最终还是需要自己不断的领悟。

“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这句话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三个问题:1、什么是股票的“内在价值”?2、低于内在价值到底要低到何种程度才算低?3、此时的“安全边际”真的能保证投资的安全吗?

第一个问题是有关公司的价值的确定,是指现时的价值,还是未来的价值?不管是现时价值还是未来价值,有没有相对客观的衡量标准?答案很令人沮丧:没有。投资者所说的公司价值既没有统一的指向也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从而使“公司价值”呈现千人千面特点。不同的投资者对同一公司的价值认识将差异巨大,原因在于:1每个投资人在信息收集、思维能力、商业判断能力的巨大差异,得出的“内在价值”很明显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内在价值”不是定值,还因为背后的企业是动态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的未来如何具有极大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存在,连模糊的价值区间都不是,这就是出现同一股票买卖者交易之后在心理互道一声“傻逼”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涉及实际交易。假设公司的“内在价值”有一个模糊的区间,那么买入的价格低于这个区间多少才算安全?有人会说,当然越低越好,没错,但是当你设定的买入价太低时,你不一定能买到;即使买到了,之后的股价还继续大幅下跌,要不要加仓?加,越加安全边际不就越大吗?但很不幸在之后企业遭遇巨大黑天鹅,彻底毁灭价值,你那看似很大的安全边际并没能挽救你的投资免于灾难,所以说,你所执着的“安全边际”并不能保证你投资的真正“安全”。这就回答了第三个问题。

但现实是很多人在面临股票大跌,长时间深度被套其间之后仍然在顽强的坚持,“我买入时有很大的安全边际啊,没关系,继续跌还继续买”,他们强大的自信来源于他们自己所认为的“安全边际”。但我时刻想起在2007年很多人也认为48元的中石油也有“安全边际”。

要对投资者起到真正的安全保护作用,安全边际就不能是一个相对的、低估的概念,而必须是一个极限的、绝对的概念。当投资价格低于某一个绝对值,而且这个绝对值有非常客观的衡量指标而完全剔除投资者的主观参与时,才能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这就是股价低于公司每股的净现金资产。这个时候,公司的现金已完全覆盖你的投入成本,除净现金外,公司的其他资产相当于白送,关键还是现金价值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不需要人为的主观评估。这个时候可以说投资才是绝对完全的。

投资者都不是傻子,这样的股票一旦出现,都会趋之若鹜,争相捡钱,因此在现代资本市场上很难出现这样的投资标的,格雷厄姆时代还能经常找到,毕竟那个时候资讯还不发达,宏观经济也经常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货币宽松的现代资本市场出现这种标的的可能性就低很多,所以巴菲特进化到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从辕进化人的状态)可能是逼不得已。当一种投资模式很难找到投资对象时,再好再安全也是毫无意义的。

理论上,股价一旦低于净现金,是可以保证投资的绝对安全的,但这种绝对安全保障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投资者能进入董事会,对公司进行强制清算。格雷厄姆就经常这么干的。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绝大部分投资者没有这个能力,强制清算以兑现价值这一投资模式其实很不现实。这也意味着,股价低于净现金对大部分人来说也只能等待价值回归以兑现价值,等待过程中企业发展就会存在不确定性,或者长时间没有出现价值回归,投资者都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未必绝对安全。再者,股价能打到低于公司净现金状态,特别是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的股票,很大概率不是市场错了,而是行业或企业基本面上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从未来的角度考量,这样的企业是毁灭价值的,当你投资于其中而无法强制清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净现金资产有可能损失殆尽,投资安全性也无从谈起。特别是中国某些僵尸国企,即使有一天也出现低于净现金的状态,你也有实力进入董事会,也几无可能强制清算,因为TG一句侵吞所谓“国有资产”,就够你喝一壶的。

股价低于净现金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大部分投资者经常说的低PE、低PB投资,就个股而言,更谈不上安全边际。

既然市场上绝大部分投资者都认同的最具有安全保障的投资途径(股价低于净现金、低PE低PB)都行不通,那究竟什么才是安全边际?在投资中还重不重要?下面要说的就是我这几年投资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

首先要声明一点就是我并没有完全否定安全边际的作用,只是觉得从投资务实角度,它并不是特别重要,尤其是自己所认为的“安全边际”,在股票长时间深套之后,仍然以具有浓重主观色彩的安全边际作为自己继续坚守的理由和借口,并不可取。

安全边际跟“内在价值”一样,也是一种动态存在,关键在于对未来的判断,比如现在某个股,现价10元很有安全的感觉,几年之后,企业良性发展,30元买入也很有价值,但如若企业几年后陷入困境,当初10元买入也会处于巨大的风险中,所以,不管是投资、估值、还是所谓安全边际,关键点都在于“未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单纯从个股的价格身上去寻求安全边际并不现实,放宽视野,功夫功夫在诗外,要尽可能的提高投资的安全系数,可以从其他从三个方面寻求出路:商业判断;市场保护;策略安排。

商业判断和前瞻能力是中长期投资胜出和安全边际的最大来源。巴菲特之所以有今天,就在于其强大的商业判断能力。但在投资界,真正具有极强的商业判断能力凤毛麟角,因为,一个人能否具备此能力,需要极高的天赋和后天极大的付出,商业判断也涉及到很多要素,既要判断社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态势,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趋势,掌握其矛盾、痛点、竞争格局及未来走向,又要把握企业竞争优势、战略的制定和执行、管理层的优劣等,方方面面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投资者必须是一个天赋极高、极其努力全能型人才。

因此,商业判断方面其实不能强求,只要极尽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就好,剩下的就寻求市场的保护了。要寻求市场的保护,首先必须对你面对的市场有深刻的理解。了解这个市场的投资者组成结构,了解这个市场特许的监管政策和监管制度,理解这个市场存在何种特殊的估值体系,理解这个市场的投资者有何特殊的估值偏好,这些特殊性造成这个市场存在何种特殊的规律或现象,从而加以利用。举个例子,有人通过数据回溯统计,过去十年,只要相对分散的持有一揽子ST股或小市值股,即使在2007年的大牛市买入,十年后不仅没有亏损,还获得了不错的收益。退市警示股和小市值股,在西方成熟市场看来,风险高,有何安全边际可言,但在中国市场反而非常安全,相反,如果你在07年牛市中持有一揽子蓝筹股到现在,基本还处于被套状态,损失不仅仅是资金,还有10年的时间成本,投资人能有几个10年去等待?所以说,认识市场、理解市场,应该成为你安全投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ST股,表面上看风险非常大,但在中国这个只进不出,行政色彩浓重的市场中,导致其实际退市风险几乎为零,而且由于壳价值的客观存在,股价也几乎不可能大跌。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市场额外保护所带来的安全边际。

最后是策略,有的投资人,没有出色的选股功力,也没有深刻理解市场,而是靠着一套非常有效的策略安排,依然能获得持续的长期的成功。在策略方面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领,具体怎样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总体上涉及资金的配置、仓位的控制、以及不同市场状态的灵活应对办法。比如网格交易、动态再平衡、对冲、大类资产动态配置、长期持有之下的日内交易等等。

结论:投资是有风险的,投资世界没有绝对的安全保护,不要死守你的“安全边际”,只能尽可能提高安全系数。最大安全边际来源于天赋和你的努力付出。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