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5-12-24 12:47

出土文物任眾看仿古建築迎客遊——訪洛杉磯格蒂別莊

信報財經月刊
P129-P131  |   沈鑒治隨筆  |   By 沈鑒治        2008-10-01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出土文物任眾看仿古建築迎客遊——訪洛杉磯格蒂別莊       

沈鑒治.《信報》榮休總編輯  格蒂別莊的主人是石油大王尚.保羅.格蒂(Jean Paul Getty, 1892-1976),他發了大財,建造了兩個博物館,收藏他的私人收集的古物和藝術品,一個是1974年落成開幕的這個別莊,另一個是位於市內、於1997年開幕的格蒂中心。本文只記一些我們參觀格蒂別莊的所見。

女兒到洛杉磯開會,我們夫婦一時興起,駕車南下和她相聚,趁便探望一下久違了的親友們,此外,我們還希望能到多年來一直想去的格蒂別莊(Getty's Villa)一遊。

洛城兩個格蒂博物館

  提起格蒂別莊真是大大有名。我們知道在洛杉磯有兩個格蒂博物館,一個是市內的格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 Los Angeles),另一個是在市外海邊的格蒂別莊(The Getty Villa, Malibu)。前者的陳列品以歐洲的繪畫及雕塑為主,此外還有攝影和歷史性的文稿及裝飾藝術;後者依據古羅馬一座貴族莊園仿造,其中的陳列品以古代羅馬、希臘和伊特魯利亞(Etruria,即今意大利西北部的塔斯卡尼Tuscany地區)的出土文物為主。市內的格蒂中心是洛杉磯的名勝之一,它的花園極為美觀,藏品也很豐富,隨時可以免費入場,我們前幾年已經去過了,所以這次想到市外的別莊去參觀。

  但是,當我們到達洛杉磯後和朋友談起想去看格蒂別莊內的博物館時,所得到的反應都是參觀者須要在兩星期之前預約,但是還未必能夠獲得一個登記號碼,主要的原因是別莊內的停車設備有限,而入場是免費的,如果不預先登記而徑自駕車前去,一旦停車場客滿而停不到車就要造成交通堵塞了,所以臨時想入場幾乎是不可能的。總之大家一致的勸告是,你們只預備停留一周,那還是放棄去參觀的念頭罷。

獲特別通容參觀別莊

  我們聽了不禁氣餒,只好不得已而求其次,到曾於多年前去過的亨廷頓圖書館(Huntington Library)好了。它雖然以圖書館為名,卻是一個建於園林中的博物館,位於聖馬里諾(San Marino),離我們的旅館比較近,高速公路四十分鐘可達,我們於上午十時就飛車抵達,豈料門口的大牌子寫明要十點半才開門。我們在在周圍兜了幾個圈子,在遠處望見大門打開了,便高興地驅車入內,哪裏知道卻被擋駕,管理人員說,今天星期二休館,明日請早!真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心想,此行真是和博物館無緣了。

  幾天之後,歸期已屆,第二天就要回家了,由於那天只有一個午餐約會,我在早上姑且打一個電話到格蒂別莊去試一下,得到的回答果然是必須預約。我便解釋說,我們來自外地,不知道你們的規矩,明天就要走了,而且只有兩個人,能否通融一下?對方客氣地問,「你們從哪裏來?」我想,如果說是三藩市,恐怕太近了,便說我們來自阿拉斯加州,對方問問郵區號碼,我脫口而出就報上了女兒家的郵區號碼。可能是美國剛剛刮起「莎拉.培林旋風」(Sarah Pelin Hurricane)的關係,使阿拉斯加州特別有吸引力,所以對方居然說:「很好,我們可以為你們作特別安排,你希望幾點鐘來?」我一算中午在一小時車程之外吃罷午餐駕車趕去,至少要一個小時,便對她說兩點半左右。對方客氣地說請等一下,接着就叫我用筆寫下一個登記號碼,並且說:「請在兩點半前抵達。」我真是喜出望外,連忙打電話給請吃午餐的朋友,要求提早午餐。此時已經十點多了,大家約定掛下電話就趕去飯店,一點過一些已經狼吞虎嚥地用畢午餐,朋友們說,你們趕緊上路罷。我鼓起勇氣,風馳電掣地往西直駛而去,總算順利來到太平洋海邊,再往北直駛,終於在公路旁看到了格蒂別莊的指示牌,沿着上山小徑來到接待處,報上登記號碼,便被客氣地指揮進入多層停車場,並無困難就找到停車位,按照指示搭乘電梯,再步行一小段路,就來到了掛着「歡迎蒞臨格蒂別莊」標誌的大牆,再進去就是別莊的入口了。

  格蒂別莊的主人是石油大王尚.保羅.格蒂(Jean Paul Getty, 1892-1976),他發了大財,建造了兩個博物館,收藏他的私人收集的古物和藝術品。上文已經提到,一個是1974年落成開幕的這個別莊,另一個是位於市內、於1997年開幕的格蒂中心。本文只記一些我們參觀格蒂別莊的所見。

參照羅馬貴族莊園藍圖仿造  這所別莊是依據一座屬於一個名叫帕皮里(Papiri)的貴族的別莊(Villa)的式樣而建造的,它原來位於離龐貝(Pompei)不遠的赫庫蘭尼姆(Herculaneium),在公元79年因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爆發而和龐貝城同時被熔岩掩埋,直到十七世紀才被發現而開始被政府會同考古學家發掘。由於格蒂別莊建造時帕皮里別莊還沒有完全被考古學者發掘,因而建築師便參照龐貝等地方被火山埋沒的別的羅馬貴族的莊園的藍圖來仿造。我們進門拐了一個彎,就看到一個由一排古希臘時代的柯林斯式(Corinthian)大石柱構成的外廊。走到外廊前,才知道那不過是巨大的長方形圍廊的一部分。整個圍廊的四邊都整齊地排列着無數一式一樣的大石柱,地下鋪着暗紅色鑲着圖案的大理石。四邊的走廊圍抱着一個長方形的大水池,水池的兩端都有銅鑄的雕像,還有噴泉,兩旁綠草如茵、花卉盛開,配合着長廊頂上的紅瓦,看了令人既讚嘆又舒服。在水池的那一端,就是別莊的主體,那是一個類似四合院式的建築,分為兩層,從入口處向內望,兩面是對稱的,中間方形的庭院是露天的,所以上下兩層的陳列室都很光亮。整個建築的上下走廊都是石柱、牆壁和地下都由各種石塊鋪成,不少展覽室的地下都有各色石塊拼砌出來的圖案,室內陳列的大都是古希臘、羅馬的雕像每一間都有一個主題。譬如其中一間稱為「特洛伊之戰」(Trojan War Room),陳列品雖然不多,但都和希臘史詩《伊利亞特》(Iliad)中描寫的特洛伊之戰有關。

  地下一層最令人矚目的是海洛可斯神殿(Temple of Herakles),裏面有一個海洛可斯的石雕像。海洛可斯就是希臘神話中完成十二項艱巨任務的的大力士海克力士(Hercules),而這一座石雕像據說就是從被火山熔岩淹沒的遺址中發掘出來的。這座神殿的地下是由各色大理石砌成的美麗圖案,也是根據遺跡仿造的。想到整座別莊都根據二千年前的建築仿造,可見當年羅馬時代是多麼繁華,而貴族們的生活又是多麼奢侈!

石雕多經過修補而復元

  由於時間所限,我們只能走馬看花地在各個陳列室周遊一圈,一時實在吸收不了那麼多東西,總之是展出的除了希臘和羅馬神話中的人物的石雕像之外,還有銅器、錢幣、陶器、銀器等,此外在準備離開的時候,工作人員善意地指導說,你們可以穿過花園到停車場,順便看一下各種樹木和花草,我們按照指示,果然經過了一個布置得井井有條的花園,看到了許多果樹和草本的香料,增長了一些知識。

  最後我還想提一下的是,博物館中陳列的石雕多數是殘缺不全的,但也有很多幾經修補而復原。原來這些復原品當初被發掘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堆一堆的碎片,經過專家們研究和考證,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才把它們還原。譬如那裏有一座很大的石雕像「健康女神」 (Hygieia,衞生的英文hygiene就來自她的名字),她的手中握著一條蛇(所以西方的醫學以蛇為標誌)就是經過多次修補而還原的。當初對殘缺的古物是否應當修補甚至以新的「零件」加以還原,曾引起學術爭論,結果專家們認為應該在經過慎密的考古工作之後,一方面盡量把原來的碎石加以拼湊,一方面以新製的材料來填補已經散佚的部分,以求讓世人可以重睹數千年前藝術雕像的風貌。

  對參觀博物館的人來說,可以看到古代雕像的原貌固然好,但是為什麼許多博物館中還是展覽着殘缺的古代石雕呢?例如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維納斯女神就是斷了臂膀的;還有就是如果中國把龍門石窟的佛像都加以修補,那麼古跡就會變成不倫不類的「今跡」了。所以,究竟那些古代石雕應該以什麼面貌讓今人瞻仰,或許還是一個爭議性的課題。

格蒂別莊主人的胸襟

  看了格蒂別莊的規模和展出的文物,感到的是富豪格蒂不惜億萬美元來仿造如此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把自己收藏的文物拿出來免費供大眾觀賞,頗有令人可敬的胸襟。聽說他的不少藏品都是別國的國寶,因此曾被有關國家的政府索取,而他也歸還了好幾件。但是他把已經成為碎石的雕像復原,也是對保存歐洲古代文化的一項貢獻。或許在全球化的今天,文物由哪一個國家的博物館擁有和保存並不太重要,只要是拿出來公諸大眾,讓後世能獲得一些世界各個文化的知識,就仍舊是一件好事。不過,如果有人出許多錢收買一件古物而只是藏在自己家裏,那就不足為法了。孟子說:「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諸己。」本來是一句符合經濟原則的話,或許也可以借以形容格蒂別莊主人的胸懷罷。

sun 發表於 2015-12-24 12:50

信報財經新聞
P14  |   評論‧中國  |   居美散記  |   By 沈鑒治        2005-12-12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反對者全不明白 明白了不再反對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段短短的資料,內容如下:「共產主義論壇:觀看文章—『轉貼』論反對資本全球化由於反全球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筆者嘗試以解答沈鑒治的方式,希望有系統地簡單…相信不少人,包括沈鑒治,都會認為全球化促進資金流通,促進文化交流,減少…」

  由於提到我的名字,我便打開有關網站仔細閱讀,發現那是一個香港網站([url]http://hkcommunist.org[/url]),文章是今年三月二十九日上網,所批評的是本欄於二○○二年二月五日刊出《擴大全球化 避免兩極化》一文,所以大概是三年多前的舊作。那位作者說:「今早看《信報》沈鑒治的一篇文章,作者對全球化示威完全不明白,一不明白他們是那些組織那些人(一向報道他們的組成非常複雜);二不明他們的訴求,全球化有什麽不好;三不明他們的推動力,為何如此拚命;四不明他們的經濟來源,為何每次示威都人丁如此旺盛。上述疑問可說也是大部分香港人的疑問。由於反全球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筆者嘗試以解答沈鑒治的方式,希望有系統地簡單闡釋這個課題。」接下來就洋洋灑灑地道出了反對全球化的論點。

  此事早已明日黃花,本來不必再提;何況為了迎接本屆世貿(WTO)的會議在香港召開,我已經在上月份一連三星期寫了一些對增長和後果的管見,不過,既然我三年前的文章竟被拿出來而加上「完全不明白」的標籤,那就不妨再寫一篇應景短文來談談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罷。

受誤導而不自知

  有關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它的前身關貿協訂(GATT)、貿易壁壘、先進國家對農業的補貼、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等,過去數十年在國際上以及不同國家內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論性的議題;如果它不是富有爭論性,也不會有那麽多國際機構和會議來加以促進、那麽多各種各樣的機構和人們不斷反對了。但是,到底是誰對之完全不明白,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那些不懂經濟原理而被誤導的善良群眾。他們在利益集團金錢支持和策劃、別有用心分子煽動、以及有組織的職業示威者們的領導下,參與遊行示威,但是卻並不明白自己已成為被利用的工具。這些被誤導的人如果去讀一下上星期五(十二月八日)的《林行止專欄》在《扛起紅旗反紅旗 政府資助反政府》中所述的種種,當可從完全不明白中明白過來。

  那些反對WTO、反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團體中,當然也有因為切身利益攸關才站在對立面的。雖然他們極度短視,但是他們的立場也並非全無道理,何況某些先進國家也的確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別國而引起不滿。有關的論據,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迪格立茲(Joseph Stiglitz)在他的《全球化和它的不滿者》(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一書中早有論及(見二○○二年十二月二日本欄《全球化問題多 零關稅難實行》一文)。至於贊成全球化的論據卻更多,例如本欄二○○四年六月十四日《高峰會成就少 全球化爭論多》一文中就介紹了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巴格瓦蒂(Jegdish Bhgwaati)的新書《為全球化辯護》(In Defense of Globalization),並且指出,「如果讓那些反對者們讀一下這本書,或許他們不會如此激動地參加遊行了。」

全球化利大於弊

  此外,我曾提到過前史丹福大學教授蘇威爾(Thomas Sowell)最淺顯的對全球化的好處的解釋。這位黑人學者在他的《基礎經濟學》(Basic Economics)一書中說:「公眾對自由貿易不那麽支持的部分原因是他們完全不明白保護主義的代價之巨以及它的利益之微。據估計,歐盟國家花費四百三十億美元的補貼以保存二十萬個職位,即平均每一個職位花費二十一萬五千美元;如果歐盟允許百分之百的自由貿易,而補償給每一個因國際競爭而失業的工人十萬美元,對各個歐盟國家來說仍舊十分划算。」他又指出,「當美國增加關稅以保護十六萬個鋼鐵工業的職位時,其他以鋼鐵為原料的工業失去了九百萬個職位。」他更指出,任何能夠使貨物及服務更好和更有效的生產的措施都有利於使資源得到更好的運用,從而提高生產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這一次WTO會議的結果如何不必預測;我只希望那些盲目反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人略為了解一下最基本的經濟原理,迷途知返,不再受有強大財力支持的別有用心者們的利用。至於自認為共產主義者們,則應該多向中國學習:中國加入了WTO並且和歐盟及美國達成有關紡織品的協議,可見歐盟和美國的政客、工會們雖然完全不明白簡單的經濟學,中國共產黨至少在這方面倒是明白的。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