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5-11-12 13:28

「明星飯堂」東山再起 重人情 堅守老味道

信報財經月刊
P142-145  |   訪談錄  |   訪談錄  |   By 馬如風        2015-11-01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明星飯堂」東山再起 重人情 堅守老味道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散席,也是為了下一次開席。但老店連環結業,有多少家能歇業重生?還堅守那口老味道?新樂海鮮酒家第二代掌舵人莫大任說:「舊式酒樓人情味過重,這包袱令我們賺少了很多錢,甚至被迫歇業,但我們卻不後悔。」

屹立佐敦55 年的新樂酒樓已傳至第三代。這裏沒有米芝蓮星星,卻長期舉目繁星,有粵語片「明星飯堂」的雅號,它經歷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輝煌,見證過嘉利大廈大火的霧霾,亦捱過沙士、金融海嘯等難關,今年初敵不過狂飆的租金,光榮結業,但那份打不死的香港仔精神猶存。

蟄伏8個多月,新樂在毗鄰東山再起,易名新新酒樓,念舊的老夥計紛紛回巢。手工懷舊菜、朝朝天未光自製點心、保持炭燒風味的叉燒王,人情味加上不老的回憶,一家老店就是跌宕時代的濃縮。

「新新原是我父親開的第一家餐館名字,既然新樂名字不能再用,何不追源溯本用『新新酒樓』,寓意新的開始?」新樂海鮮酒家的第二代掌舵人、人稱「任哥」的莫大任滿肚墨圈,豪言壯語不斷。1959年新樂酒樓開幕日,鳳凰女、張英才、麥基、南紅、李香琴、于素秋一代粵語片巨星雲集,墟冚一時無兩;時光荏苒,原址地舖兩層過萬尺,如今搬到高聳的莊士倫敦廣場11樓,營業面積縮水至6000 多呎,爐具要大減,並重新組裝,60-70款點心最終只能留低五分之一,不過這挫不了任哥的銳氣,自小在酒樓長大的他仍以貫徹懷舊作風為己任,堅信「好菜有好報」,食客一聲叫好就是最大回報,就這麼簡單。

堅信「好菜有好報」「我可以堂堂正正說,半世紀以來我們一條假翅都無用過,除了素翅。」莫大任拋下擲地有聲的一句。的確,當食物安全不再理所當然,這句話比什麼國際廚神大獎,更能感動食客心。

1960 年代的新樂,是彌敦道上最豪華的酒樓。它經歷三代掌舵人,包括創辦人莫紹楚、第二代莫大任及其女兒莫嘉欣,一直被誤以為是新樂酒店中菜部,直到結業大家才發現這是個美麗的誤會。進駐新樂之前,莫紹楚與數名合夥人在現在的彌敦道恒盛大廈的位置經營新新酒家,「做了五年,因為有捧場客得到酒店賞識,獲邀進駐酒店,一做就做了三代人。」莫大任笑着講故。

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龍年幼時居於新樂附近,每逢周日都喜歡隨家人來品茗。當時在中菜部任侍應的正是「阿一鮑魚」創辦人楊貫一。他曾憶述,當年經常見細路李小龍現身,更形容他很百厭,所以不時會打其屁股。「李香琴、譚炳文也是我們常客,琴姐以前經營很多酒樓,但她還是差不多天天來新樂吃飯,最愛點蟹皇翅,當時180元一碗好貴,他們有時一人點兩碗,給侍應小費也是從不吝嗇。」

新樂開幕時,莫大任只有十歲,父親常教他飲茶之道。「當時我還在唸小學,地鐵還未通車,新樂成了製片們落腳地,有間長房被訂作試片之用,經常見到張活游、張英才等明星出入,也有些人在玩牌九消遣。」新樂開幕架勢堂,剪綵除了一大批明星,還有油尖旺著名的華探長。

新樂原有多名股東,莫大任於沙士期間買下其他人的股份,頂下虧損中的生意,如今復業索性改回「新新酒樓」,寓意承傳祖業。「安守本份」是莫大任幾十年營運這家老酒家的最佳心態,凌晨四點半點心師傅返工做點心,早茶忙碌、晚上家常便飯懷舊菜、過年必食蘿蔔糕及年糕,掌櫃總是氣定神閒不忘和茶客聊兩句,不講效率講人情,店東與茶客的平等關係和默契幾十年不變。

不想見老茶客失主場今年68 歲的莫大任早已可以退休享仔女福,自從新樂歇業以來,在街上碰到老茶客、舊街坊,跟他說得最多的是:「任哥什麼時候復出?」問得多,莫大任與女兒開始深信,復業的決定並沒有做錯。事實上,羅蘭、薛家燕等影星時至今日仍會不時光顧,莫家不想見老茶客頓失主場。

任哥接受訪問時透露:「去年業主跟我談續租,特意找了三家測量師行估價,有220萬、230萬、260 萬?? 對方算有人情味,問如果收180萬元,連同隔離喜運佳合租咗佢,有無辦法呢?」任哥指,家人計來計去也計不掂數,惟有看着舖位由六福承租。

食肆見證世代變遷,半世紀多前新樂以80萬元開舖,1974 年地鐵通車,彌敦道於1971 至1972年進行掘地道工程,工程期間酒樓生意一落千丈,算是新樂面對第一個難關。新樂有位會計師股東提議向政府索償損失,結果新樂獲賠償二百多萬元。「酒樓用了一半資金進行大裝修,另外買了50隻精工錶送予員工,答謝多年支持。」新樂第二個低潮在2003年沙士爆發時,一度落閘停業,後來重組覓得香港鐘錶業總會前主席梁青華入股,度過難關。新樂第三代掌門人莫嘉欣補充:「競爭激烈,同區便曾經有14 家酒樓,五六年前我們試過茶位由7元加至8元,即日便少了一半客人。」

任哥說,當年一般打工仔月薪70 元,新樂給樓面的底薪就有100 元,最和味的是所有茶芥和打賞折賬,所以當時新樂養了不少打工皇帝。「這些前線人員各自有本天書,記錄客人生日、子孫滿月等重要資料,逢生日就送啲壽包俾客人。」

以鮑參翅肚聞名

任哥神氣地說,昔日的新新和新樂最出名的其實是鮑參翅肚,映照出香港一個魚翅撈飯的金色時代。「最出名的是極品火瞳翅和蟹皇翅,湯底必須以靚金華火腿來熬湯,如今已很少人用真正的金華火腿熬湯,蟹皇翅的蟹皇是掛碗,都是手工。」當然還有新樂招牌炭燒叉燒王,有食客坦言有叉燒王能吃上幾碗白飯,好一碗黯然銷魂飯。可惜,現時酒樓用炭爐製燒味需要向政府申請牌證,惟有關牌證近年已不會再批出,新新無緣再承傳這老味道,惟有扭盡六壬找方法嘗試復刻這招牌菜。

莫大任嘆口氣續說:「很多食肆已為了生存而變質,我們堅持做良心企業,用料新鮮不整色整水,由豉油到熟油都很注重。」決心東山再起,咋舌的租金伴隨急漲的燈油火蠟,每一項都像架在頸上的刀,令經營者膽戰心驚。新樂關門後,區內口碑最好的樂壽酒家也悄悄倒閉了,堅持以不變應萬變的老店,敵不過時代的巨輪。然而,有人服輸,有人不甘,即使倒下,仍千方百計站起來,莫大任就是後者,難道他的名字已蘊藏玄機?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除了「餓其體膚」,皆因做飲食到處試菜已成常態,他想餓肚都幾難。

聊到飲食界自招滅亡的舉動,筆者想起了朋友經歷的一個小故事:某大廚到一家酒樓面試,老闆請他即席示範烹調死龍蝦。廚師不解,問為何不用新鮮龍蝦作食材?那老闆答得誠實:「生龍蝦灼熟已鮮味,還需功夫嗎?如果你能把死龍蝦煮得美味才證明你功夫到家。」莫大任和應說,「我見很多廚師不吃自己出品,我們全家卻視自己的酒樓為飯堂。」莫大任與太太的婚宴、兒子的滿月酒,以至一日三餐都在新樂解決,所以新新復活,也等於莫家復辟私人飯堂。

「蒙承厚愛行業至此,綠寶石之年光榮引退」今年初新樂貼出告示,臨別前幾場「惜別宴」,忠實擁躉早就預訂爆滿,搬走了的舊雨也特意從新界回來幫襯,回味將消失的老味道。筆者也是座上客,最回味的是那碟舊手工菜「金錢雞」,老香港一定知它其實不是雞,而是一道窮人的美味,但要做得好卻一點不簡單,雖是下欄食材扮上菜,但賺的全是工夫錢。「以冰肉(肥豬肉)、瘦豬肉和雞肝疊起來燒烤,三者份量一致上枱時形狀才會似金錢。」這道窮人的美食已近失傳,任哥指難度在於控制肥肉的油分,彌補瘦肉的乾涸,加上燒雞肝的香味才是經典。作曲家黎小田就是新樂金錢雞的長情客,每次光顧都至少一口氣可吃三件。

莫大任感嘆謂,小時候跟爸爸飲茶,新樂之外還有旺角瓊華、油麻地平安、佐敦龍如,這三間早已作古,剩下新樂這集體回憶。說着說着,空氣間竟蕩漾恍然隔世之感。

新樂難忘事:含淚送別龍躉王翠綠色皮革沙發、雲石樓梯、水晶燈與木製扶手,踏入新樂門口,好像時光倒流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新樂更為人熟悉的,就是門口那個大魚缸。說起這地標背後有關龍躉王的故事,平時一身女強人形象的莫家千金竟然忽然感性。

約十年前,新樂的大魚缸養了一對龍躉王好幾年,酒樓員工都甚愛錫這對龍躉王,每天餵牠們活蝦時龍躉王甚至會翻身給員工摸摸肚子,龍躉王成了新樂的眾人寵物兼標誌。有路人卻舉報指酒樓魚缸不夠大是「虐魚」,促酒樓放生。「海洋公園不肯接收,我們無奈把龍躉王運到公海放生,當我們不捨地把龍躉王放進海裏,牠們竟然游上水面牢牢的望着我們不願離去,那刻我們都淚崩了。」莫嘉欣說着這故事,眼眶泛紅,流露了真性情。

文、圖馬如風本刊特約記者 圖片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