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5-7-12 13:46

方濟各——回到神貧與謙卑

信報財經新聞
A24  |   EJ GLOBAL plus  |   信觀點  |   By 林榮鈞博士        2015-07-11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方濟各——回到神貧與謙卑       

自2013年3月13日被選為教宗後,方濟各迅即成為全球的焦點,更在同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均引起世人的關注,特別是他有別於前兩任教宗的個人風格為教會帶來新氣象。

風格不單是指衣着、言談、走路姿態這些外在行為,更是他內在自我的表達。每人都有自己的風格,風格可以說是個人的符號,呈現和傳遞個人的內在自我。個人風格在感染力和管治上有很大的力量,教宗方濟各的謙遜簡樸、親民和開放聆聽意見的風格深入人心。他的風格傳遞了什麼訊息?如何感染別人和推動教會前進?

方濟各在當選後步出陽台接受群眾歡呼時,按傳統,新教宗會向大家祝福。但他卻出人意表,向群眾一鞠躬,請求大家祝福他。「在我給你們降福前,我想請你們幫忙,我要你們給我祝福,我要你們降福這位教宗。」這一刻,他的謙卑形象深入人心。

教會不單宣講 更要實踐

愛護窮人亦是他觸動人心的一面。他會在夜間微服外出探訪窮人。他解釋選取方濟各作他名號,是因為當選教宗時,一位樞機對他說:「不要忘記窮人。」

事實上,他過去的生活已展現了他對窮人的偏愛。他就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時,已是以簡樸生活著名。他乘搭公車,住公寓,自行煮食。他就任教宗後,並沒有改變他的生活態度。他沒有入住教宗寓所,而是搬進梵蒂岡的聖瑪爾大之家。他身體力行福音訓誨,在形象上與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不同,這並不是說前任教宗不神貧,但在形象風格上本篤仍有奢華和特權的味道,這與教宗千多年來均享有帝王的待遇有關,形象上教宗是一個國家的元首,自然有他的排場,因此本篤曾被人批評言行不一致。本篤言論批評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邀請人關愛窮人,但生活卻穿着名貴手造紅色皮鞋,出入乘坐高級轎車。

相反方濟各的風格傳遞着教會是貧窮謙卑的團體。近年教會受着梵蒂岡銀行醜聞,某些神職人員的奢華風氣,對窮人口惠不實的關懷等指摘,方濟各要向教會內外宣布教會受耶穌所召喚,應活出基督的愛和謙卑貧窮的榜樣。教宗認為理想的教會應是一個在街上為服務窮人,而弄得骯髒和傷痕纍纍的團體。今天教會面對的其中挑戰,不單是宣講的訊息,更是教會生活的見證。

他在接受《公教文明》(Civilta Cattolica)訪問,被問到:「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是何人?」他回答:「我是上主所注視的罪人。」「因仁愛而被揀選」是他的格言,他認為教宗和其他信眾一樣都是上主憐憫注視和寬恕的罪人。這正是梵二其中所展示的教會圖像:在旅途中的罪人團體。

方濟各為囚犯洗腳;親吻患了神經纖維瘤病者;在公開講話時多次不按稿發言,即時分享當時所思所感;講及自己親人意外死亡的感受等等,這些都予人一種親切感和人情味。前任本篤十六世是位學者,給人客觀理性和冷靜的感覺,讓人感到與他有距離。教會過去多年在性倫理議題上堅持客觀自然道德律,反對墮胎和同性婚姻,不准離婚再婚者領聖體等均予人只重原則,不近人情的感覺。相反方濟各卻教人感到溫暖親切。

在同性婚姻議題上,雖則現任教宗過去任總主教時曾抨擊同性婚姻為對天主計劃的破壞性攻擊,亦反對阿根廷總統推動自由避孕和人工生殖。但在出訪巴西回程機上,他回覆記者的提問說:「如果一個人是同性戀,而他擁有良善並要尋求天主,我憑什麼去論斷他?」這並不是說方濟各改變了對教義倫理的看法,不再判斷行為對錯,而是更着重愛德和人與天主的關係。他這種態度改善了同性戀者與教會的關係。

教宗雖然是教會內最高權威的人,擁有不能錯權。但他並不是天主,能完全掌握真理。方濟各深明自己也是被憐憫寬恕的罪人,需要虛心聆聽。教宗設立了一個八人樞機顧問團,與他共同作重大決策。這八人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意見立場,正正擴闊教宗的思想領域,共同尋找上主的旨意,為教會和人類作最適當的決定。

基督牧人形象鮮明

教宗十分重視主教會議,爭取盡量出席。多次沒有預先通知便進入會場,參與討論。這與聖若望保祿二世不同。聖教宗參與世界主教會議的程度不高,在制定決策上較重個人和梵蒂岡中央的意見,較少徵詢地方教會的意見。這次非經常性主教會議在去年第一次會期後,發出諮詢問卷,徵詢全球教區教友對婚姻家庭牧民的意見,以資10月第二次會期討論之用。這種虛心聆聽、共同決策的作風促進教會上下的團結。

方濟各的風格教人耳目一新,為教會帶來新氣息。他的謙遜簡樸,推動教會內部更新,捨棄奢華和特權,重現教會原有面貌,作福音的見證。他親民的作風讓人看到降生的基督,神的愛不再是抽象難明的概念,而是可見和可觸摸的人。走入人群,聆聽當代人痛苦的吶喊,使方濟各成為基督牧人的圖像。在訪問菲律賓時,一位少女向他哭訴為什麼神要如此對待他們,讓那麼多無辜的兒童受苦?這問題沒有理性答案,只能在愛中體會。方濟各趨前擁抱着她,相對無言,卻勝過千言萬語。方濟各的風格雖有別於其前任教宗,然而走的仍是罪人教會皈依更新和愛德牧靈的旅途。

林榮鈞博士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林榮鈞博士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 方濟各—回到神貧與謙卑

sun 發表於 2015-7-12 13:47

信報財經新聞
A24  |   EJ GLOBAL plus  |   信訪報  |   By 盧峯曾維駿        2015-07-11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中梵關係:還看不到樂觀的理由 專訪天主教陳日君樞機       

中國和梵蒂岡的關係一直若即若離,始終未能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在內地教會的活動自由,主教祝聖和任命權等問題上爭持不下。去年8月,教宗方濟各出訪南韓,專機經過中國時曾公開跟記者說希望盡快訪華,令外界以為中梵關係好轉有望,但到現在雙方關係仍看不到突破,教宗破冰訪華也未見影兒。

向來關心內地教會事務的陳日君樞機認為,近期教廷內有很多聲音明示暗示指中梵關係前景樂觀,但其實中國要控制教會的態度一直沒變,過分樂觀的氛圍反而令他擔憂。還好,教宗方濟各處理有關問題時一直非常謹慎,願意聽取不同意見,他對教宗處理中梵關係仍抱有信心。

「……中國(對中梵關係)的措詞通常都很清晰強硬,有時甚至清晰得令人難以相信,有時又好像釋出一點善意。而梵蒂岡方面的言論,則盡量表示樂觀和善意,(就枱面說話而言)這點可以理解。但若負責處理中梵事務的教廷人員,心中所想真的跟官方姿態一樣樂觀,那我就擔心了。因為事實上,他們沒有理由如此樂觀。」陳日君形容,現在內地教會面對的處境非常糟糕,情況很不正常,甚至要奇蹟出現才能扭轉局面。

中國強硬 度身設條件

他指出,中國對教會的態度和政策方針一貫強硬,完全沒有要改變的跡象:「這些年來他們(中國政府)的公開言辭或有所改變,但背後態度始終如一:就是要你投降。」陳日君稱,中國政府的談判並非談判,不是在說理據,而是在表達要求,一定要符合他們的要求才會簽署「協議」。他指摘,中國政府執意控制教會,安排如宗教局的人參與教會會議,未經教廷同意就任免主教等。他直斥內地教會的所謂主教團並非真正的主教團,因為這些都是政府的人,由黨控制,是政府辦教。

因此,對包括負責外交事務的教廷國務卿在內,羅馬教會內對中梵關係前景樂觀的聲音,陳日君感到不解:「他們(樂觀派)經常說前景很好,但拿不出什麼憑據來證明這個說法。他們說中國有誠意來談判……中國和梵蒂岡在去年6月曾經對話,但沒有任何結論。最近也有人問過(教廷)國務卿有沒有什麼相關消息,國務卿也說沒能帶出好消息。也就是說,他們所謂的美好前景,其實沒有實質根據。」

他又坦言,自2000年後開始,教廷就沒有將與中國的談判內容告知他們,即是中國事務委員會。他認為這樣並不妥:「2000年前,我還是神父,但也可到羅馬參加那些所謂的秘密會議,得知中梵之間的談判細節。2000年後卻完全沒有告訴我們,就算我2006年當了樞機亦如是。」

他又認為,處理中梵關係應汲取當年教廷對東歐共產陣營實施的「東進政策」(Ostpolitik):「我認為當年教廷的Ostpolitik是錯誤的,尤其在匈牙利是完全失敗……最近教廷國務卿公開稱,當年卡薩羅利(Agostino Casaroli,冷戰時期教廷國務卿)的政策很成功,因為在共產黨管治下(教會)很困難,但卡薩羅利在這條件下爭取到很多空間,還能成立教廷的主教團。我對這個說法感到驚恐,因為這些所謂的主教都是政府的人,老百姓不想要他們;被共產國家派到羅馬教廷的人更有很多是奸細,是來探查情報的,卡薩羅利都不知道;而共產黨倒台後,這些主教亦全數消失了。」

不過,陳日君對現任教宗方濟各抱有信心,因為方濟各雖然主張對話,形象大方開放,但同時是個十分謹慎的人:「教宗的言論處理得很好,說話很清楚……他去年出訪南韓期間與亞洲主教講話,就是談『對話』這個題目。他說對話雙方都必須忠於自己,coherence to one's own identity。也就是說,不可放棄天主教的立場。他表示希望訪華,亦同時表明教廷要求有宗教自由。」

教宗兼聽 不易被誤導

陳日君說,方濟各曾引用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給中國的書信稱,天主教會的制度,包括其教義和主教任命,都是耶穌交下來給教會的責任,不能因為要討好其他人而犧牲這些原則,出賣自己。陳日君又指出,雖然方濟各身邊樂觀派的人較多,但他本人仍清楚內地主教處境並不樂觀:「羅馬會舉辦一些類似課程的東西,給新晉升的主教學習,教宗亦會到場問候和講話……方濟各就曾表示,這幾年中國都有一些新祝聖的主教,可惜他們無法參與;教宗更稱,希望他們的痛苦會結出好好的果實。」

目前教廷內很多人對中梵關係前景發出樂觀的預期,認為可以很快取得突破。陳日君希望,教廷高層即使努力爭取跟中國對話及改善中梵關係,也不能把耶穌基督託付的教會讓予他人,情願多等一會仍要堅守原則。而且,他認為過於遷就北京的想法將令一直追隨梵蒂岡的地下教會處境愈來愈不利及無助。陳日君相信,方濟各是兼聽的人,又明白內地地下教會成員的苦況,他在處理中梵關係時不會被沒根據的樂觀誤導,更不會輕率行事。

受訪者:天主教會樞機陳日君

採訪、撰稿:盧峯、曾維駿

#盧峯、曾維駿 #EJ GLOBAL plus #信訪報 - 中梵關係:還看不到樂觀的理由 專訪天主教陳日君樞機

sun 發表於 2015-7-12 13:48

信報財經新聞
A24  |   EJ GLOBAL plus  |   教宗Q&A  |   By 林伊        2015-07-11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教宗Q&A       

1.教宗席位試過空缺嗎?

自聖伯多祿代替耶穌帶領教會起,教宗制度一直承傳至今,到現時的方濟各已是第266任教宗。不過,兩代教宗之間通常都不是無縫交接,於是就會出現「宗座從缺」(Sede Vacante)的情況。這時候教廷大部分活動都會暫停,由樞機團代為管理日常事務,並會使用專用的宗座紋章。

歷史上最長的一段宗座從缺期出現於1268年:當時克勉四世(Pope Clement IV)逝世,但因樞機之間的政治角力令教宗選舉陷入僵局,到1271年才選出真福國瑞十世(Pope Bl. Gregory X),宗座從缺期近3年。

2.教宗是如何選出來的?

歷史上出現過不同的教宗選舉方式,但自上述空缺事件後,教廷就一直以秘密會議制度(Papal Conclave)選舉教宗。秘密會議的規則在過去700多年間固然經歷過各種調整,但選舉方式大致相同:已宣誓嚴守會議秘密的樞機們,進入完全與外界隔絕的西斯廷小聖堂(Sistine Chapel),以暗票方式投票。

任何人只要取得三分之二在席樞機支持就當選,若無人勝選就會重新投票。秘密會議每日最多進行上下午各兩次投票,如果三日後仍沒有結果,樞機們會暫停投票並進行祈禱和討論,然後再投票。之後秘密會議會以七次投票為一個周期,重複整個過程,直到有一次投票選出新任教宗為止。

3.哪一位教宗在位時間最短?

若從正式登位起計,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是教宗伍朋七世(Pope Urban VII)。他在1590年即位,但在13日後就病逝。而如果從當選起計,伍朋七世的在位時間只是第2短。公元752年,德範二世(Stephen II)當選教宗,但他還趕不及參與主教祝聖儀式,在短短3日後就病逝。由於他沒經過正式登位儀式,現時天主教會甚至不承認其教宗身份,只稱他為Pope-elect Stephen;而繼任的教宗原被稱為德範三世,後世亦因而改稱為德範二世。

4.教宗即位後是否須改名?

天主教並沒有規定教宗即位後一定要改名。歷史上第一名改名的教宗是第56任教宗若望二世(Pope John II),因為他認為其本名取自羅馬神話中的信使神墨丘利(Mercury),似乎不適合作為教宗名稱。直到公元十世紀前,教宗改名都不常見;而在十世紀後的教宗本名聽起來都很不「天主教」,這情況在來自現今法國和德國地區的教宗更是明顯,於是他們都改了天主教傳統的名字,並開始了教宗改名的傳統。

於1555年即位,但在位僅22天的才祿二世(Pope Marcellus II)是最後一名使用本名的教宗。

#林伊 #EJ GLOBAL plus #教宗Q&A - 教宗Q&A

sun 發表於 2015-7-12 13:51

信報財經新聞
A23  |   EJ GLOBAL plus  |   信觀點  |   By 譚翼輝        2015-07-11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教宗「單挑」資本主義體制?       

教宗方濟各自2013年當選後受到媒體的關注,固然跟他和藹可親的樣子和平易近人的作風有關。他的親民作風是他長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從事牧民工作,親自接觸平民百姓低下階層的有力見證。但他個人能靈活地運用媒體,尤其是電子媒介,更是現代天主教會教宗的表表者。方濟各在6月18日發表了《願祢受讚頌》通諭,就人類共同面對的全球暖化問題提出關注,並指出天主教信仰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和立場。

天主教在世角色和使命

由於被意大利媒體提前洩露,這份文件尚未正式公布便引起相當關注,尤其是保守派政客和他們所代表的利益集團更有指他不務正業,置宗教信仰的事宜不顧,反而插手科學、經濟範疇的話題。究竟教宗方濟各這份通諭是否僭越宗教的職分,插手到教宗不能置喙的事務呢?教宗方濟各又是否一個走出自己本應充滿權威和舒適溫室的大儍瓜,跑到「魯班師傅」門前獻醜呢?

若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能單由方濟各本人的神學和性格出發,更有必要從天主教教會的傳統和教宗在教會中的角色兩個角度入手,方可能以更廣的視野了解教宗方濟各的「出位」行徑,並對現代羅馬天主教會的在世角色有多一層的認識。本文將集中分析天主教教會內對自我使命、角色和其社會訓導作出討論。教宗在天主教的角色和影響他日有機會再談。

跟一些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或天主教內的傳統保守神學觀點認為這個世界已是墮落的領域不同,現代天主教會並不認為世界已無藥可救,又或教會在世界中「傳揚福音」的工作就只是局限在「個人」和所謂的「屬靈」層次上。相反,現代天主教會對自己本身在世界中的角色理解是積極介入和透過尋求對話去達致轉化世界。她了解這種介入、對話和轉化是傳耶穌基督福音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這種對「傳福音」使命的了解雖然一直可以在天主教會的歷史和神學傳統中找到痕跡,但卻在上世紀60年代舉行的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梵二)被充分肯定和成為現代天主教會的官方指導思想。

這次大公會議是天主教會歷史上最廣泛參與的重要會議,會議時間差不多達3年之久,分成四個會期;主要參與者是來自世界各地的2200位天主教主教。我們可以從梵二的其中一份最重要文件中得到佐證。在《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的緒言部分,梵二的主教指出:「不獨向教會子女及信仰基督者致辭,而且亦毫不猶豫地向整個人類講話,以期闡明教會寄居並活動於現代世界的意義。」很明顯,這是一個對話的邀請,並表達出天主教會有很強的意願去積極介入現代世界。

在憲章中,與會的主教不單純地認為教會有責任去「傳揚福音」。他們更開宗明義地確認天主教會的命運和使命跟人類的整體命運密不可分:「我們這時代的人們,尤其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樂與期望、愁苦與焦慮,亦是基督信徒的喜樂與期望、愁苦和焦慮……教會深深感到自身和人類及其歷史,具有密切的聯檕。」

現代天主教會在說明她和世界的聯繫時有一點是十分有趣的。她並沒有停留在彼此之間唇齒相依的感性式描述,反而突出了教會和她所傳的福音是和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的經歷和希望有一種團結的意識。這種意識並不是要以貧窮人和受壓迫者作為傳福音的對象,而是為現代世界中人類共同面對如貧窮、人權、個人和社會發展等種種迫切問題,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指引。這正正就是現代天主教會社會訓導的本質,就是天主教會自覺其使命的一個重點 ─ 轉化(或聖化)這個世界,使它更符合福音的精神。

天主教會的社會訓導

在梵二結束後的十年,天主教會對自己的傳福音使命和改變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的具體困境有更清晰的描寫。在1975年的《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中,當時的教宗保祿六世指出第三世界的情況:「這些民族以全力掙扎及努力,以克服所有使他們存留在生活邊緣的一切:飢餓、周期性的疾病、文盲、貧窮、國際關係中的不義,特別是在商業的交往上、經濟及文化方面的新殖民情勢,有時比過去的政治殖民主義更殘酷。」由此可見,天主教會在現代世界傳福音時並不是只講「個人」和「純屬靈」的訊息,而是帶有結構性的批判。

她認為這種根源自信仰和福音的社會批判是轉化世界時必須的。從關懷窮人和受壓迫者的角度出發,提出經濟政治結構的分析更加是天主教會現代社會訓導的重要精神。

教宗方濟各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正是現代天主教會的自我反省,積極介入,尋求對話的社會訓導新例子。方濟各在這份通諭中雖然以氣候暖化為關切點,但他的中心訊息是要批判造成氣候暖化問題背後的國際經濟秩序,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及這種生產模式所賴以生存和鼓吹的貪婪。這就是為何現行政經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團和它們的政治代言人,對教宗本人和他的通諭大肆批判的原因所在。

譚翼輝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講師

#譚翼輝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 教宗「單挑」資本主義體制?

sun 發表於 2015-7-12 13:52

信報財經新聞
A23  |   EJ GLOBAL plus  |   信觀點  |   By 阮美賢        2015-07-11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提升女性角色長路漫漫       

教宗方濟各上任兩年多,已被公認為天主教會帶來新氣象,他提出不少改革事宜,特別是將梵蒂岡的財政管理透明化,並致力改革教廷的管理運作,嘗試將決策權力下放。熟悉教宗方濟各的教會領袖指出,教宗希望為整個天主教會帶來轉化皈依,改變以機構文化模式運作的教會,成為一個真正服務人的僕人教會。他的所言所行都是朝向這目標邁進,他亦歡迎批評和反對意見,與各方就爭議性事宜對話。

在天主教會內,其中一個富爭議性的議題是女性在教會中的角色和地位。雖然女性在教會內佔大多數,但女性不能出任神職人員(包括司鐸和執事),因而亦少有女性出任教會的決策層。這被教會內外的女權人士所詬病,指女性得不到平等對待。

教廷終止審查女修會

在教宗方濟各的改革藍圖中,改善女性的地位顯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項。過去兩年,他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女性在教會中的角色。他認為女性在教會中的臨在不夠明顯,有需要擴大她們在教會的空間。故此需要更好地深入研究女性在教會中的形象,需要為發展意義深遠的女性神學更加努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反思女性在教會內的功能。教宗肯定女性擁有其天賦和才能,而女性的才能在教會作重大決定時是必要的。他重申,在教會各領域履行權力的地方反思婦女的獨特地位,正是今日的挑戰。

過去教會也有不少強調女性角色和地位的教導,但卻未有貫徹實行,教宗方濟各又能否言行合一?過去兩年,不少例子證明教宗間接和直接地就改善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作出了不少努力。例如,他委任較多女性在教廷的重要位置服務,如擔任教會訓導當局神學顧問的國際神學委員會的女性成員。未來,他表示不排除在其他宗座委員會委任女性擔任重要職務。在他呼籲神學家應更深入探討女性神學後,《羅馬觀察報》已開設了專欄邀請男女神學家撰文反省該主題。此外,教宗以言以行關愛貧窮和邊緣社群、挑戰現代經濟制度引發的不公義,是以具體方式關心在生活中被剝削和壓迫的女性。

在這樣的氛圍下,自今年初,羅馬各地舉行了一連串有關女性角色的研討會和活動。2月初,宗座文化委員會於羅馬舉行會議,探討的主題是:女性文化─平等與差異。一個月後,由幾位女性領袖發起成立的「信仰的聲音」邀請女性神學家和行動者就女性在教會的貢獻作坦誠分享,當中包括對教會的批評聲音。

此外,亦有宗座大學舉辦研討會探討女性角色。最近,在教宗的介入下,教廷信理部終於終止對美國天主教女修會的審查。事件擾攘數年,信理部指一些修女的活動和服務不符合天主教教義,令不少委身教會多年的修女感到不被尊重和受傷害。4月中,教宗親身接見修女領袖們,反映他決心為這破壞了的關係帶來修補和治癒。凡此種種,反映不只教宗本身和教廷反思女性的角色,教會其他團體亦展開對話和推動討論。

應讓女性晉身決策層

然而,要做到真正提升女性在教會的角色,女性必須能夠參與決策和管理教會。有神學家和爭取平權人士指出,教會在女性角色方面有矛盾的教導。它既教導女性跟男性一樣平等,但女性卻未能參與教會決策,即是說,女性在教會生活和領導方面不可充分參與,更遑論選牧者、主教和教宗,皆因有關職責都落在男性神職人員身上。要改變這現象,有教會人士指出,除了女性晉鐸外(教宗已表明他不同意女性接受聖職的主張),教廷及地方教會應以不同方式讓更多女性在各部門擔任要職,神職人員亦應欣賞女性可作出的貢獻。這樣,每一位受洗加入教會的信徒,不論平信徒或神職人員,都有機會參與決策,而多元化的聲音和意見可以為教會帶來更好的決定。

教宗方濟各曾說過,女性在教會是不可或缺的,但他也說過,女人與男人各有不同的結構,不應無視男女之間的差異,更不要將職責與尊嚴混為一談。究竟,開明和樂於聆聽各種意見的教宗會否願意接納這些意見呢?且拭目以待。

阮美賢

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研究員

#阮美賢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 提升女性角色長路漫漫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