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5-6-23 10:25

歷史求真相之難

信報財經新聞
B17  |   經管智慧  |   毋枉管  |   By 張總        2015-06-23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歷史求真相之難       

上世紀四大歷史家的呂思勉雖然是錢穆的老師,但研究歷史是後來的事,所以錢穆並非師承呂思勉,不過呂思勉的《中國通史》、《中國大歷史》和錢穆的《國史大綱》,各有千秋,都有可讀性。

呂思勉還寫了《歷史研究法》,令專門研究歷史的人,有所遵從,其中的一篇〈舊時史學的弊病〉,說出了古代歷史書的種種毛病,70年後,仍然令人見其有先見之明。

呂思勉說:一、歷史上的記載,先是不確實的;二、即使確實,而一件事情,關係極為複雜,亦斷非但據其表面上的記錄所能夠論定;而偏偏批評這些史事的人,往往僅據往史表面上的記錄,其結果不免於迂腐或膚淺,這樣不但無益於求真,而反為求真之累了,不要說在中國古代,史家為尊者諱,為皇家諱。

到21世紀,到了所謂自由社會的美國,也有2011年「拉登之死」之謎,何以要找10年才找到,何以不生擒?何以毫無抵抗就被擊斃?突擊隊的英雄們何以不得表彰?

巴基斯坦政府是知情還是不知情?拉登是真的被軟禁了五年?拉登死後四年反而謎團更多了,這就是歷史的真相嗎?

「甘迺迪之死」又如何?尼克遜的「水門事件」的真相又如何?洩密的「深喉」何以要等到幾十年後快死了才表露身份?

所謂保密30年的重要文件,是真相嗎?名人的日記就是真的麼?寫的時候就有心改寫,誰又說得清楚,所以研究歷史不能只看表面證供。

呂思勉為曹操、魏延平反,說出赤壁之戰的真相,評康有為、梁啟超,讀來真是津津有味!

#張總 #經管智慧 #毋枉管 - 歷史求真相之難

sun 發表於 2016-1-9 07:05

厓門海戰
幻 虛 夢 影 | 14-12-08, 17:15 | 兩 宋, 歷 史 瞬 間        | (125 Reads)
崖門海戰(古文作「厓」,目前中國大陸多作「崖」,台灣多作「厓」),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門海戰等,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相傳宋元雙方投入軍隊30餘萬,戰爭的最後結果是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此次戰役之後,宋朝也隨之覆滅。

崖門因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名崖門。

起因

宋帝南逃

元軍在襄樊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楊淑妃在國舅楊亮節的護衛下,帶着自己的兒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出逃,在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進封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元軍統帥伯顏繼續對二王窮追不捨,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剛滿7歲的趙昰登基成為皇帝,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楊淑妃為楊太后,弟弟趙昺被加封為衛王,張世傑為大將,陸秀夫為簽書樞密院事,陳宜中為丞相,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並組織抗元。

元軍追殺宋帝

趙昰登基以後,元朝加緊滅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淪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朝廷直奔泉州,張世傑要求借船,卻遭到泉州城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拒絕。張蒲二人不和,導致蒲壽庚投降元朝。張世傑搶奪船隻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廣東。宋端宗準備逃到雷州,不料遇到颱風,帝舟傾覆,端宗差點溺死,也因此得病。左丞相陳宜中建議帶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自己並先驅前往,但後來二王數次召其回朝,陳卻都不返;他最後逃到暹羅(今泰國),直至死在那裡。端宗病死後,由弟弟7歲的衛王趙昺在碣州(今香港大嶼山)登基,年號祥興,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皇帝的老師)張世傑護衛著趙昺逃到崖山,在當地成立據點,準備繼續抗元。

至元十五年(1278年),丞相文天祥被張弘範部將王惟義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生擒,文天祥作詩——《過零丁洋》。今香港的九龍城的宋王臺和侯王廟都是紀念宋端宗一行人的。另外宋端宗母亦葬於九龍城,人稱「金夫人墓」,後來由於該址興建了聖三一堂,「金夫人墓」也隨之湮沒。

崖山戰事

祥興二年(1279年),元將張弘範大舉進攻趙昺朝廷。隨後,攻佔廣州不久的西夏後裔元軍將領李恆也帶領軍隊也加入戰事。相傳起初宋軍兵力約有20萬,戰船千多艘;元軍只有2萬人,戰船五十餘艘,北方人不習海戰,多暈眩不支。這時宋軍中有建議認為應該先佔領海灣出口,保護向西方的撤退路線。張世傑為防止士兵逃亡,否決建議,並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又將下令千多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元軍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乘風縱火衝向宋船。但宋船皆塗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元朝水師火攻不成,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砍柴的道路。宋軍吃乾糧十餘日,口乾舌躁,許多士兵以海水解渴,臉部浮腫,大量嘔泄。張世傑率蘇劉義、方興日大戰元軍,張弘範擒張世傑甥韓某,以其向張世傑三次招降不果。

二月六日癸未,張弘範預備猛攻,元軍中有建議先用火砲,弘範認爲火砲打亂宋軍的一字陣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張弘範將其軍分成四份,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弘範自領一軍與宋軍相去里餘,並以奏樂為以總攻訊號。首先北軍乘潮進攻宋軍北邊失敗,李恆等順潮而退。元軍假裝奏樂,宋軍聽後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鬆懈了。正午時段,張弘範的水師於是正面進攻,接着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矢雨下駛近宋船。兩邊船艦接近,元軍鳴金撤布交戰,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這時張世傑早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並已經預先和蘇劉義帶領餘部十餘隻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趙昺的船在軍隊中間,四十三嵗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背着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不少後宮和大臣亦相繼跳海自殺。《宋史》記載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爲主,再圖後擧;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在後亦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下溺死於平章山下(約今廣東省陽江市西南的海陵島對開海面)。

文天祥因早前已在海豐被俘,正好拘禁在元軍船艦上目睹了宋軍大敗;曾作詩《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悼念:

長平一坑四十萬,秦人歡欣趙人怨。
大風揚沙水不流,為楚者樂為漢愁。
兵家勝負常不一,紛紛干戈何時畢。
必有天吏將明威,不嗜殺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無疚,我生之後遭陽九。
厥角稽首並二州,正氣掃地山河羞。
身為大臣義當死,城下師盟愧牛耳。
間關歸國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當。
出師三年勞且苦,只尺長安不得睹。
非無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為人擒。
樓船千艘下天角,兩雄相遭爭奮搏。
古來何代無戰爭,未有鋒蝟交滄溟。
游兵日來復日往,相持一月為鷸蚌。
南人志欲扶崑崙,北人氣欲黃河吞。
一朝天昏風雨惡,炮火雷飛箭星落。
誰雌誰雄頃刻分,流屍漂血洋水渾。
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昨夜兩邊桴鼓鳴,今朝船船鼾睡聲。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雨淚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龍杳靄知何處,大海茫茫隔煙霧。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為何人。
當代崖門

現今崖門戰役的範圍已不可考,約位於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公里,在南海與銀洲湖的相接的地方。即指以古井鎮官衝村一個無名小丘為中心,北起銀洲湖,南至崖門口,方圓數十里的水陸區域。當地的國母墳有可能是楊太后的陵墓。國母墳西南的碗山相傳是宋朝士兵當年曾在這裏做飯。離崖山祠約4公里,屹立於崖門對開海面的崖門奇石附近則相傳是張世傑用來作纜躉以大索一字形連貫千多艘宋軍船隻、陸秀夫背宋帝昺跳海和張弘範滅宋後在石上大書「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字之處。《元史·張弘範列傳》記載「磨崖山之陽,勒石紀功而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原鑿字奇石被航道部門炸毀。1964年,由田漢題字於新石碑上,新碑文為「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於此」。

sun 發表於 2016-1-9 07:14

崖山海战

2张图
厓门海战(古文作“厓”,目前),又称崖山海战、厓门战役、厓门之役等,是宋朝末年宋朝军队与元军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相传宋元双方投入军队30余万,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此次战役之后,宋朝彻底灭亡。崖门因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名崖门。
名称:崖山海战
地点:崖山(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崖门地区)
时间:1279年3月19日
结果:元朝获胜,宋朝灭亡
交战各方:宋朝 元朝
各方兵力:宋军 约200,000人
元军 约20000人
伤亡情况:宋军 除少数队伍外全军覆没
元朝 未知
主要指挥官:宋朝:张世杰;元军:张弘范
百科帮你涨姿势
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
宋军兵力号称20万 实际其中10余万为文官宫女太监和其他非战斗员
年仅9岁南宋皇帝赵昺身穿龙袍胸挂玉玺 随丞相陆秀夫跳海自杀身亡
文天祥被元军生擒 被逼写信招降宋军大将 写下著名诗篇《过零丁洋》
简介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 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中国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兴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相传宋元双方投入军队30余万,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灭亡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之手。
崖山位于今中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近代有少数极端民族主义者依次宣称“崖山之后无中国”,乃一家之言,并不具备说服力。
起因
宋帝南逃
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成为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弟弟赵昺被加封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
元军追杀宋帝
赵昰登基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城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张蒲二人不和,导致蒲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广东。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端宗差点溺死,也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自己并先驱前往,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回朝,陈却都不返;他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直至死在那里。端宗病死后,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昺在 州梅蔚(今香港大屿山梅窝乡)登基,年号祥兴,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皇帝的老师)张世杰护卫著赵昺逃到崖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

至元十五年(1278年),丞相文天祥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生擒,文天祥作诗——《过零丁洋》。今香港的九龙城的宋王台和侯王庙都是纪念宋端宗一行人的。另外宋端宗母亦葬于九龙城,人称“金夫人墓”,后来由于该址兴建了圣三一堂,“金夫人墓”也随之湮没。
崖山战事
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朝廷。随后,攻占广州不久的西夏后裔元军将领李恒也带领军队也加入战事。相传起初宋军兵力约有20万,战船千多艘;元军只有2万人,战船五十余艘,北方人不习海战,多晕眩不支。这时宋军中有建议认为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元军以小船载茅草和膏脂,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砍柴的道路。宋军吃干粮十余日,口干舌躁,许多士兵以海水解渴,脸部浮肿,大量呕泄。张世杰率苏刘义、方兴日大战元军,张弘范擒张世杰甥韩某,以其向张世杰三次招降不果。
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是正面进攻,接着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不少后宫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
文天祥因早前已在海丰被俘,正好拘禁在元军船舰上目睹了宋军大败;曾作诗《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悼念: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
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
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
出师三年劳且苦,只尺长安不得睹。
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
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
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
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
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酾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大事年表
元纪元        宋纪元        农历日        公历纪元        事件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        宋端宗景炎元年        十一月        1276年12月        阿拉伯裔的商人蒲寿庚投靠元朝
至元十四年        景炎二年        十二月二十二日丙子        1278年1月16日        宋端宗的龙舟倾覆,端宗险遭溺死。陈宜中前往占城
至元十五年        景炎三年        四月十五日戊辰        1278年5月8日        不到10岁的宋端宗死去
至元十五年        景炎三年        四月十七日庚午        1278年5月10日        宋幼主立
至元十五年        宋幼主祥兴元年        五月一日癸未朔        1278年5月23日        宋幼主改元祥兴
至元十五年        祥兴元年                1278年12月29日        李恒带领的元军攻入广州
至元十六年        祥兴元年        正月十四日壬戌        1279年2月26日        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流亡朝廷
至元十六年        祥兴二年        正月二十二日庚午        1279年3月6日        李恒援军从广州抵达,加入战事
至元十六年        祥兴二年        二月一日戊寅朔        1279年3月14日        陈宝降元军
至元十六年        祥兴二年        二月二日己卯        1279年3月15日        宋军都统张达夜袭元军失败
至元十六年        祥兴二年        二月六日癸未或七日甲申        1279年3月19日或20日        元军以奏乐为号南北进攻,翟国秀及团练使刘俊降元军。张世杰和苏刘义带领余部斩断大索突围。陆秀夫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
至元十九年                        1282年初至1283年初        元军进攻占城,陈宜中逃亡暹罗(今泰国),后来死于暹罗
影响
厓门海战之后,宋朝彻底灭亡,也是中国第一次亡国。
在抗日战争前夕,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也曾专门前来崖山祭拜,目的是是要把一种精神和气节传达给当时的中国人,号召抗战到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
后又有“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一说法,据分析最早源自明朝遗民在亡国后的创作的诗文,后为网民扩大,甚至以为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所创。
崖山之后无中国 不符史实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认为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共有的大舞台,历朝历代少数民族开拓土地,守卫边疆,与中原民族共同生活,对中国疆域和中华统一体的形成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离开少数民族,就没有今天中国的格局。比如,蒙古族主导的元朝结束了唐亡之后中国370多年的分裂局面(其中包括北宋,因为北宋只有一个相当局限的小一统),此后中国至今700多年再也没有发生全局性的分裂。满族主导的清朝不仅为近代中国的版图奠定基础,而且对边疆的治理比较前面任何朝代更加规范、有效。清朝至少从康熙时代起,就完全彻底地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大清是“中国”的一个新朝代。最近一些人在网上热传一种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种说法不仅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且对国家的统一极具危害。更多的道理不说,如果把元朝、清朝排除在中国之外,那么蒙古族、满族历史上世居的土地,两个王朝开拓、巩固、管辖的辽阔边域,岂不也都不属于中国?
在统一和争取统一的几千年中,中国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相互学习、相互通商、相互通婚,即使是民族间残酷的战争和统治阶级民族歧视政策,都改变不了各民族交融、融合的大趋势。历史上,哪个民族、哪个王朝对民族关系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它的发展就快,就能成就大事业;哪个民族、哪个王朝采取自我封闭、歧视他族的态度,它就难免衰微,即使一时成功也迅速走向失败。[1]
当代崖门
现今崖门战役的范围已不可考,约位于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公里,在南海与银洲湖的相接的地方。即指以古井镇官冲村一个无名小丘为中心,北起银洲湖,南至崖门口,方圆数十里的水陆区域。当地的国母坟有可能是杨太后的陵墓。国母坟西南的碗山相传是宋朝士兵当年曾在这里做饭。离崖山祠约4公里,屹立于崖门对开海面的崖门奇石附近则相传是张世杰用来作缆趸以大索一字形连贯千多艘宋军船只、陆秀夫背赵昺跳海和张弘范灭宋后在石上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之处。《元史·张弘范列传》记载“磨崖山之阳,勒石纪功而还”。相传大明成化年间,御史徐瑁对石上十二字深恶痛绝,命人除去,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但因为存在争议最终没有刻成。民国三十八年共产党在大陆建立政权,不久之后原凿字奇石被航道部门炸毁。1964年,由田汉题字于新石碑上,新碑文为“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
皇室遗民
现今广东四邑一带的多个村庄聚居着当年随朝廷南下的太宗派与魏王派宋朝皇室幸存后裔,如台山斗山镇浮石赵氏,新会古井镇霞路赵氏,新会三江赵氏,及珠海斗门昆山赵氏
以此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 清末著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痛史》(1902—1906连载于《新小说》杂志,共二十七回,未完),故事以“刘秉忠降敌制朝仪,贾似道隐瞒军情而欺君”开始,结束于“忽必烈太子蒙冤,仙霞岭义兵挞伐对抗”。其中描写贾似道的厚颜无耻非常地成功。全书对外族占据中国洋溢极为悲愤的感情,大有借反元而反清的言外之意。

• 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历史小说《海啸》(1997,中译本由台湾尖端出版社2003年出版),主要叙述临安陷落到崖门海战这段时期中,宋朝文臣武将的奋斗。作者刻意不以文天祥为中心,而尽量顾及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各色各样人物的心理与活动。

• 在李国立制作电视连续剧《天涯织女》,两个虚构人物──宋理宗之皇女赵嘉仪(刘诗诗饰)和少将军林慕飞(袁弘饰),俩人联同宋朝的残余势力,与元军无数次交手,直到最后亲眼目睹了崖门之役的惨败,但是他们没有与宋朝文臣武将自杀,相反他们逃脱了元军的追击。

sun 發表於 2016-1-9 07:31

去[size=+0]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size]的N大理由[list][*]理由1崖门古炮台是广东省目前保留得最完整的一个单体古炮台。
[*]理由2崖门古战场作为崖山一带历史的凝聚地,千百年来,丰富的民间活动,文化传统,依旧代代相传,成为一笔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
[*]理由3这里同时也是《让子弹飞》外景拍摄地 。
[/list]同程驴友这样评价[size=+0]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size][font=arial, sans-serif]还不错,炮台有着历史的沧桑,而且门票也不贵,喜欢历史的人可以去看看。— — 千山之景海战文化旅游区, 感觉名不副实,古炮台还可以。江门总站109路到古井,古井210可到古战场 。— —kksir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让我们了解历史,不错。— — 13016vlbyfd[/font]
[size=+0]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size]详情游玩景点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银州湖东岸。这里是700多年前叱咤风云的大宋皇朝在广东建立唯一大型皇帝行宫——崖山行宫所在。1279年,也就是七百多年前,宋元两军在这里上演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海战。双方共投入兵力多达20多万、1600多艘战船和1000多艘民船...
[img]http://pic3.40017.cn/scenery/destination/2015/05/18/15/QEbbKh.jpg[/img]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img]http://pic3.40017.cn/scenery/destination/2015/05/18/15/WbX11K.jpg[/img]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游玩景点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崖门古炮台是广东省目前保留得最完整的一个单体古炮台。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呈半月型,雄峙崖山,背山面海,紧紧扼守着崖门出海水道历来是广东沿海地区边防要塞,虽然经历了战争硝烟的干扰,但各种设备设施保留得十分完整,里面一草一木是历史时代的见证者。这里同时也是《让子弹飞》外景拍摄地 。
[img]http://pic3.40017.cn/scenery/destination/2015/05/18/15/IDdbTG.jpg[/img]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img]http://pic3.40017.cn/scenery/destination/2015/05/18/15/Kyyr8J.jpg[/img]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游玩景点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崖门古战场作为崖山一带历史的凝聚地,千百年来,丰富的民间活动,文化传统,依旧代代相传,成为一笔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国 母 诞—崖门古战场的南宋行宫内有一座慈元庙(俗称国母殿),是为了纪念坚贞为国,宁死不降,率领20万大军捍卫自己民族的南宋国母杨太后而建,杨太后更被后世尊为忠贞节烈的化身,其投海处崖门海一带700多年来风调雨顺,名人众出,民间传为杨太后灵佑。于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七定为国母诞,几百年来全国各地的宋宗室后裔纷至沓来,或舟或车,络绎不绝汇集国母殿,举行隆重的赵氏后裔拜祭活动,活动丰富,气氛热烈,香烟缭绕,炮竹声声。庆诞活动期间,更有丰富多彩充满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如广海醒狮,台山飘色,福建腰鼓等表演前来贺诞,国母诞活动项目之丰富,阵容之强劲,规模之庞大,涉及面之广阔,盛况空前,有“五邑第一诞”之誉。
[img]http://pic3.40017.cn/scenery/destination/2015/05/18/15/EQMwpE.jpg[/img]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img]http://pic3.40017.cn/scenery/destination/2015/05/18/15/dKza8r.jpg[/img]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size=+0]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size]温馨提示[list][*]夏季紫外线照射较强,注意防晒,带好防晒保湿用品。[*]门票含主景区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和副景区崖门古炮台游览参观,主景区与副景区距离约4.5公里,游客需自行前往,景区不提供车接送。[/list]

sun 發表於 2016-1-9 07:38

[b][align=left][float=left]观崖门海战,感崖门精神[/float]
[color=#999999]原创于: 2015-08-10 13:33:18[/color]
[color=#999999]标签:[/color]

[b]内容提要:[/b]2015年8月5日,雪漠与文化志愿者们一道参观考察了宋元崖门海战古炮台、崖门祠等地。
[align=center][size=14px][img=600,396]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3/80/82/e99baae6bca0/1439184738621.jpg[/img][/size][/align]
[size=14px][b]观崖门海战,感崖门精神[/b][/size]
[size=14px]——香巴文化志愿者对崖门海战遗址进行文化考察[/size]

[size=14px]2015年8月5日,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长雪漠与研究院编辑部的文化志愿者们一道参观考察了位于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的宋元崖门海战古炮台、崖门祠等地。这是今年研究院组织的首次岭南文化考察活动。[/size]

[align=center][size=14px][img=600,448]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3/80/82/e99baae6bca0/1439184751248.jpg[/img][/size][/align]

[size=14px]崖门海战被称为“世界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也是宋元之间大决战,最终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百姓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次日,十万余浮尸漂于海面,场面非常惨烈。[/size]

[align=center][size=14px][img=600,396]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3/80/82/e99baae6bca0/1439184759915.jpg[/img][/size][/align]

[size=14px]崖山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南宋灭亡,元朝一统中华,结束了当时国内辽、金、夏等各大政权的并立统治,开启了中华历史新纪年。对于这次决定民族存亡的大决战,自古以来有着诸多的评说,明代诗人钱谦益有诗曰:“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评价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周恩来总理曾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由此可见,崖门海战的历史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有人称,南宋覆亡之后,整个的中华文明便从此断裂,即所谓的“崖山之后,已无中国”。[/size]

[align=center][size=14px][img=600,398]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3/80/82/e99baae6bca0/1439184771403.jpg[/img][/size][/align]

[size=14px]惨烈的大海战虽已结束,成为历史,写入史册,但是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社会背景、人心走向,以及整个社会的动荡变迁对中国文化,乃至人类文化、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却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评判。同样,人类历史中发生的诸多战事和惨剧,如果放眼于百年、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次阅读这段历史时,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和省悟呢?这也是文化志愿者们此次文化考察的主要目的之一。[/size]

[align=center][size=14px][img=600,396]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3/80/82/e99baae6bca0/1439184780637.jpg[/img][/size][/align]

[size=14px]在考察现场,雪漠老师每到一处,即给志愿者们充当了“讲解员”,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文化、人物事迹、民间故事,以及当地诸多的风土人情等都做了诸多的介绍,给志愿者们满满地补了一堂课。同时,雪漠老师的渊博学识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观察视角也给志愿者们带来了诸多的启发和灵感。这也是雪漠老师一贯的“学习”习惯,每到一个地方,他总能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珍宝”,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有他学习吸收的东西。即使面对眼前的一些残垣断壁、枯枝败叶,虽已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但也总能激发他无限的联想和感慨。一路走来,他总是拿着手机,一边自语,一边录音;一边凝望,一边沉思;一边参观,一边讨论,还一边教育着身边的人,这就是他典型的“一心多用”。在每一个当下,他同时都会做着很多事。有位志愿者看后,听后,不禁感叹道:“雪漠老师的游记就是这样诞生的。”[/size]

[align=center][size=14px][img=600,337]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3/80/82/e99baae6bca0/1439184788388.jpg[/img][/size][/align]

[size=14px]参观结束后,雪漠老师又和志愿者们进行了学习总结,大家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分别谈了自己的心得感受。对于“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在国破家亡时所展示的那种正气和不屈,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民族精神,大家深为感动和敬仰。同时,针对这一历史事件,特别是海战陷入绝境之时,十万军民宁死投海也不投降的行为和精神,大家也都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设身处地地将自己化为当时场景中的某个人物,面对列强的欺辱和紧逼的屠刀,站在崖头炮台边,每个人又有着怎样的心?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位老人、一个母亲、一个儿子、一个孩子,又有着怎样的心理和灵魂挣扎?是跳,还是不跳?是逃,还是降?有位志愿者说,如果我是那个8岁的少帝赵昺,我就会追问,我为什么要担负父辈们的恩仇,为什么世代的屠杀会落在我的头上?是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还有更多的老百姓,都应该有着自己的命运的选择。但是,在那种情境之下,谁又能完全地自主自己的命运呢?所以,另一位志愿者说,那时候,少帝的命运是没有任何选择的,因为他代表的不是他个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吗?这一话题,引发了大家诸多的讨论,从古代到今天,从民族到国家,从个体到群体,从现象到本质,从行为到真相,大家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一一展开,阐发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观点。在相互的交流和撞击中,大家开发了心智,思路也慢慢地打开了。(古之草)[/size]


[/align]
[/b]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