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5-6-12 00:28

中國樂見股市泡沫?

2015年06月11日 06:37 AM
中國樂見股市泡沫?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約翰•普倫德


泡沫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但引人註目的是,它們常常是努力進行艱難經濟轉型的副產品。上世紀20年代末期美國股市泡沫就是經濟轉型的副產品,當時美國正跌跌撞撞地邁向早先由英國占據的全球霸主地位。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泡沫同樣如此,當時日本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巨人,那種在追趕階段行之有效的出口導向增長模式不再有效。如今的中國也是如此——在中國,先是房地產泡沫,現在則是初露端倪的股市泡沫,它們與中國經濟失衡有很大關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需要從投資主導型轉向消費主導型。

由於與既得利益發生沖突,此類轉型非常艱難。寬松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融資,以及伴隨而來的徵地,其一大受益者是地方政府官員。國有企業靠著同樣輕松的財路也過得很滋潤。在每一級的公共部門都有受益於現狀的人。同樣重要的是,自由化是有效轉型的關鍵,而它只會侵蝕中共的權力。

對那些認為改變至關重要的官員來說,進一步的困難源於中國經濟新的低迷狀態。由於他們觀點的合理性源於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現在他們倍感壓力。向基礎設施和產能過剩行業投放更多資金來解決問題當然容易。然而,這樣做必須付出製造泡沫的代價,會累積更多債務並造成大規模資源錯配,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稱之為“不當投資”(malinvestment)。


然而,人們感覺,中國內地股市出現的狂熱情緒非同尋常。股市狂熱遠非意料之外的政策結果,相反,中國有關部門在官方媒體上發表文章試圖證明極端估值的合理性,從而鼓動投資者投身股市。中國人民銀行(PBOC)一直忙著降息,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球銀行俱樂部——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表示,中國散戶投資者通過融資將股票投資增加了近85%,達到創紀錄的4000億美元。

你或許會問,中國政府那些富有魅力的官員為何希望鼓勵股市泡沫?投資繁榮的一個後果是,許多國有企業出現虧損,同時國有銀行過度放貸。中國政府正敦促它們繼續加大放貸,盡管這些貸款永遠也不會全部得到償還。

顯然,為這種“延期和假裝”(extend and pretend)的危險游戲消除風險的辦法是,對國有企業進行資本重組。泡沫化的估值將會降低這種資本重組的難度和成本。與此同時,外國投資者將獲準更容易地投資國內的A股市場。盡管中國的資本正大量投向海外,但外國人也在吵鬧著要求進入中國市場。數據提供商EPFR發現,雖然外國機構投資者最近曾規避中國市場,但現在情緒有所緩和。

圍繞中國A股是否應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 Index)的辯論表明,無論MSCI明晟本周做出何種決定,這個市場將很快迎來更多被動型投資者。對於中國當局來說,這是多麽便利啊。它還展示了,被動投資是如何獎勵不當行為的。畢竟,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企業治理危機。(編者註:此文寫於MSCI明晟本周二宣佈決定之前。MSCI明晟周二表示,一旦“幾個與市場準入有關的重要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就會宣佈相關決定。)

中國證券市場爆發的醜聞突顯出,證券法未能得到有力執行以確保會計賬目的完整性,存在大量的國有企業利益沖突,關聯交易泛濫,產權嚴重不完善。任何投資於納入A股的指數基金的投資者,都將面對大量的垃圾企業。當這些企業籌集資本的時候,這種敞口將會增加。游戲從“延期和假裝”變為“擊鼓傳毒花”。

迄今為止,西方還不太擔心中國泡沫破裂的可能性。過去泡沫是由國內儲蓄“吹大”的。現在這種情況開始發生改變。隨著自由化的推進,危機蔓延到中國以外的範圍將會倍增。中國和發達世界將越來越令人不安地在金融上保持同步。

譯者/何黎

sun 發表於 2015-6-12 00:29

2015年06月05日 06:53 AM
中國股市狂歡到何時?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 戴維•皮林


現在的中國頗有世紀末的意味。增長迅速放緩,但股市高歌猛進,持續上漲至似乎有些不理性的高度。房地產繁榮已經結束,政府依靠土地銷售輕松獲得融資的日子也過去了。大宗商品進口大幅下降,巴西和安哥拉的每一個人都會告訴你這一點。資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出中國,那些有能力的人正忙於為自己打造海外的避風港,以備在局勢不妙之際一走了之。

在政治領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將自己確立為鄧小平乃至毛澤東以來最有權力的領導人。習近平講話文集定期在書店售賣,集體領導讓位於個人崇拜。然而,他的權威仍有脆弱之處。習近平越是通過影響深遠的反腐運動打擊既得利益集團,他自身的地位就越不穩定。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等一些經驗豐富的中國問題專家甚至大膽預測中共垮臺已為時不遠。

人們不必這麽大膽就能發現一些說明中國經濟中確實存在壓力的跡象——多年來經濟蓬勃發展一直是中共執政合法性的主要源泉。在今年頭3個月,中國經濟增長7%,為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一些經濟學家表示,實際經濟放緩速度遠遠超過官方數據所顯示的。沒錯,比起為增長而增長的經濟,中國新晉中產階層現在更想要好的工作、清潔的空氣、安全的食品以及廉潔的政府。然而,如果你要看亮起的警示燈,那麽這樣的燈有很多。以飆升的股市為例。如果有必要的話,你可以把這看作是人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的表現,尤其是在朝氣蓬勃的科技領域。然而,隨著投資者紛紛從房地產急哄哄地轉戰股市,股市的漲勢看起來令人擔心而不是欣慰。今年以來科技股雲集的深圳股指上漲了一倍多。今年5月,上海和深圳市場的成交量加起來是紐約證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十倍多。隨著投機者蜂擁進入以便分享股市盛宴,上周有440萬名投資者開立了股票交易賬戶,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在正常時期,中國政府會設法為股市狂熱降溫。但實際上它卻在助推股市上漲。國有媒體在顯著位置刊登文章來證明估值上漲的合理性。今年5月,中國央行在6個月里第三次降息。然而實際資金成本仍在上升。鋼鐵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破壞了定價能力。實際利率因此處於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當局鼓勵股市上漲的一個原因是,它有助於提高處境艱難的國有企業的估值。隨著銀行收緊放貸標準,破產的民營企業數量創出歷史最高紀錄。然而,公共部門的情況正好相反。中國政府最近要求銀行支持資不抵債的地方政府項目,表示即便借款者無力償還現有債務,它們也應該繼續放貸。自2009年出台龐大的刺激政策以來,中國經濟中的債務總額增長了兩倍多,達到經濟產值的250%。在這種信貸擴張的同時經濟增長一再放緩,表明不良貸款可能大規模累積(目前基本上仍沒有得到承認)。

正如美聯儲(Fed)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所言,這不是周期性下降的故事。更為宏大的故事正在展開。中國正尋求讓一個多年來依賴重工業和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重振雄風。現在,它希望增長來自國內消費和服務。中國當局陷入了困境。它們愈是讓市場力量來決定,經濟就愈加放緩,從而迫使它們採取“粉飾和延期”(pretend and extend)的管理措施。

這並不是說中國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中國政府擁有巨大的資源和能力來阻止危機在一個基本上仍是指令性的經濟中蔓延。盡管沈大偉做出了悲觀的預測,但你仍可以斷定,在十年時間里,中共仍會掌管著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然而,當前困境是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正常運行的經濟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上世紀90年代末,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在沒有使用麻醉藥的情況下對臃腫的國有部門實施了外科手術。中國股市當前的歡快氣氛遲早會被更為陰鬱的情緒取代。

譯者/何黎

sun 發表於 2015-6-12 00:30

2015年06月08日 06:42 AM
可怕的牛市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葉檀 【作者微博】

有人之處便說股,中國股市成為時下中國經濟最流行的“金曲”,資金與改革的想像空間被透支。

接近瘋狂的A股市場在6月5日迎來標志性事件,上綜指在七年後重新站上5000點關口,收於5023.10點,被視為一個牛市新時代來臨的新標志。

產能過剩的實體經濟無法承受巨量資金,源源不斷進入股票市場。微信朋友圈裡都是找資金的信息,最多的是股票市場融資需求,利率在8%以上,報出5%的三年利率會受到無情的嘲笑。有個朋友在微信圈裡說:“這樣的利率!把資金全給我吧,保證三年8%以上,全部放到融資,盡情放心。”

可以想像,不會再有“聰明錢”進入只有3%左右利潤的傳統行業,投資者也不願意進入理財產品獲得5%左右的收益,沒有什麽能夠抑制投資者進入股市的熱情,無處不在的股市財富神話點燃了暴利之心。從明星到隔壁鄰居,一夜暴富的傳聞四處流傳。


政府的財政政策,央行進入降息降準周期,被視作股市利多。新近傳聞擴大到兩萬億的地方債置換,給滾燙的股票市場添了新柴。《中國證券報》報道,有媒體報道稱,第二批債務置換額度已下發至各個省份,總額度為1萬億元。分析人士認為,財政部進一步推進地方債置換在市場預期之中,全年至少將到3萬億元的規模。地方債首期置換在8月完成將為後續地方債置換提供時間,預計至少還有兩批地方債進行置換。如果3萬億地方債被置換,銀行貸款空間大大拓展,意味著貨幣再寬松。

股指上漲總有導火索,資金進入市場抱團取暖。滬綜指突破5000點時,可以舉出瘋狂的資金數據。6月5日新股逾3萬億元資金解凍;5月最後一周,兩市新增A股開戶數高達442.80萬戶再創歷史新高,場外資金的大舉入場;多達8390億元的基金資金準備進入市場;今年截止6月5日,保證金累計凈流入2.43萬億元,接近目前滬深兩市日均總成交額。

投資者對股市下跌感覺鈍化。5月28日股指大跌,市場嚇出一頭冷汗,結果被證明只是從創業板向主板市場的輪動。此前幾次下跌,被資金迅速拉起,有驚無險使多數投資者把市場下跌當作過山車游戲,就是抄底的機會。

炒作是個循環過程,也是個大悲大喜的過程。以銀行板塊為例,銀行的壞帳陸續曝光,由於實體企業狀況不佳,銀行找不到合適的貸款標的,倒逼著銀行尋找新的贏利增長點,進行混業經營,或者通過某些管道將資金輸入股市,以尋找最低8%左右的收益。

6月6日,中國證券網消息,某知情人士表示,由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撰寫,由央行牽頭協調銀監會、國資委、財政部等各個部委進行研究。經央行牽頭研究後的交行深化混改方案版本,已於近一兩個月左右遞交到國務院,有望近期得到批準。這說得頭頭是道,似乎親眼見到在國務院的辦公桌上,不由人不信。實際上,在一年前已有類似傳聞。《中國經營報》報道,方案大致分為兩塊內容:一部分是交行作為國有銀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方案,涉及到股權結構改革、公司治理機制如何發揮作用、董事會權責配置、激勵和約束機制等,需要由國務院批復;另一部分是交行內部治理機制上的微調和優化。

就在傳出銀行股收購證券公司混業經營的消息之時,銀行股開始上漲,進入又一輪改革概念炒作期。

不出意外,6月5日在收陰的十字星之前,交通銀行在A股市場已經5個交易日走高。想像空間被進一步拓展,既然交行試點,其他大型銀行的混業經營改革還會遠嗎?因此,其他各家銀行股價也像春筍一樣開始向上拱。

很多消息都被理解為政策利好,向國際投資者敞開一扇小門,被理解為國際資金進入,有利於市場。典型的論述是:某某證券首席分析師認為,5月26日,英國指數公司富時集團(FTSE)啟動兩個新的新興市場指數,納入中國A股;本周全球最大的ETF管理公司先鋒就據此作出調整,其新興市場ETF基金跟蹤的基準指數將過渡至新的富時新興市場全盤含A股指數,體現了A股在資金全球化配置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外資對於配置A股的高度訴求。這可能會加快國際市場上更多ETF基金配置A股的進程,進而推動A股納入MSCI及富時全球指數的進程,進而推導出會有多少億資金流入股市。先後被推測的資金有社保基金,有險資,有外資。

客觀障礙遭到刻意忽視,到現在為止,外資QFII資金用足的時候不多,更別提在市場國際化過程中,存在交易制度、產權制度等一系列內外不合拍的地方需要改革。實際上,滬港通已經顯示存在產權等障礙,卻沒有得到充分而認真的探討。


股票市場的改革跟不上牛市的步伐,如此瘋牛不加快改革,讓人擔心市場的前景,或者套現轉移財富,或者玉石俱焚。

新退市制度推出後,到目前為止,只有*ST博元和*ST二重被動、主動被暫停上市,其他退市制度仍然是一張糊在牆上的畫。沒有常態化的、完善的退市制度,註冊制不可能健康。

套現的沖動從未停止。《證券時報》報道,本輪牛市滬指站上4000點以後,397家公司股東加入減持大軍,合計套現1895億元,僅4000點以來套現額就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

除了大股東千億套現之外,還有各種上市計劃。6月5日,《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有國資專家向記者表示,此前國資委曾設定2015年央企資產證券化比率為80%的目標,若該目標實現的話,則尚有20%的央企資產待證券化,若這7萬億元資產進入證券化進程的快車道,無疑將給資本市場帶來巨量沖擊。這是在經濟低迷周期向股市的新一輪融資,跟此前沒有太大區別,混合所有制改革細則難出語焉不詳,卻被視為天大的利好。

股價上漲的央企管理水平提升,透明度未必提高。《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6月4日,虧損纍纍的中國置業投資發布公告,將向中國中車的全資控股子公司中國南車香港公司(CSR (Hong Kong) Co. Limited)發行65億股新股,認購完成後,中國中車將持有中國置業投資61.8%股份。而中國中車未發布解釋公告,迴避記者採訪。4日當天晚上,中國中車董事會秘書謝紀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並不知有該筆投資事宜。

監管層打擊基金老鼠倉、抑制融資杠桿動了真格。6月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宣佈,證監會集中部署了“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的第四批案件,共涉及16起編造、傳播虛假或誤導性信息案件。但對一些可笑的造假或者鑽漏洞的案例束手無策,無論是南紡股份的造假還是獐子島的扇貝,都讓人啼笑皆非。

市場上漲,炒作的是改革前景,可惜,改革沒有能夠跟得上炒作的步伐。若不加快改革,等到瘋牛結束,市場將一無所有。

不能忘記,法國密西西比泡沫是逆轉法國歷史的重要原因之一。

sun 發表於 2015-6-12 00:31

2015年06月05日 17:03 PM
港股緣何不與A股共舞?
英國《金融時報》 喬希•諾布爾 香港報道

如果周圍的人都在驚慌失措,你卻能泰然處之,那麽你具備在香港擔任基金經理的潛力。

中國股市本周延續了近期的瘋漲趨勢,過去5天里上證綜指上漲7%,深成指上漲9.7%。

市場震盪幅度加大了。周四,滬指突然跳水,繼而大幅反彈。同時,市場成交量也升至新高點。上月,滬市成交量達2.6萬億美元,比紐交所(NYSE)高出5倍。

估值水平也在上升。滬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為當前年度收益的19.7倍,為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而深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已升至44.5倍。創業板(ChiNext)的平均市盈率已達到至令人炫目的84倍。


“中國內地股市的上漲令人難以置信。估值完全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撐,”瑞士寶盛銀行(Julius Baer)的中國市場分析師Irene Chow表示,“泡沫肯定正在形成中。”

不過在香港,市場情緒則沒那麽火爆。本周,恆生國企指數(HSCEI)反而有所下跌,凸顯了內地和香港兩地股市行情的日益背離。

恆生AH股溢價指數(Hang Seng China AH Premium Index)顯示,對於內地香港兩地上市企業而言,A股價格通常比H股價格高出30%。

個股行情同樣出現了背離。在香港表現最好的比亞迪(BYD),今年H股漲幅為86%,深市A股卻上漲了120%。在恆生國企指數中表現最差的煤炭生產商中國神華(Shenhua Energy),H股下跌了17.4%,滬市A股卻上漲了8%。

但這一估值落差並未大到令內地投資者對港股表現出強烈興趣。內地投資者購買港股的金額在4月突然增大之後,5月又大幅下降。

5月,通過滬港通機制南下的買單數量驟降60%,南下總交易額下滑56%。其中交易最活躍的國美電器(Gome)遭到了內地投資者的凈賣出。港交所的平均日交易額也從4月的1980億港元萎縮至5月的1400億港元。

盡管許多人在談論中國股市的泡沫,但分析師們表示,相對來說,港股沒有泡沫。除了個別引人註目的股票,按市盈率衡量,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股票仍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股票。恆生國企指數的市盈率僅為10.1倍,盡管比一年前的7倍上漲了不少,但仍遠低於全球其他主要市場。例如,標普500指數(S&P 500)的預期市盈率為17.8倍。

“由於估值相對內地更便宜,香港股市或許有更大上升空間,”施羅德(Schroders)的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但他們也警告稱,得不到公司盈利改善支撐的上漲“最終會受重力影響而跌落”。

與滬市和深市的A股相比,H股收益一直不高,但仍好於其他任何市場。盡管與深成指今年112%的漲幅相比毫不起眼,但今年恆生國企指數20%的漲幅仍勝過中國以外所有主要股市,包括復興中的日本日經225指數(Nikkei 225)。

估值嚴重分化的原因很簡單:兩地投資者結構完全不同。在香港股市,散戶僅占約五分之一,而在內地股市,散戶占到80%至90%。

內地股票價格受到了數百萬新增散戶的影響。許多散戶認為,政府將以降息等提高流動性的措施為股市上漲背書。僅在上周,兩市新開股票賬戶總數達到440萬,創下了新紀錄。

“這些都是毫無經驗的投資者……他們不知道恐懼為何物,”Irene Chow說。“他們從來沒經歷過熊市,相信股市只會不斷上漲。”

然而,盡管港股估值更低、表現更理智,仍有人警告稱,內地股市的反轉行情將不可避免地傳導至香港股市。

“在某個時點,市場調整一定會來臨。對於深圳股市,調整會很劇烈,”瑞信(Credit Suisse)中國策略師陳昌華(Vincent Chan)表示,“港股也會調整,這是避免不了的。”

譯者/邢嵬

sun 發表於 2015-6-12 00:32

2015年06月04日 06:45 AM
泡沫有什麽不好?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朱寧


今年以來,中國A股市場的火熱表現,幾乎讓所有國內外投資者都吃了一大驚。中國A股市場漲幅之大,上漲速度之迅猛,市場估值之高,投資者情緒之熱烈,政策曾對於市場上漲支持力度之大,都讓很多接受西方現代金融學理論訓練的投資者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甚至讓很多在A股市場身經百戰的中國投資者自己都著實吃了一大驚。其間不乏聲音表示,中國的股市進入了泡沫階段。

泡沫,恐怕是金融市場里最難判斷的事物之一,判斷泡沫何時崩盤,更是一個不但讓很多國際著名金融學家做出誤判,(如現代貨幣學派奠基人,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教授在“黑色星期四”前幾天,曾預言說:“股票價格已經到達了這樣一個永久的高點”);也讓很多曾經非常成功的中央銀行家迷失方向(如格林斯潘自己在互聯網泡沫和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承認自己沒有充分認識到泡沫的形成);讓很多名震江湖的投資者折戟沉沙的領域(曾是全球最賺錢的對沖基金管理者保爾森在2012年黃金大跌中一個月損失超過十億美金)。

泡沫之所以成為泡沫,很大程度是因為身處泡沫之中的投資者瘋狂的熱情和不切實際的預期。例如,在美國互聯網泡沫期間,有很多投資者預期美國道瓊斯指數會在2000年上漲到30000點,納斯達克指數會在同期達到10000點(目前這兩個指數的點位分別是18023和5082)。在日本房地產和股市雙泡沫的頂端,日本投資者認為日經指數回很快超過100000點(目前是20569點)。與此類似的,就在不久之前中國2007年的上一輪泡沫中,很多投資者都預期市場會很快站上10000點。

為了給自己壯膽,或是忽悠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市場,給市場決定推波助瀾,為自己之前的投資抬轎子,很多人在泡沫過程中會想出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說法,希望以此來維持泡沫的繼續發酵。例如,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泡沫中,很多日本居民都樂觀地認為,日本的經濟會不停增長下去,日本的房價會因為有限的土地供給、高人口密度和蓬勃的經濟發展而一直上漲下去。


在英國18世紀南海泡沫中有人提出,“既然政府、公司、和股東都從不斷上漲的股價中獲益匪淺,那麽股價上漲就是天經地義的好事,而且股價就一定會繼續上漲下去。”另外,也有些投資者提出“根本沒有所謂基本面價值,股價漲得越高,就說明基本面價值也越高,所以根本不必擔心股價漲得太多了。”

在中國A股上一輪泡沫中,也曾不乏有國內投資者和評論者提出,股市就像啤酒,沒有泡沫,就不好喝了。似乎泡沫不僅不應讓人擔心,而且是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麽,泡沫究竟有什麽不好呢?

對於泡沫最早的批判,來自於新古典經濟學里的奧地利學派。該學派指出,泡沫把本應該投入到更有助於經濟長期發展和社會幸福的資源,配置到了短期可以帶來投機收益,但中長期沒有價值的領域,因此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比如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泡沫(很可能是人類金融史上記載的第一次泡沫)瘋狂之巔,一粒獨特的鬱金香種子可以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買20幢連排別墅。

除此之外,由於資金被引到了那些不創造價值的領域,因此對於那些正是需要資金支持發發展的新興產業和創造價值的實體經濟領域,無形產生了資金的分流和沖擊。自從上世紀以美國為首的互連網泡沫崩盤之後,新一輪互聯網2.0的發展過程中曾經有人表示,互聯網2.0之所以能發展如此迅速,恰恰是因為上一次泡沫過度瘋狂的投資,為這一次市場的再度瘋狂鋪墊了重要的基礎設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因此有人說,泡沫只是一時的,長久一定會對經濟增長有幫助。

且不說這兩年互聯網2.0股票的瘋牛漲幅究竟是不是泡沫,可能要到幾年之後才能蓋棺定論, 就算這一說法真的成立,互聯網泡沫可能也是人類科技史上為數不多的劃時代的技術。而之前歷史上發生的20世紀英國鐵路泡沫,1920年代美國房地產泡沫,1960年代電子管泡沫,198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不但給當時的各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而且都沒能留下什麽可以供以後繼續利用的資源。

另外,泡沫的崩盤,會帶來市場和社會中預期的突然轉向。在泡沫中習慣了資產價格高速上漲的投資者,投資的信心會在崩盤過程中被迅速碾壓殆盡。這種崩盤帶來的影響時間之長,以至於美國有研究發現,那些經歷了美國大蕭條的投資者,在其餘生中都比別的投資者更加規避風險,更加謹慎。這種投資者信心的喪失,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今後資本市場和經濟發展,都無疑是不利的。 最極端的例子可能要算1990年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的失落20年。根據華裔日本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Koo)在其著作中描述,由於在日本股市和樓市雙泡沫破裂之後,日本企業和家庭都關註於如何盡快降低其負債水平,因此不願借債也不願投資,因此導致了日本經濟持續長期無法走出通貨收縮和經濟衰退的困境。

再者,在泡沫醞釀期間,由於社會流動性的充裕和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大幅提升,導致投機活動迅速蔓延到除泡沫領域之外的其他經濟部門。例如在英國南海泡沫巔峰時,英格蘭的房地產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泡沫。與此類似,在美國90年代互聯網泡沫期間,美國灣區的房地產市場也創出了一些美國全國最昂貴的交易記錄。

由於這些資產往往價格雖然高企,但可以貢獻的現金流卻往往緊張,流動性差。因此在泡沫破裂時,這些衍生的泡沫往往會沉澱大量的資金,導致全經濟領域流動性的枯竭,並進一步引發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爆發。在歷史上,像鬱金香、南海公司這類本身並沒有太大價值, 也對經濟沒有什麽太大影響的投機標的泡沫的崩盤,驚人地將給荷蘭和英國全國這兩個當時西方最強大的經濟推入經濟危機的教訓,值得所有當今的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引以為戒。


泡沫的另一大危害是在泡沫破裂之後,會帶來全社會的巨大財富損失。在泡沫期間因為財富效應(wealth effect)而拉動的居民消費和經濟增長速度,往往會隨著泡沫的崩盤而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由於泡沫破裂造成的反向的財富效應,會在泡沫破裂後進一步削減居民的消費意願和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而由於泡沫破裂所引發的居民生活水平明顯下降,財富分配不公平的進一步加劇,而經濟衰退所引發的普遍不滿,又可能引發社會動盪的發生。遠的不說,2008年全球房地產泡沫崩盤,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在美國發起並迅速蔓延全球的“占領華爾街”及類似的運動和之後在中東各國發生的社會動盪,不能不說和泡沫所引發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沒有關系。

誠然,泡沫膨脹時,一切都五顏六色,美輪美奐,絢爛多姿,只要它不破裂……股市可能確實就像啤酒。沒有泡沫的啤酒可能口味不會太好,那沒有啤酒的泡沫呢?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