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4-11-22 23:32

退與不退 陷入兩難

信報財經新聞
A20  |   時事評論  |   政局筆記  |   By 江麗芬        2014-11-22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退與不退 陷入兩難       

佔領運動爆發以來,說得最多的,除了是雨傘、愛與和平等詞語外,不少人均會引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雞蛋與高牆」論,形容佔領者有如雞蛋,衝擊着政府這爿堅硬的高牆。即使是周三凌晨爆發衝擊立法會事件後,也有網民還是引用村上那句話:「無論高牆多麼正確,雞蛋多麼錯誤,我也還是站在雞蛋一邊。」

不過, 衝擊立法會、撞碎議會玻璃高牆的真是雞蛋?還是有助鞏固高牆?

佔領運動轉眼間已持續接近兩個月,這既出乎政府和政客的預期,即使是佔領者,相信也會認為是意料之外。

在過去五十多天的佔領運動中,無論支持者還是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佔領運動發生至今,沒有推倒一輛汽車、沒有擊碎一塊玻璃,運動是和平的。然而,這個近乎神話的說法已經打破,隨着周三凌晨一群蒙面人舉起鐵馬,撞破立法會大樓玻璃高牆的同時,也把佔領運動的光環敲碎。

蒙面者的圖謀

今次的衝擊是否完全是意料之外,這卻又未必。事實上,早在一兩個星期前,已有一些戴上V煞面具的人企圖衝擊金鐘佔領區的「大台」,即學聯與學民思潮等佔領運動領頭人每天站上台與佔領區示威者喊話的地方。當時已有迹可尋。

何況近幾年每有遊行示威,總有一些人會在遊行完結時衝擊警方防線,釀成衝突對峙場面,令原本整個和平遊行的焦點模糊。有見及此,和平佔中運動去年宣布之時,從一開始已有不少人懷疑這個標榜愛與和平的行動,難以避免地遭人「騎劫」,一些示威者最終會以衝擊手段表達意見,於是佔中發起人多番強調,一旦有暴力衝突,便會叫停佔中運動;甚至佔領運動爆發前還列出多項規矩,說明佔中運動須有「大台」,行動期間須服從指揮決定。

佔中三子當初有此構想,是他們明白政治形勢險惡,也明白香港人一向推崇以和平理性的手法表達意見,即使行動違法,但只要不涉及暴力衝擊、每個人願意負上法律責任,香港人最終會受感動,從而理解和支持佔中運動的背後意義。

支持者的耐力

然而,佔中運動佔中不成,如今一切都已變成雨傘運動,佔中三子最初預計的安排,如有衝突便會叫停運動等等,一切都已不管用了。佔中三子雖然不再統領運動大局,但他們的智慧還是足可參考。

周三的衝突,一如他們所料,必會引來各方批評,親北京媒體乘機指摘那是揭穿和平理性面紗的範例,在在說明一旦爆發衝突,只會令人對佔領運動的支持下降,更令原先希望爭取民主和公義的要求變得難以服眾;周五還有網民號召群眾要到金鐘佔領區「拆大台」,確證他們當初的憂慮是有根據的。

不過,如今能夠站上大台以主持或是領袖之身控制場面的,主要是學聯和學民思潮的學生。雖然他們多番強調,廣場沒有領袖,標榜每個人都是平等,但現實總是有人比其他人「平等」,拿着咪高峰在大台指揮的人,證明他對這場運動有一定的影響力。

可是,學生對於周三衝擊事件的態度卻不甚了了,認為衝擊者最大問題是事前沒商量、事後沒承擔責任,衝擊不一定等於暴力,又說「不同時空下,對暴力會有不同理解」云云。

對於學生的理據,看罷只覺不明所以,且令人覺得其回應帶有似曾相識的語言「偽」術味道。當他們在過去近兩個月都在高舉公民抗命之時,面對蒙面人以衝擊砸碎玻璃的手段爭取意義不明的目標,又怎說得上和平理性?學生的表現與佔領運動一樣,令人看到的是進退失據。

不滿人大常委會的8.31 決定而站出來爭取沒有篩選的真普選的市民,以及不滿警方採取催淚彈鎮壓而挺身而出的人,相信他們對佔領運動的初衷是持肯定態度的;可是,當佔領運動不斷持續下去,一如佔中發起人陳健民所言,選擇留下來的佔領者便須要思考,持續的佔領是要達到怎樣的結果?

學生一直強調,政府寸步不讓,在沒有半點成果下難言撤退。要公開說退下來,對學生而言確是難事,尤其是當所有中間人期望藉學聯與政府對話作為退場的下台階,而學聯最後否定對話成果,說要撤退,更是談何容易。

學生與當權者的策略

可是,如今不撤退恐怕更難。佔領運動已接近兩個月,要說要做的,基本上都已做了,而社會對繼續佔領下去的支持度亦開始回落,再佔領,只會令支持下降;同時,衝擊事件可能會不斷增加,甚至升級。對佔領運動日後再討價還價的籌碼,只怕更少。

所以,與其死守一個「廣場」、守着難贏的困局,佔領者如果真心希望政制能夠邁向更民主,便應該設法令運動深化下去,這對於社會相信有更大裨益。

可惜,聽聞學生如今的策略,就是等待警方清場,結束一切。只是政圈傳聞同時指出,北京不急於清場,建制派也就不再催促警方採取行動,連藍絲帶社團已久沒露面,用意就是要佔領運動持續下去,要它的支持度繼續下滑。果如是,學生與當權者的立場雖然不同,但策略卻是同一個字—等。

江麗芬

sun 發表於 2014-11-22 23:37

信報財經新聞
A21  |   時事評論  |   民間心戰室  |   By 魯姜        2014-11-22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雨傘運動往後去路       

「把運動的民主理念、非暴力原則、活動區的平等、對話、互助、分享、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帶入社區……」這是陳健民最新倡議的公民抗命「轉化」。

不過,上述的運動目標、行動和精神,除了適用於公民抗命的佔領運動和雨傘運動,其實同樣適用於「愛國愛港」的團結香港基金會和做好香港運動,因為陳教授推崇的普世價值和給佔領運動的定位,正正也是建制派對自己的期許。

同一番說話、同一個呼籲,如果是出自梁振英或范徐麗泰,佔領區的群眾只會嗤之以鼻,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身不由己,只能言不由衷,但出自陳健民或陳日君,縱使部分激進群眾仍會不為所動,但沒有人會懷疑他們的誠意和無私的心,因為若是他們曾經收受私人利益受外部勢力操控,便不會甘冒遭「同路人」痛斥和割席的風險、置個人聲譽於不顧,主動提出違背金主陰謀,解決目下困局的訴求。

雨傘運動會否成為昔日的五四或今天的六四運動,不但遍地開花,且能持續不斷,成為香港歷史不可磨滅的部分及這一代香港人的集體驕傲?

首先,佔領行動和雨傘運動是否二合為一,我們必須先搞清楚。沒有佔領行動也可以有雨傘運動,沒有雨傘運動,佔領行動也可以用別的象徵標誌(例如黃絲帶)。

佔領行動爭取的是真普選,更具體的訴求可能是公民提名(迄今為止);但雨傘運動卻是陳健民所說的追求「平等、對話、分享和創造美好生活」。佔領只是達致這些價值和夢想的手段之一。

佔領行動一旦「轉化」為雨傘運動,發展的空間必會困難重重,因為再沒有「我要真普選」的清晰目標和給予中央與特區政府的壓力,在社區的雨傘運動應該做些什麼,未必有人能給說清楚,遑論擔當領袖團結社群延續使命及工作。

五四運動最為人熟悉是新文化運動的部分,因為白話文以至民主科學精神的推動一直持續不斷;六四全賴燭光晚會延續傳承,每年都令人期待,予人驚喜,這些都是具體可見可做及群眾一呼百應的長期運動,不是單靠雨傘或絲帶標誌符號隨時隨地出現,便可以牽動起來及歷久不衰。因此,沒有佔領行動支撐甚至施壓的雨傘運動,根本不可能持久,亦不會有人響應,因為大家都不知道要爭取什麼,亦不知道會收到什麼效果。甚至不知道如何參與或表示長期支持。

陳健民推崇標榜的雨傘運動,已沒有佔的部分和精神,或可能只在有需要時才提出或實行,其實這次佔中或佔領行動演變和衍生的模式經驗,才是最寶貴及最具香港特色的部分,雨傘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陳健民提倡的「平等、對話」,在學聯代表與特區政府代表公開對話中可以體現,毋須佔領行動仍可延續及再現;「互助、分享」亦可以在任何處境及社區中自行實現,沒有佔領行動也可以十足兌現,且不易令人記憶或分辨,至於「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區政府其實更有能力「據為己用」,公眾對他們也應更有信心,除非是中央所託非人。

走到金鐘及旺角看看,便會知道,佔領行動為什麼是香港的特色與驕傲。五十多天的和平集會、沒有領袖的組織、亂中有序的管理不用說,令人一見難忘的隨處可見隨手可觸,例如創意爆棚連儂牆和打氣機;充分發揮自治與自主精神的廁所清潔及自修室管理;最能體現突顯互相尊重與信任的大會制度及關公耶穌並排…… 這些都是佔領行動的香港特色,沒有人做過,也未必會有人能做得到。

雨傘運動是一個簡潔易明的圖像符號,去把香港佔領行動的特色總結及「發揚光大」,它代表了示威人士(香港人)在困難(中央企硬)及矛盾(令人不便)中發揮無限創意創造無限可能,絕對不須輕易妥協,退讓甚至出賣個人的靈魂與理想,更不會懼怕強權及高牆。

這樣的雨傘運動,今後能否持續下去,端視乎還有什麼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議題和政府失誤(政改普選當然揮之不去),佔領能否遍地開花(大學畢業禮只是其中之一,社區中仍有更多空間可借選擇),以及表達方式與手段會否創意無限百花齊放!單靠學生青年人和社交媒體互聯網空間,既不易有香港特色,更無法持續長久,必須與佔領行動結合,才能發揮最大作用,香港若有人能領導雨傘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在未來的影響力將無可限量。

魯姜

sun 發表於 2014-11-22 23:38

信報財經新聞
A20  |   時事評論  |   香港脈搏  |   By 余錦賢        2014-11-22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佔領落幕 特首開跑       

隨着佔中三子準備自首,持續近兩個月的佔領運動很快就會落幕。據筆者了解,佔中三子及一批發起人本周末會密集商討投案自首的日期,估計會在12月初;到三子自首之日,佔領運動的秘書處就會停止運作,等於退出運動。

三子退出之後,學聯和學民思潮及佔領運動的社工可能仍然留守,但氣勢已打了一個折扣,即使堅持,也要訂出一個目標,否則人心渙散,運動極可能「爛尾」收場!

按照目前的事態發展,佔領運動在聖誕節前後就會告一段落,屆時參與者或會走入社區,或會成立其他組織,務求「把運動延續下去」;但不管形式如何,街頭佔領已經走到尾聲。

以過去社運歷史為鑑,一場大運動之後,必會催生一些新興組織,例如司徒華領導教師爭取權益,之後便成立教協;保釣和中文運動之後,學生領袖便走回校園「奪取」學生會、學生報等組織的領導權,形成國粹派和社會派,以學生身份繼續參與社運。近如八九六四出現一個支聯會,2003 年第23條立法「催生」了公民黨。那麼佔領運動之後,又會冒出一些什麼組織?

台灣太陽花運動也是以學生為主體,運動結束後學生領袖繼續在社區推動環保、民權等活動,部分人則參加本月底的九合一選舉,其中以第三勢力、不以藍綠標榜的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成為大熱門,此君的聲名在太陽花運動一役鵲起,如果成功當選,就是這場運動催生出來的第一位政治人物。

香港的佔領運動會重複台灣經驗嗎?至今為止,未聞學生或街頭佔領人士有意組黨,或用任何形式整合起來,循建制中鬥爭,打其位置之戰;以部分學運領袖的知名度,參選勝出應該問題不大。

佔領運動落幕,香港隨即進入「後佔領年代」。現在看來,政府在政策上必會作出調整,施政將大幅向青少年工作傾斜,涉及的如教育局、民政事務局、青年事務委員會等,將會成為「後佔領年代」新政的推手。與此同時,政府進行第二輪政改諮詢,2017 的特首選舉形勢很快就會明朗,有意去馬者很快就要展開工作,準備開跑。

至今為止,傳得最熱的如梁錦松、葉劉淑儀應該都是有實力人選,新傳出的名字則有馬時亨、陳德霖,但兩位相信是「陪跑」居多,背後應有真正的參選人。踏入明年第三季,有意角逐特首者就應該開始準備,政治形勢又有一番新面貌了。

余錦賢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