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4-10-29 12:54

舊事不忘

信報財經新聞
C07  |   副刊專欄  |   生命通識  |   By 劉天賜         2014-10-29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舊事不忘        

香港曾發生過令人難忘的社會動盪事件,尤以1967年左派暴動至為難忘!

根據吳康民先生、著名左派人士所言:「香港的反英抗暴起因,不在於北京,在於香港。提出三點。其一,老殖民主義欺壓勞苦大眾,激發起社會矛盾;其二,工人、學生受國內極左群眾影響採取過激行動;其三,新華分社領導走左傾行動提倡武鬥……」撮要於《吳康民口述歷史——香港政治與愛國教育》(香港三聯2011年)。

這是普遍認受中肯的評論。值得反思今天情況,我們有何啟示?

九七回歸後,特區治港,對七百萬中大多數中下收入階層做過了什麼有益有建設性的工作(梁特首自認青年工作不夠!)?恕涼薄一句,派過六千大元算救倒懸人士吧。其他,有目共睹了。最重要的是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怎可安居樂業!幾十年前,某些年輕人還有野心「限時發達」,今天,見一步行一步或行半步而已,知道前路茫茫吧。

這不是「欺壓」大眾,而是胡混大眾!同樣激起普羅大眾怨忿之心,也從來沒有想過辦法令港人有條希望出生天之道路,甚於「欺壓」。

為什麼每逢「七一」,遊行人數必多?他們為什麼上街?反對政治及共產主義的人絕少,反對及反感政府的人為多,各種訴求俱備,特區政府識否「找數」?或者除統計人數多寡之餘,馬上作出實質回應,做事啦!反映已經一年比一年嚴峻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年復一年,已激起社會矛盾,撕裂。並非完全是政治上的分歧,乃是社會上階級、利益、意見上等等分歧。明顯到任何人都察覺到了,只有特區長官們束手無策!任何小小原因都使到矛盾再加激化,成為表面的社會運動,動盪不安的運動。

踏入二十一年紀,專制獨裁已不能高效率治理社會,儘管是「賢君獨裁」不再濟事了。普羅大眾極須保護自己及家庭利益,還須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尊嚴、自由和信仰。這都不是什麼「左派右派思想」,乃此世代的社會思想價值觀,所謂「時代巨輪」不可抗拒的思想。為了現今世代的價值觀,人們可以付出很大的代價。政府無從疏導他們的不平衡心態,不能滿足這一代人的尊嚴、自由、信仰要求,仍按非常古舊方法壓制,必「谷」大個瘡了。

香港人心中要求有更大的自由,包括今天發生普選提名方法,同時,保存這方土地人民的尊嚴,覺得自己並非依靠中共政權而得到尊嚴、繁榮和國際地位。都具有世代的「民主意識」,信仰民主價值,自力價值(所謂「獅子山下精神」就是自我創造香港生存的精神)。不因效忠任何信仰,主義、教條而換取生存,亦不會感覺到,任何政治方式能夠令到此地繁榮及安定。一塊不信仰政治及主義的地方,一方自信自力更生之地方。

劉天賜

sun 發表於 2014-10-29 12:56

信報財經新聞
C06  |   副刊專欄  |   此時此刻  |   By 劉健威         2014-10-29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政府劣質化        

這一天好快到來了——要是生意人的政治立場和政府不一致,不同的政府部門,稅局、食環署、建築署…… 都會來找麻煩。因為公務員政治中立的傳統正在崩塌中,公務員政治工具化,隨時成為政治打手,為「維穩」作出「貢獻」。

第一步是梁振英踏出去的——帶頭為周融發起的「保普選,反佔中」運動簽名,那時還有一兩位司局長(如曾俊華)不肯公開表態;但現在的「反佔中,恢復秩序」簽名運動,「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於一公開活動透露,除律政司司長外,所有任命官員都會簽名支持」。也就是局長集體政治表態示忠。下一步,該輪到中下層公務員政治表態。不管你是不是公務員,只要你在當下的簽名運動中簽了名,你就不可避免站在佔中的對立面,為打壓民主運動作出了「貢獻」。

一位律師在網上說得好:「過去三個月的事件已清楚告訴港人,周融所搞的任何活動,並不是要真實地反映香港的民意,而是為了背後的政治目的;這目的便是借助親中派的龐大人力物力,在香港炮製一個抗衡、以致壓抑『我要真普選』訴求的所謂民意。」因此他提醒大家,要是你支持爭取民主,不贊成佔中,也不要隨便簽名,否則意見被騎劫,變成認同「袋住先」。他的意見很有道理,在佔中人士與反佔中人士的對立中,不存在政治中立。想堅守中立的人,就不應參與兩派人的活動。從這角度看,眾局長不但破壞公務員政治中立傳統,「政改三人組」更有背信棄義之嫌——他們一方面答應學聯,向中央政府撰寫、遞交「八三一」之後的民情報告,但他們又參與了「民情製造」的過程;既然他們放棄了中立超然的立場,他們何來撰寫報告的資格?誰會相信他們撰寫的報告會中肯客觀?以後他們如何取信於學生和市民?

政府正一步一步劣質化,有能力的人都不甘當政治工具。

劉健威

sun 發表於 2014-10-29 12:57

信報財經新聞
C06  |   副刊專欄  |   康和健  |   By 顧小培         2014-10-29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宏觀佔中        

香港現在正在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所謂「佔中」,不管將來發展下去會是怎麼樣的結局,到現階段,有一個現象已經出現,可帶來的多個「後果」也是昭然若揭了。

這現象,一言以蔽之,乃是「百家爭鳴」;不少人都冒出頭來發表意見,包括本報多位專欄作家和經常撰稿人,也當然包括筆者在內。套用文化大革命的用語,「牛鬼蛇神」都出來了。說句不好聽,在中國領導層來說,此乃是「大豐收」。

我的立場,大家應可明瞭,全非政治性的,而只在一個「和」字,切合欄目中的「康『和』健」。我之所謂「政治性」,是指「在管治方面想分一杯羹,或起碼有所企圖」;我全無此心。我只想人人都過得好一點,安居樂業,和睦致祥;而身為中國人,我更希望中國能走出長達兩個世紀的夢魘,不要繼續給外國人欺負。

在清朝的二百六十多年中,前段(約五分三)一步步趨向興盛;但在乾隆之後的約一百年,則是一步步衰落。民國之初,軍閥割據、內戰抗戰;待共產黨於1949 年令中國(差不多)統一之時,距離清軍入關遷都北京(1644年)剛好過了約三百年。在「後一半」約一百五十年間,中國人民所經歷的坎坷可以形容為水深火熱;如果要比較,不妨看看今天的非洲。尤有甚者,中國人的民族自尊,被徹底破壞。

共產黨之後很好嗎?不能說很好,多次的政治運動,令人民處於另一種水深火熱的環境中;這些無疑是錯誤,導致很多人受了很多的苦,包括鄧小平。但鄧小平起動的改革開放,令中國在短短三十多年有長足的進步;最重要的是,人民生活水平大致上都提升了。沒錯,中國在多方面仍須改善,可能包括尚存的「一黨專政」。但請不要忘記,正正是一黨專政之功,才令十多億人民能在過去這三十年中,有秩序地、由「極左」慢慢地轉身過來,形成今天「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面對今天的「佔中」,不妨重讀毛澤東的詞《滿江紅》。若想要仔細咀嚼內容,有需要將整闋詞抄錄出來:「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香港人在「鬼打鬼」,對中央政府一些實質影響都沒有。牛鬼蛇神顯示之前車,可作後車之鑑;亦提供了雞,足以警猴。

顧小培

sun 發表於 2014-10-29 12:59

信報財經新聞
A21  |   時事評論  |   大講堂  |   By 王于漸         2014-10-29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重拾政改動力 如期普選特首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8.31」決議令我失望,在於我對眼前政局深感憂慮,恐怕香港也許從此失去2017年普選特首的機會。

本地社會急須政治改革以化解兩大關鍵難題,首先,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對外開放,導致香港產生深層經濟及社會矛盾,解決之道在於制訂一套完整而長遠的政策,過程中意見分歧甚至爭論不休,自是在所難免,《基本法》在某程度上固然可資參考,但不少議題既無明確答案,亦易招爭議,未來特區政府的政策,恐怕減損香港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

普選協議 解困契機

其次,當前的政治僵局以及街頭、立法會內的對峙局面,窒礙特區政府有效施政之餘,更削弱其管治能力,嚴峻的形勢在在阻撓政府制訂長遠貫通的政策;議會中政治鬥爭不輟,使政府施政舉步維艱,即使費盡心機或僥幸得以通過政策,也欠持續性或流於零碎,以為與民生攸關的議題在立法程序中會得以幸免,實屬自欺欺人。

重建社會共識任重道遠,普選是完成此一重任的唯一途徑。只有經過普選產生、向廣大選民問責的特首,才真正有望凝聚社會、消除紛爭、打破當前政治僵局、解決香港社會及經濟方面的深層次矛盾。缺乏由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香港社會將持續兩極分化;再把問題拖延到2022年甚或2027年,後果更是堪虞,政治環境分裂只會愈演愈烈,徒然消耗更多時間及錯失修復機會。

「政改五部曲」的首兩部曲已經完成,隨後兩部曲如何落實,如今至關重要,箇中成敗因素繫於各立法會議員與政府官員能否達成政治協議,最終協議若能符合相關憲制安排,理應可獲北京政府認可。

能就特首選舉達成協議是重大成就,因為這不會只是單一議題上的協議,政制其他方面的安排和時間表等議題也可能同時達致共識。

重啟政改 障礙重重

部分街頭示威者與部分立法會泛民議員要求撤回人大「8.31」決議,我認為既無必要,也不可行,這方面的理由分析,我在此不贅,只集中探討目前如何繼續推動「政改五部曲」。與其着眼過去,要求人大改變初衷,不如放眼未來,免得時間白白浪費,甚至進一步損害各方面的互信基礎。

繼續推動「政改五部曲」需有兩大先決條件,第一,確定仍有足夠空間讓各方達成可接受的妥協方案;第二,政改方案錯綜複雜,關乎種種不同利益,隨後的兩部曲必須作出適當的制度安排,重建各方的互信關係,才可達成各方可接受的共識方案。

根據「政改五部曲」的構思,隨後兩部曲的主要推動者是特區政府,無奈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互信迹近蕩然無存,如此安排可說注定失敗。哪怕反對派在立法會中取得超過三分之一的少數支持,亦足以在社會上營造浩大聲勢,任何政改方案未得其同意均難望通過。「政改五部曲」在眼前政局下前途黯淡,難望取得實質成果,遑論可於2017年普選特首。

再者,要在短期內或稍後期間重新啟動「政改五部曲」殊非易事,社會分化既已全面浮現,今後要重建共識無疑難上加難,管治社會更形荊棘滿途,即使維繫建制派陣營的邊緣力量,也頗費工夫。

如何議價 方為「戲肉」

形勢如此,政府為求化解深層社經矛盾,只可不斷動員市民支持,硬銷政策。政治不再以凝聚共識為目的,倒淪為政治鬥爭的一種工具,香港一直奉行的經濟及公民自由價值備受打擊,市民大眾對此終會深感厭倦,以致民心渙散。

事實上,2017年特首選舉才是關鍵政治議題,當前主要矛盾不在街頭示威者應否撤退,而在於政改今後何去何從。

即使人大「8.31」決議已成定局,香港仍然大有推動民主政改的空間。有關立法會改革的種種政治議題,至今仍未展開;特首選舉提名委員會(除「四大界別」以外)的組成以及委員的產生辦法如何,迄今並未觸及;至於提名及選舉程序的設計,各項有關細節尚待確定。究竟立法會改革與特首選舉在具體安排及落實兩者應如何配合和銜接,現階段更完全未經考慮。換句話說,香港政制的民主程度要接近英美制度,如今依然有空間。

反對派就公民提名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所提要求,無非是激進者在政治談判中的開價,其實在反對派內部亦不見得廣受支持。當局至今只以法律理據作出反對,並無陳述政治理據。

在雙方缺乏互信的大前提下,如何進行磋商?

互信蕩然 重建有方

須要建構由第三方主持的議價平台,政府應設立由社會上德高望重人士組成的委員會,就政改的大方向草擬建議書呈交政府,內容要符合憲制規範,並充分反映市民大眾不同的政治訴求,建議書將公開。在展開「政改五部曲」下一階段之前,委員會應完成有關任務。

此一委員會雖然任重難當,卻可以具備獲各方面以及中央政府信任的優點。政改任務從來繁複艱巨,政治齟齬亦因社會上利益矛盾及訴求各異而難以化解;解決之道既不在電視直播辯論,更不在公然違法及違抗法院頒令的街頭抗爭行動。

街頭佔領行動曠日持久,難免動搖法治與社會倫理的根基。佔領者表示事後將甘願自首接受法律制裁,縱然其志可嘉,但以尊重法治精神作為社會道德的基石已受損毁則是不爭的事實。

雙方必須重建互信,深信至今仍大有餘地在過程中引入民主政改元素,從而完成政改五部曲。

力拒政爭 自求多福

政改影響2017年特首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無論對香港人抑或是中央政府都極其重要。

今時今日,香港要推動民主政制發展,實毋須採用對峙式政治,可惜作為政治衝突的一種形式,政治鬥爭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夢魘效應卻始終未止息。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北京政府,深明政治鬥爭遺害之深,只是舊習難除,歷史噩夢不斷重演,如今政治鬥爭竟又現於香港社會。

香港絕不應把政治鬥爭引進政治生態之中,民主發展須以包容及共識為基礎,本地政治生態亦不應由泛民運動中的激進作風和思想所主宰。號召立法會中的泛民議員集體請辭,以期觸發又一次所謂「公投」而令政治鬥爭升級,實無必要,反會破壞政治協商前景,而「佔領行動」至今所得到的支持也會因民心背向、社會進一步分化而煙消雲散。

香港特區政府當務之急,必須為求完成「政改五部曲」而展現出誠意與承擔,以竟全功,這對香港和中央都有利。

「構建香港政制發展論說之路」系列.之五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及黄乾亨黄英豪政治經濟學教授要重溫王于漸教授文章中英文版,可登入信報網站:[url]www.hkej.com[/url]或以下網址:[url]www.wangyujian.com/[/url]

王于漸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