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FINANCE's Archiver

sun 發表於 2014-6-25 17:00

這夜太短 ● 慧嫻

這夜太短 ● 慧嫻2014-6-24 10:43:47



[color=#0066cc][img]http://cdn.thehousenews.net/media/photos/cache/28E9B3B4E8AC9D20Tony20Chan20E68F90E4BE9BE59C96E7898729_w6TQK_600x0.jpg[/img][/color]
鳴謝 Tony Chan 提供圖片
平生第一次「優先訂票」買演唱會飛,就是為了第一次現場聽陳慧嫻,大鄉里的我甚至不知道每張手續費原來要成30大元。
我不算是慧嫻的超級歌迷。超級歌迷的定義,是新碟一出街便撲去唱片舖買(我是指廿多年前唱片舖數目與便利店差不多的年代),用VHS錄影帶錄下每個MV,不錯過每一次演唱會,還要買最貴票坐最前排,當然還有加入歌迷會。但我得承認慧嫻的歌聲,三十年前已打進我的心坎。
當年媽媽放在收音機卡式匣內的「自製精選錄音帶」(即是電台DJ一播心水歌時便飛快按下REC掣),有譚詠麟、林子祥、也有這 位當時僅18歲小妮子的《逝去的諾言》。那時不懂分甚麼叫好聽與不好聽,只覺得她聲線很吸引,不知不覺便「入腦」了。我到中六開始聽The Carpenters,後來知道慧嫻也喜歡Karen Carpenter,到那刻才知道「原來」我偏愛低音域女聲。那個年代「女低音」的另一代表人物自不然是梅艷芳(我把小鳳姐歸類為「不是我的年代」),梅 姐的聲底,豪邁、剛烈、懾人,相比之下只年輕兩歲的慧嫻,卻是截然不同的味道,《痴情意外》、《玻璃窗的愛》、《花店》、《為何仍是你》、《歲月流聲》, 溫婉嫻靜,充滿著少女的甜美,加上那時候塑造的跳脫「日本妹」形象,感覺與住在隔壁大我幾年的姐姐沒有兩樣(是真正的港產「姐姐」,不是「外傭姐姐」)。 當聽到《與淚抱擁》、《傻女》、《去吧》那一段段爆上去的高音時,又覺得力度澎湃,充滿Power。慧嫻同窗林憶蓮,如今的唱功已是爐火純青,但你今天再 聽聽她的《愛情I don’t know》吧,便會發現慧嫻的嗓子,是難能可貴的天賦本錢。香港樂壇過去三十年,能夠一炮而紅的寥寥無幾,陳慧嫻肯定是其中一個。
一個廿多年來縈繞在心卻很不切實際的疑問:假如那一年慧嫻沒有在逼近香港首席女歌手寶座之時勇退,她會不會至少再紅到五年、十年?我明白這個假設是沒有意義的,但這個世界很多事情的確很講timing。慧嫻學成歸來,香港樂壇已翻天覆地,她往後十多年的際遇,不贅。廿多年來,那 張抵食夾大件的《永遠是你的陳慧嫻》20首精選,不時在家中在車上播完又播,我把對慧嫻的印象定格在她赴美讀書的1990年,卻沒有多著意現實中她的動向 (依稀記得她曾有焦慮症,一時有新歌派台,轉眼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一個小時候和你很親近的玩伴,之後各散東西,到某日你我重遇那一剎,卻相對無言, 甚至帶點陌生。
步往紅館的一晚,我多番提醒自己,這是2014,不是1989,你不能用廿五年前的期望入場聽今天的陳慧嫻。台板上的主角,不 再是那些年一臉青澀的跳脫(仿)日本妹,聲線也的確沒有當年般清脆,卻隱約聽到背後那份用歲月寫下的經歷。雖然那個已不是腦海中定格在四分一世紀前的女 孩,但整個晚上依然喜出望外,她在舞台上那份認真,魅力和感染力,沒有兩樣,歌曲編排更感到耳目一新。看著快要50歲的陳慧嫻在萬人面前扮貓,沒覺「難 頂」,反而還覺得「都幾卡娃依吖」(你當然可不同意);看著她傾盡全力,與年紀全部做得她仔女有餘的Dancers共舞(陳慧嫻都會跳舞!),唱著《跳舞 街》、《反叛》、《貪貪貪》,居然仍散發出丁點少女的起勁和韻味。有人歎慨她的聲音失去了往昔的爆發力,但到結尾時仍能一氣呵成地「准許我這夜做舊角色准 我快樂地重飾演某段美麗故事主人」,我已感到無憾了,也把曾經為那區區30元手續費而爆出的一句「乜咁鬼貴」忘得一乾二淨。過去不時予人咎病的的形象(喜歡慧嫻也要實話實說,以往她真是帶給歌迷很多「驚喜」,主要是「驚,多過喜」),今次也意外地討好,服飾簡約、不累贅,切合年齡又不落俗套,恰到好處,總 之就是看得很舒服。
沒有嘉賓的一晚,慧嫻獨力施展渾身解數,把一切呈獻給我們。完場的一刻,我仍在想「會唔會出多嚟一次吖嗱?」三秒後紅館的燈全亮了,也把我的奢想戳破。這是我第一次帶著不捨的心情離開紅館。或許,就是最好的感覺吧。
這夜太短,不知那天再共你唱。慧嫻,期望再一次看到妳踏上舞台,不要浪費那美妙的嗓子,不要叫我們日日夜夜耐心癡癡的去等,好嗎?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